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 ||||||||
普京心腹街头被炸 莫斯科已成“静默战场”? | ||||||||
wforum.com 2025-04-25 14:44 世界军事网 | ||||||||
4月的莫斯科,在春雪初融的清晨,再次响起不属于日常生活的声音。那是一声低沉而猛烈的爆炸,发生在首都郊区巴拉希哈镇一座普通居民楼外。火光中,一辆大众汽车炸成碎片,一名高级军官当场身亡。 遇袭者身份很快得到确认:雅罗斯拉夫·莫斯卡利克将军,俄罗斯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这是俄罗斯军方在本土高层人员中,再次出现的死亡案例,也是在莫斯科城内发生的又一起针对性袭击。 此案尚无组织或个人公开承认责任,但放在过去两年日益频繁的袭击事件背景中,这起爆炸案并非孤例。莫斯科,这座曾以政治安全和控制力著称的城市,正在呈现出一种新状态:不安、开放、以及某种难以言说的破裂迹象。 一宗爆炸案的前情:将军在城市中殒命据俄罗斯联邦调查委员会发言人斯维特兰娜·彼得连科确认,爆炸装置是一枚土制炸弹,内部填满金属弹片,安装在一辆停靠路边的大众高尔夫中。装置在汽车靠近时引爆,产生巨大冲击力。 遇难的莫斯卡利克将军,是俄军总参谋部中的关键人物,参与过俄军在多个战区的作战规划工作。公开资料对他并无太多披露,但其职务本身即意味接近战略决策核心。 相比战地袭击,此类事件发生在首都、在非战斗状态下的日常出行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打破了城市内部的安全感,也动摇了俄军体制对“内部稳定”的传统认知。 这一系列:并非孤案,而是趋势若将此次爆炸案放进更长时间轴上观察,它更像一份愈发密集的清单中最新的一页。
以上袭击无一例外地指向与俄军或亲俄立场密切相关的人物,并且均选取了其“非公开活动场合”作为打击节点。这种精准、隐蔽、节奏逐步加快的暗杀链条,构成了俄乌战争进入第三年后的又一种战线:城市中的点穴战术。 乌克兰是否在幕后?事实、暗示与否认的三重结构尽管乌克兰政府与安全部门从未正式承认对这些袭击负责,但2024年12月,乌克兰安全局(SBU)曾罕见表示“对一名俄罗斯高级军官的死亡负责”,被普遍解读为对基里洛夫将军遇袭的侧面确认。 对此,外界普遍认为,这类行动是乌克兰情报战的一部分,并通过不同方式由军情局(HUR)或SBU推动。在正面战场压力剧增的背景下,以有限成本打击对方后方高官,既可牵制精英动员,也能制造恐慌。 然而,这一逻辑在俄方视角中被更广泛解读为“外部代理战争”“国家恐怖主义升级”。俄联邦调查机构通常将其列为刑事案件调查,但鲜少公布调查进展或嫌疑人身份。 这既反映出俄方情报系统的自控机制,也可能暗示袭击者并非单一行动者,而是高度专业化的跨境网络所为。无论如何,这一连串袭击事件的共同点在于——没有一例发生在乌克兰境内,全部发生在俄罗斯本土、首都圈、生活区。 莫斯科的心理防线正在变化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这些袭击的地点越来越靠近俄军体制中枢生活圈。相比边境城市或军事基地,这些案件多集中在莫斯科城区或郊区,目标生活区域、高档住宅区或办公路径——与过去常见的边境或战区打击不同,它更多表现为**“生活节奏中的安全感破裂”**。 这对于俄方高层将领与亲战派而言,意味着极大的心理负担。“开车上班的路上被炸死”,并非战地荣耀,也非英雄叙事,而是不可控恐惧的物理化呈现。它既动摇了战时秩序,也动摇了“离战区很远就安全”的假设。 此外,若此类袭击继续发生,并且加剧对“军工系统核心人物”的系统性威胁,不排除将对俄军体制的人员调配、情报管理与军工生产链条产生实质性冲击。 当战争回流权力之都自2022年起,俄乌冲突不断演变,从顿巴斯战场到黑海舰队,从能源系统到信息战线。如今,这场战争的一个分支,似乎悄悄从边境延伸进了莫斯科内环公路以内。 若将这些袭击事件连成一线,可以看到的是一种“针对战争管理系统本身”的攻击逻辑。这不是破坏前线阵地,而是击打掌控战争的那双手——或者那一张图纸。 而对于克里姆林宫而言,危险不仅来自战场的逆风,更来自走进生活的恐惧。如果将军在家门口不能安全,那么战争与和平的界限,就不再存在。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相关新闻: | |
“乌克兰战争”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