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谈不成就打到底?乌方曝出“无人机防线”计划
wforum.com  2025-04-29 16:18  大观国研

在战场泥淖与谈判死结之间,乌克兰政府正悄然摊开另一副剧本——一场由四人操控、成本仅为传统炮弹四分之一的“机器人战争”,或将成为其面对外交溃败时的最后筹码。

据《纽约时报》4月28日披露,乌克兰高层已秘密启动一项代号为“无人机防线”(Drone Line)的军事计划。名义上,这是一项技术创新工程,实则,是为和平谈判彻底破产所预备的“B计划”。

计划的核心并不复杂,却异常冷峻——以四人小组构成战术单元,专门操控FPV自杀式无人机。这四人分别为飞行员、导航员、武器操作员以及中继无人机操控员,不再需要接受复杂的步兵训练,也无需承担冲锋陷阵的高死亡率,只需坐镇后方,便能远距离精准猎杀敌军目标。

无人机战争,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替代士兵血肉之躯的数字幻术。

经济战的延伸:成本压倒火炮

相比一枚造价高达3000美元的大口径炮弹,这些小型FPV无人机的成本仅需500至750美元,最多不过其四分之一。

这是乌克兰在经济极限边缘下寻求的“以廉制贵”之道。弹药匮乏,财政濒危,西方军援飘忽不定——而一场成本可控、人员风险较低的空中绞杀战,或许正是基辅眼下最现实的路径。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高度模块化、成本压缩的无人机战术,在巴赫穆特、阿夫迪伊夫卡等地的实战中已被反复验证。

更重要的是,这一计划的提出时间点本身,就透露出基辅高层的焦虑。

和平谈判陷入停滞,西方盟友的调停意志日益冷淡,“无人机防线”俨然成为一种战术讹诈的工具——对莫斯科而言,这是“若不让步,我便以人海机海应之”;对西方而言,则是“若你们坐视不援,我将把战争成本降到你们无法控制的层级”。

换言之,这是乌克兰向所有对手展示的:即便没有你们,我也能打下去,代价是,战争将更加阴险、更加长期、更加无人性。

图片

技术是退路,还是陷阱?

值得警惕的是,虽然这种技术战术在短期内看似奏效,但长期后果却远不明朗。一旦战争的“技术门槛”降低至如此程度,不仅乌克兰会用,俄罗斯也会用,未来任何地区冲突都可能迅速被复制成一场“低成本、高杀伤”的无人机地狱。

而当人类将杀戮交付于遥控器和图传屏幕,当战争不再需要“士兵”,人类社会的边界也将随之一同瓦解。

从这份计划的名称就能读出一种潜台词:“防线”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抵挡,更是一道心理防线,一道在外交失败时仍能挺住国家不垮的幻想屏障。乌克兰正试图在全球博弈中保住自己的生存空间——哪怕是靠技术换血,哪怕是靠无人机替代人民。

但真相往往冰冷:战争从不是靠精巧设备取胜的游戏,它是意志、资源与时间的博弈。而眼下的乌克兰,在每一个维度上,都已逼近极限。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相关新闻: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俄罗斯的核大棒果然管用 英国放弃向乌派兵
朝军现在不会离开俄境 仍有三大任务
俄军拉开顿巴斯决战大幕 美国担心乌战变核战
俄军发现:击败乌军的关键在于夺取敖德萨港
“乌克兰战争”
48小时新闻:
三线合围,印度撑不住了?
一眼望不到头!巴铁“中式重炮”开赴前线
女上尉开黑鹰“固执己见” 致66人无辜殒命
印巴罕见局面出现:中俄不动,美国就不动
巴基斯坦主动挂免战牌 枭龙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