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乌克兰:只要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就停战
wforum.com  2025-08-07 22:47  瑶音万里

美俄核博弈暗流涌动,普京亮出“榛树”底牌,川普潜艇动向成谜;乌克兰却在关键时刻对中国“捅刀”,扬言停战前提是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这一场横跨三大洲的生死赌局,将会给俄乌冲突带来怎样的影响?

美俄博弈再度升级,据央视新闻报道称,俄罗斯外交部在4日宣布,将不再维持依据《中导条约》单方面暂停部署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系统的自我限制。

俄罗斯有所动作,完全是因为川普为了威慑俄罗斯,直接把核潜艇部署到了俄罗斯家门口。

面对赤裸裸的核威胁,俄罗斯无法淡定,直接宣布将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区部署中程导弹,包括“榛树”导弹。

北约卫星图像显示,白俄罗斯奥西波维奇军事基地的扩建工程在2024年突然加速,7月的施工进度较年初增长300%,这正是俄罗斯宣布量产"榛树"导弹系统的同月。

图片

这种能携带6枚分导式弹头的武器,去年11月首次实战打击乌克兰时,产生的等离子云曾让基辅误判为洲际导弹袭击。

乌克兰军方获得的残骸分析报告显示,其动能冲击相当于3吨TNT当量,这恰好解释了为何俄方敢放话"现有条约限制已失效"。毕竟美军2023年测试的"暗鹰"中程导弹射程仅2500公里,在突防能力上落后整整一个代际。

可笑的是,在莫斯科用高超音速武器划定红线的同时,乌克兰的外交攻势却完全跑偏方向。乌克兰外长瑟比加突然放话,称乌克兰愿意结束战争,但美国必须对中国实施制裁。

这已经不是乌克兰第一次做这种糊涂事,不久前,乌克兰刚刚将五家中国民用零部件供应商与俄罗斯军工强行捆绑,并对这5家公司实施了制裁。

乌克兰之所以突然向中国“捅刀”,是因为俄罗斯军工产能的爆发式增长。因为这一点,焦虑的不只是乌克兰,还有整个北约。

据《每日电讯》披露,莫斯科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日产2000架远程攻击无人机的工业能力,这些飞行器配备90公斤战斗部,采用卫星制导技术,最大俯冲时速可达800公里,其2000公里的作战半径足以覆盖整个欧洲大陆。

图片

面对俄军即将形成的"钢铁洪流",乌克兰防空体系已显捉襟见肘。当前基辅方面最紧迫的困境在于,美国最新订购的3000枚AIM-120中程防空导弹需要十年才能完成交付,而北约承诺的"爱国者"系统最早也要等到2031年才能列装。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剑走偏锋,认为要遏制俄罗斯的军工扩张,必须釜底抽薪切断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收入。

这也解释了为何近期美欧不断向中国、印度等主要能源进口国施压,而乌克兰要配合美国来制裁中国企业,还要以“美国制裁中国”作为停战筹码。

但乌克兰的做法,完全属于战略误判。中国早已多次澄清,中国从来没有向俄罗斯提供过武器,俄罗斯和中国签署的防务协定也只聚焦在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乌克兰幻想通过施压中国切断俄军供应链,注定会在战场上惨败。

而北约一再将中国和俄乌冲突挂钩,只不过是为了离间中俄关系,但经过北约的操作,中俄关系不但没有受损,反而比之前更加紧密。

图片

眼看着威胁对中俄没用,北约只能使出最后手段,那就是用暴力解决问题。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近期披露的一份情报显示,英国军情六处正协同北约制定一项针对俄罗斯海上能源运输线的秘密行动计划。

北约计划的核心是通过军事手段干扰俄罗斯石油出口,重点打击被称为"影子舰队"的运输船队。情报显示,北约正在全球多个关键海域部署军事力量,在国际航运要道以"安全检查"为名实施拦截,或者在马六甲海峡行动,对载运俄罗斯原油的中国和印度油轮实施精确打击。

北约还打算启用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亚美军基地,直接针对中国和印度两大买家。

该情报曝光后,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严正警告,任何对俄罗斯民用船只的袭击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

但北约敢和俄罗斯打这场仗吗?这一场横跨三大洲的生死赌局,注定是要以一场大战作为代价。

图片

俄罗斯之所以亮出“榛树”导弹,就是要告诉北约,他们的导弹能够覆盖整个欧,一旦开战,首先死的一定会是欧洲国家的民众。而北约和俄罗斯,甚至美国,都承受不起一场全面战争所引发的后果。

这也是为什么川普虽然表面上派遣了两艘核潜艇,但却拒绝透露具体位置,同时还派遣特使威特科夫前往莫斯科进行最后斡旋的原因。

目前看,俄乌冲突的关键节点,就是威特科夫的最后斡旋了。

这位川普特使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试探俄罗斯对《中导条约》替代框架的接受度,又需评估"榛树"导弹进驻白俄罗斯的真实进度。

尽管斡旋困难重重,美国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毕竟,对于美国而言,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让乌克兰接受失败。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在仁爱礁9000多天的菲军舰 不可能拖走了
洪森父子差点“被斩首” 全靠红旗12?
中国意外坠毁一架卡-32直升机
日本获得PL-15残骸 试图破解算法与雷达
俄核潜艇损失疑云 中国潜艇救援舰已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