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 ||||||||
六代机迟迟未能到位 美军把宝押在无人机上 | ||||||||
wforum.com 2025-09-08 15:16 世界军事网 | ||||||||
当东风导弹的射程覆盖了整个西太平洋,美国海军突然发现自己的航母战斗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些曾经纵横四海的庞然大物,如今不得不待在1800公里外的安全距离,眼睁睁看着中国海军快速现代化。 更尴尬的是,美军舰载机联队正面临着四十年来最严重的青黄不接——F/A-18机队严重老化,第六代战机F/A-XX迟迟未能到位,现有的F-35C又腿短跑不远。这种战略窘境迫使美国海军不得不把宝押在无人机上。
五角大楼这次动作很快,一口气拉来通用原子、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等五家军工巨头,要求他们尽快拿出能在航母上起降的武装无人机。 这些被称作CCA的协作战斗机(图1)不仅要能执行侦察、电子战和打击任务,还要能与有人战机协同作战。洛克希德·马丁旗下的臭鼬工厂更是领受了开发任务控制系统的重任,这套系统将来要能同时指挥多架无人机作战。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军这是被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吓”到越退越远。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再加上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已经构成了全球最完善的反航母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自己的舰载航空兵却在快速成长,歼-35隐身战斗机和KJ-600预警机的加入,让中国海军首次具备了远海制空能力。这意味着美国航母不仅要防着来自陆地和海上的导弹齐射,还要提防中国舰载机联队的挑战。
川普政府签署行政命令扩大无人机采购(图2),国防部长更是直接发文取消限制性政策,这种高层直接干预在美军装备采购史上相当罕见。 分析人士指出,第一波无人机将主要充当有人战机的“忠诚僚机”,通过扩大打击范围、增强侦察能力来弥补现有装备的不足。每架无人机都要能执行多种任务——这次出去侦察,下次就能电子干扰,再下次就能挂弹打击。 但问题在于,航母甲板上的每一寸空间都极其宝贵。海军中将丹·奇弗直言不讳地指出,现有舰载机联队的设计理念还停留在四十年前。 哈德逊研究所的专家算过一笔账:要让F/A-18和F-35C在安全距离外作战,需要大量空中加油,这会挤占本就紧张的甲板空间,严重削弱打击能力。即便有MQ-25加油机支援,整个机队的作战效率仍然大打折扣。 美军自己的规划文件承认,未来的舰载机联队中无人机比例可能高达40%。这些无人机将逐步承担更多任务——先从侦察开始,再到电子战,最后是打击任务。F/A-XX第六代战机将来要扮演“四分卫”角色,在相对安全的后方指挥无人机群前出作战。这种设计既能降低人员风险,又能充分发挥无人机的续航优势。
然而转型之路布满荆棘。让无人机在颠簸的航母(图3)上自主起降本身就是世界级难题,更别说还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保持通信畅通。成本压力同样不容忽视——海军更倾向于采购价格低廉的消耗型无人机,而不是精雕细琢的昂贵货色。 毕竟在实战中,无人机很可能成为对方优先打击的目标。 更深刻的质疑指向了航母本身的价值。批评者认为,在高超音速导弹和潜艇威胁下,航母已经变得过于脆弱。兰德公司的报告甚至提出,未来应该建造专门搭载无人机的轻型航母,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数量优势。 这种思路反映了美国海军面临的艰难抉择:是继续豪赌超级航母,还是转向更分散、更灵活的作战体系? 总而言之,无人机或许能暂时缓解航母的燃眉之急,但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海军是否愿意彻底重构自己的作战体系?这场转型不仅关乎技术升级,更关系到未来几十年太平洋力量平衡的走向。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