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F-35的“大脑”升级卡壳 陷入软件噩梦
wforum.com  2025-10-02 15:49  世界军事网

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一架编号AF-7的F-35A在莫哈韦沙漠上空完成了50分钟的试飞。飞行高度35000英尺,速度接近音速。看起来只是例行测试。但这架飞机的身份有些特殊,它是全球唯一一架能够同时测试任务系统和飞行科学的F-35A,也是整个机队里最重要的那一架。

特殊在哪里呢?因为它要解决一个让五角大楼头疼了好几年的问题:F-35的"大脑"升级计划已经彻底卡壳了。

故事要从一套叫做TR-3的系统说起。TR-3是技术刷新3的简称,本质上就是给F-35换一套更强大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按照最初的计划,这套系统应该在2023年4月就能装上飞机交付部队。但到了2025年,TR-3依然没有通过全部测试。

2023年7月,五角大楼宣布暂停接收所有新生产的F-35。洛克希德·马丁的生产线照常运转,每月九架新飞机下线,每架价值约8000万美元。这些崭新的隐身战机没有飞向空军基地,而是被停在了工厂的停机坪上,等待软件准备就绪。到2024年中,被"冻结"的F-35可能有100到120架。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部最新款的高端手机,配置顶级,硬件完美,但操作系统还在测试中,所以只能放在盒子里等更新。F-35的情况大致如此,只不过这部"手机"每部8000万美元,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

五角大楼的处理方式也很直接:每架飞机扣留700万美元的付款。洛克希德公司不仅收不到钱,还被迫放弃了TR-3项目的6000万美元开发费用。国会议员在听证会上的质询更加尖锐:整个TR-3项目已经超支约10亿美元。对于一个本来就因为成本问题备受争议的项目,这个数字格外刺眼。

TR-3究竟要升级什么呢?简单说,就是给F-35换一颗更强大的"心脏"。新的核心处理器、更大的内存、全新的座舱显示屏,整套系统的计算能力比现有版本提升了25倍。听起来像是例行升级,但对F-35来说,这次升级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因为TR-3是"Block 4"计划的基础。Block 4包含80多项重大改进:新一代电子战系统、先进雷达、更多远程精密武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以及与友军平台的深度协同能力。美国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马克·凯利将军说得很明白,在Block 4的所有升级里,电子战能力排第一位。他引用了二战名将蒙哥马利的话:"如果我们在空中输掉战争,整场战争就输了,而且会输得很快。"凯利补充道:"放到今天,如果我们在电磁频谱战中失败,结局是一样的。"

图片

现代战争中,谁能干扰对方雷达、欺骗导弹制导系统、破坏敌方通信,谁就掌握了主动权。Block 4的电子战升级正是为了让F-35在这方面更进一步。但所有这些新功能都需要TR-3提供的计算能力支撑。没有TR-3,就像给智能手机装最新的游戏,结果发现处理器带不动——硬件准备好了,软件跟不上。

延迟的原因复杂而现实。负责核心处理器的L3Harris公司遇到了各种"意外挑战":硬件开发、软件编写、系统集成、验证测试,每个环节都比预期更困难。洛克希德派了几百号人去供应商那边帮忙,进度还是上不去。

更要命的是软件在实际飞行中的表现。2024年5月,测试飞行员报告说,他们在一次任务中不得不多次重启TR-3系统。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实战中,后果不堪设想。空中格斗或者躲避导弹的关键时刻,战机系统突然需要重启,飞行员可开不起这样的玩笑。

图片

第461飞行测试中队的指挥官菲利普·杰克逊中校很坦率:"就算拿到的东西不完全能用,我们也会把它带上天,尽早把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他手下有15个实验室,数百名工程师和飞行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折腾这套系统,让它崩溃,记录问题,然后想办法修复。

压力不只来自技术层面。美国空军需要这些飞机来替换老旧机型,国际客户也在等着交货。比利时、丹麦、波兰,很多国家都订购了配备TR-3的F-35,他们的空军现代化计划都因延迟而搁置。佛罗里达廷德尔空军基地这样的新基地本来计划接收新机组建中队,现在也只能继续等。

到了2024年7月,五角大楼做了妥协。联合项目办公室批准接受"截断版"TR-3软件的飞机。这个版本功能不全,但至少够用来训练飞行员。洛克希德随即恢复交付,开始清理积压的飞机。公司说能以每天一架的速度交付,但即便这样,清空仓库也得一年多。

妥协的代价摆在明面上:这些飞机只能用于训练,不能执行全部作战任务。完整版的TR-3要到2025年秋天才可能通过认证,洛克希德的官员私下透露也有可能要拖到2026年初。至于Block 4的完整功能,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2025年9月的报告给出了一个时间点:2031年,这比原计划晚了至少六年。

还有,成本也在失控边缘。Block 4最初预算106亿美元,2026年完成。到2021年,成本涨到165亿美元,完工日期推到2029年。现在连这个数字都显得乐观。五角大楼承认,Block 4的大部分升级要到2030年代中期才能落地。

连锁反应很快显现。2024财年,美国空军削减了F-35采购量,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跟着减订单。负责空军采购事务的克里斯廷·琼斯解释得很明白:"TR-3和Block 4能力推迟了,我们通过减少前几年的采购来降低影响。"意思就是:既然新功能短期内用不上,那就少买点,等功能成熟了再说。

中国的歼-20正在升级新发动机,改进隐身性能,还在开发电子战变体。俄罗斯的苏-57虽然数量不多,也在装备远程导弹。在这种形势下,F-35停滞不前就等于往后退。这个生命周期成本超过1.7万亿美元的项目,如果软件跟不上硬件的脚步,技术优势可能就丧失了。

回到爱德华兹基地的AF-7号测试机。这架飞机装满了各种测试设备,能记录飞行中的每一个细节,把实际表现和预期效果做对比。它不会参加空战,不会飞到太平洋上巡逻。它的任务是把TR-3往死里折腾,让系统崩溃,找出bug,修复它,然后再来一遍,直到这套系统真正可靠为止。

测试飞行员的工作听起来枯燥,实际上充满挑战。每次飞行都可能发现新问题,传感器数据融合出现延迟、武器系统接口不稳定、电子战系统高负荷时过热。这些问题在实验室里可能发现不了,只有在真实飞行环境中才会暴露。如果不在测试阶段解决,等到实战再发现就来不及了。

F-35项目从诞生起就充满争议。作为美国史上最昂贵的武器项目,它经历过无数次超支、延期和技术故障。早期批次的飞机问题一堆:头盔显示系统不好用,后勤信息系统不可靠,机载氧气系统导致飞行员缺氧。经过多年改进,这些问题大多解决了。到2025年,全球已经交付了1100多架F-35,还有约2500架在订单里。

但TR-3的延迟暴露了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在现代战机上,软件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硬件,而软件开发的难度被严重低估了。

图片

F-35本质上是一台会飞的超级计算机。它从卫星、军舰、地面部队、其他飞机那里收集信息,把这些数据融合起来,再分发给战场上的所有单位。这种"数据融合机"的概念是第五代战机的核心,不只是看得远、飞得快,而是能整合所有信息,指挥整场战斗。

问题在于,这种能力完全依赖软件。而军用航空软件的开发难度远超预期。它要和几十个不同系统对接,处理海量数据流,在极端条件下保持稳定,还要考虑安全性和保密性。一行代码写错了可能导致系统崩溃,一个小漏洞可能被敌方利用。

洛克希德和五角大楼为此砸下重金。500多人、15个实验室、两个测试基地,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和马里兰州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全都在为TR-3工作。测试飞行一次接一次,工程师分析每个数据点,寻找问题根源。

这种测试方式叫"开发性测试",目的不是证明系统能用,而是找出哪里不能用。测试飞行员会故意把系统推到极限,触发各种边界情况,看看会发生什么。每次崩溃、每个错误都是有价值的信息,能帮助工程师改进系统。

图片

第461中队的飞行员形容自己"站在开发和实战的交界处"。他们既要懂技术细节,又要从飞行员角度判断系统好不好用。一个在实验室跑得很顺的功能,到了实际飞行中可能完全不行。比如在高G机动时,处理器负载会飙升,某些功能可能变慢甚至失效。这些只有飞起来才知道。

更麻烦的是,TR-3不是孤立的系统。它影响F-35的几乎每个方面:飞行控制、武器、传感器、通信、电子战,全都要和新处理器、新软件配合。测试必须覆盖整架飞机的各个环节,确保没有意外的兼容性问题。

五角大楼也在反思流程。国会听证会上,议员们连珠炮似的发问:为什么延误这么严重?为什么成本失控?为什么供应商交不出货?项目办公室坦承,他们低估了TR-3的技术复杂度,也低估了新旧系统整合的难度。

有军事分析师认为,这场危机反映了美国国防工业的深层问题。承包商之间协调不力,项目管理松散,时间表过于乐观,这些毛病并不新鲜。空军采购主管安德鲁·亨特倒是看到了积极的一面:TR-3危机迫使F-35团队打破了公司间的壁垒。洛克希德、诺斯罗普·格鲁曼、BAE、普惠——所有大承包商不得不加强合作,因为大家互相依赖。

国际层面的影响也不小。F-35不是美国独有的项目,它是国际合作的产物。英国、意大利、荷兰参与研发,九个国家是初始采购伙伴,另有十几个国家购买了这款战机。TR-3延迟影响了所有这些国家的空军现代化。比利时已经明确表态:TR-3问题不解决,不收货。

图片

对已经装备F-35的国家,情况也不理想。五角大楼原计划2024年4月开始给老批次的F-35做TR-3改装,12个月内改149架。但这个计划被无限期推迟了。项目办公室说正在和客户商量新日期,但没给具体时间。这意味着服役中的F-35还得用老旧的TR-2配置相当长一段时间。

讽刺的是,这些"老旧"的F-35其实很先进。以色列的F-35I参加了2025年6月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美国的F-35也在中东和太平洋定期执行任务。但军方要的不是够用,而是能在未来二三十年保持领先的平台。

F-35的设计理念就是长期服役。不像老式战机每隔十几年就要大改,F-35用开放式架构,理论上可以通过软件持续升级。这就是TR-3如此关键的原因,它为未来几十年的升级打基础。TR-3一旦成熟部署,后续的Block 4、Block 5就会顺畅得多。

图片

洛克希德和项目办公室已经在规划Block 5了。尽管Block 4还没完全到位,但威胁演变不等人。工程师必须提前想:五年后、十年后,F-35需要什么能力对抗新一代威胁?更先进的传感器?更强的电子战?和无人机协同?还是AI驱动的战术决策呢?

开发永远没有终点。F-35项目不是造一架完美的飞机然后量产,而是建立一个持续进化的平台。软件让这成为可能,但也带来了新挑战。每次升级都可能引入新bug,每个新功能都需要测试验证。

那架在莫哈韦沙漠上空日复一日飞行的AF-7测试机,承载的不只是一次技术试验。它代表着一场关于未来空战的豪赌。美国在F-35上投入了海量的资源,而且不只是钱,还有时间、人力和国家声誉。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万斯宣称俄罗斯已战败,必须接受现实
印尼主动提出派2万人出征乌克兰?
细节曝光 中共首艘核航母004动工
半岛格局巨震!李在明宣布收回战时指挥权
美国被逼急了 中国正多维度蚕食美传统军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