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尼西亚国防部确认,正在积极评估一项采购42架中国歼-10C战斗机的提案,使雅加达再次成为地区防务讨论的焦点。 
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将成为自苏哈托时代结束以来印度尼西亚在军事采购战略上最具深远意义的转变之一。这不仅会推动印度尼西亚空军进入东西方日益激烈的技术与战略竞争核心,还可能改变地区防务格局。 
本文是马来西亚《亚洲国防安全》网站于2025年9月21日发布的一篇文章,由本人翻译、编辑并分享给大家。翻译此文章只是为了转述外国人员表达的一些看法,并非本人观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歼-10C由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研制,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出口型战斗机。印度尼西亚国防部国防信息局局长弗雷加·韦纳斯·因基里旺准将表示,目前采购计划仍在印尼空军的研究阶段。 
因基里旺在雅加达强调:“目前,印度尼西亚空军确实正在研究歼-10C,因为我们需要一个真正先进、能够支持现行国防政策的平台,任何纳入考虑的作战平台都必须是最优选择,能够确保印度尼西亚长期的国家主权与安全”。 
因基里旺还强调,印度尼西亚当前的战略方向并非突然转变,而是延续前国防部长普拉博沃·苏比安托任内制定的政策路线。现任国防部长夏弗里·萨姆苏丁正在持续推进结构现代化改革,并使装备采购与“群岛三叉戟盾牌”总体战略框架相契合。这种政策连续性表明,虽然国防政策随着政府更迭而发生变化,但印度尼西亚始终致力于实现长期军力发展目标。
“群岛三叉戟盾牌”战略与空中力量构建顾名思义,“群岛三叉戟盾牌”是应对内外威胁的综合防御战略。这项战略要求印度尼西亚空、陆、海三军形成协同作战态势,共同构成国家防御体系的三叉戟。 对于印度尼西亚空军而言,“群岛三叉戟盾牌”战略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现代化的作战装备、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以及培养能够掌握未来科技的人力资源。 因此,印度尼西亚空军是“群岛三叉戟盾牌”战略的核心,现代化战斗机成为保持制空权的关键工具,尤其是在区域内先进平台不断增多的背景下。 地区空中力量平衡:阵风、鹰狮、F-16V和苏-35印度尼西亚对歼-10C的评估,必须放在东南亚快速演变的战斗机格局中来看。 
印度尼西亚已经承诺购买42架法国达索“阵风”战斗机,预计2026年开始交付。与此同时,长期搁置的俄罗斯苏-35战斗机采购谈判仍未解决,这为印度尼西亚未来战斗机队可能采用“双供应商”模式留下了空间。 
周边国家也在积极推进现代化:马来西亚正在考虑未来的第五代战斗机方案;泰国已经采购瑞典萨博集团的“鹰狮E/F”战斗机;菲律宾则在多用途战斗机项目中,将F-16V与“鹰狮E/F”列入候选名单。 
在此背景下,印度尼西亚若引进歼-10C,将为局势注入新变量,并展示自身愿意突破传统供应商格局实现多元化发展,并进一步加剧地区力量平衡的复杂性。 歼-10C的技术参数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战斗机之一,歼-10C采用鸭式三角翼布局,具备极高的机动性。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同时探测与追踪多个目标,并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这是高强度冲突中的关键能力。航空电子设备包括全玻璃座舱、头盔显示系统以及数字电传操纵系统,先进程度与西方四代半战斗机相当。

歼-10C配备一台涡扇-10B发动机,最高飞行速度可达2马赫,实用升限为18000米,作战半径在1100至1500公里之间(取决于任务载荷)。全身共有11个挂点,可携带从霹雳-10近距离格斗弹、霹雳-15超视距空空导弹到KD-88空地导弹和鹰击-91反舰导弹等多种武器,兼具制空、对地打击、反舰和电子战支援能力。 
西方分析家认为霹雳-15具有“改变游戏规则”的潜力,射程超越AIM-120等西方现役超视距空空导弹。 印度尼西亚空军现代化的未来走向印度尼西亚国防部副部长唐尼·埃尔马万·陶凡托已经公开承认,歼-10C符合的许多评估标准。他在接受安塔拉通讯社采访时表示:“根据我们的评估,这款战斗机确实不错,性能优异且满足既定标准,再加上价格合理,为什么不考虑呢?印度尼西亚的国防政策允许与多个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本、体系整合潜力与作战性能都将成为决策关键因素”。 
对印度尼西亚而言,问题不在于歼-10C是否足够先进(这一点已经得到验证),而在于是否符合印度尼西亚追求独立、平衡且技术先进空军的战略需求。因此,印度尼西亚对歼-10C的考虑远远超出了单一战斗机的技术指标,反映了在“群岛三叉戟盾牌”战略框架下构建多元化防务体系的决心,以及在大国竞争漩涡中把握战略自主的智慧。 无论歼-10C最终能否进入印度尼西亚空军服役,但仅仅展开正式评估这一点,就已经充分说明印度尼西亚空军在东南亚安全架构中扮演的关键平衡者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