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 ||||||||
俄军尖刀连拒绝冲锋 危机正在爆发 | ||||||||
wforum.com 2025-07-25 18:24 世界军事网 | ||||||||
顿涅茨克前线,硝烟弥漫,却上演了比炮火更令人震惊的一幕:一场由绝望催生的兵变。第20近卫集团军,这支曾被誉为“北顿尖刀”的王牌部队,其麾下某突击排的12名士兵,在接到“向乌军阵地发起冲锋”的命令后,集体拒绝执行,枪口转向了自己的指挥官,最终在短暂的内讧中,3人受伤,9人被俘。这并非虚构的电影情节,而是俄乌冲突两年半后,残酷现实的真实写照。 这支精锐部队,在过去三年里,参与了顿涅茨克地区70%以上的关键攻坚战役,2023年阿夫迪夫卡战役中,他们以血肉之躯硬扛乌军装甲集群的壮举,曾令世人侧目。然而,这把曾经锋利的“尖刀”,如今却正在磨钝。尽管俄军已控制了顿涅茨克地区60%以上的区域,却在红军城和托列茨克这两个战略要地面前,受阻近三个月,每推进一公里都需付出数百名士兵的惨重代价。 俄军在顿涅茨克的攻势,表面上狂风暴雨,实则暗藏虚弱。前线士兵的证词揭露了这场“强攻”背后的尴尬真相:他们的主力战车T-72B3坦克,平均故障间隔里程仅为150公里,许多坦克甚至需要士兵自带维修零件才能出发;原本配备的BM-21“冰雹”火箭炮,因弹药短缺,已被无奈地替换成用民用卡车改装的简易火箭弹发射装置,其火力和精度可想而知。
乌军的无人机部队更是日夜对俄军补给线发动猛烈打击,平均每天超过200次。7月以来,第20近卫集团军已有18辆弹药运输车被摧毁,士兵的口粮也从每天3块压缩饼干减少到1块,饮用水更是锈迹斑斑。一位俄军老兵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绝望地抱怨道:“我们连的迫击炮弹,原本够打三天的,现在半天就用完了,指挥官还在喊‘冲锋’,拿什么冲?” 北顿涅茨克“尖刀部队”的哗变,是俄军前线累积矛盾的最终爆发。北顿涅茨克作为卢甘斯克的战略门户,一旦失守,乌军将直接威胁到俄军在顿巴斯地区的后勤枢纽——红利曼。自2022年9月俄军占领北顿涅茨克旧城区以来,新城区仍被乌军牢牢控制,双方在废墟中展开旷日持久的巷战。俄军为了推进战线,不惜命令士兵进行“无差别冲锋”,甚至以“不服从命令即送军事法庭”相威胁。 然而,士兵们亲眼目睹了乌军依托每一栋建筑、每一堵墙部署狙击手和反坦克小组的严密防御,明知冲锋等同于送死。7月20日的拒令事件中,突击排班长在无线电中绝望地呼喊:“我们已经没有炮弹了!前面是乌军的‘标枪’导弹阵地,冲上去就是活靶子!”然而,指挥官的回应却是冰冷的两个字:“这是命令!”最终,双方在持续半小时的交火后,士兵们凭借步枪和手榴弹,迫使自己的指挥官后撤。 这场哗变撕裂了俄军前线脆弱的防线。兰德公司7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俄军合同兵(职业军人)的比例已从2022年的45%骤降至18%,剩余82%的士兵都是缺乏系统训练的“经济兵”,他们仅仅为了每月3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500元)的微薄工资参军,很多人甚至连枪都打不准。第20近卫集团军的情况尤为糟糕:全军1.2万人中,合同兵仅有3000人,其余9000人都是临时征召的“经济兵”,他们的工资经常被拖欠,许多士兵抱怨道:“上个月的工资到现在还没发,孩子的奶粉钱都没了,还冲什么锋?” 俄军的困境,早已被乌军洞悉。乌克兰情报部门7月21日透露,他们已根据俄军士气低落的现状调整战术:减少正面交火,增加无人机袭扰和心理战,利用扩音器在俄军阵地上循环播放“你们的家人领不到抚恤金”、“指挥官只顾保住自己的勋章”等内容。一名乌军无人机操作员说道:“我们现在不打人,专打‘士气’。前几天我们用无人机投放传单,有个俄军士兵看完后直接扔掉枪,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如今,在顿涅茨克前线,像第20近卫集团军这样出现问题的部队并非个例。每天都有超过200名俄军士兵因“非战斗减员”脱离岗位,有的装病,有的偷偷逃回家,还有的像那12名士兵一样,用拒绝冲锋的方式表达抗议。俄国防部虽然紧急下令严惩哗变者,但基层军官私下坦言:“现在连子弹都发不全,拿什么严惩?” 这支曾经的“北顿尖刀”,如今已伤痕累累,其命运,也预示着俄军在顿巴斯战场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