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正当泽连斯基忙于应对苏梅被“伊斯坎德尔-M”导弹重创的战后舆论压力之时,又一记重锤从乌军内部砸了下来。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乌克兰陆军中被视为“精锐中的精锐”的第95空降突击旅,部分士兵及军官疑似谋划兵变,声称将号召军民联合进军基辅,推翻泽连斯基政权,理由是为了“阻止国家的进一步解体与瓜分”。 此番消息最早来自一股神秘的“地下组织”,按照俄媒的说法,该组织掌握第95旅内部动向,并通过特殊渠道将情报外泄。尽管情报来源值得审慎对待,但传言背后的震荡却不容低估。 “王牌部队”的浮沉:第95旅的前世与今生
如果要挑出一支象征乌克兰军事荣光的部队,第95旅几乎无出其右。自2014年东部武装冲突爆发以来,该旅就频频出现在前线。从突袭顿涅茨克机场,到参与阿夫杰耶夫卡激战,第95旅屡建战功,是泽连斯基政府最倚重的“空中利剑”。 进入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升级后,英国更是高调派出退役高级军官赴乌,为这支部队“量身打造”战术体系。2024年,他们在进攻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战役中挺进苏贾,甚至一度逼退俄军,打出一波短暂反攻的“高光时刻”。 但高光总是短暂。自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遭遇惨败以来,第95旅的士气也如同冰雪消融,在连绵不断的退却中陷入困顿。 内忧外患:泽连斯基政权的信任危机第95旅所谓“兵变计划”的出现并非孤例,也绝非空穴来风。
俄媒引用“地下组织”的话指出,第95旅士兵对泽连斯基“把国家推向毁灭边缘”的不满,早已在内部蔓延。士兵担忧,若任泽连斯基继续执政,乌克兰不仅难以收复失地,还将面临领土四分五裂、国家架构解体的命运。 尽管以一旅之力撼动中央政权的现实性几近于零,但这场“虚实难辨”的兵变风波,却直指泽连斯基最大的问题:内部的信任已然断裂。 与2022年全民高呼“团结抗俄”时的气氛相比,如今的乌克兰社会氛围已出现质变。曾经的“民族英雄”泽连斯基,正在迅速向“责任代罪羊”滑落。 导致乌克兰军心涣散的诱因,绝不仅限于战场上的失利。美国的转向,才是更致命的信号。当前,华盛顿与莫斯科正在进行“温和接触”——一次没有大张旗鼓的握手,却有着深远政治寓意。对乌克兰而言,这不是背后被捅一刀,而是被按在谈判桌下做筹码。 前几日俄罗斯用“伊斯坎德尔-M”导弹突袭苏梅首府,造成平民严重伤亡。然而,川普却并未谴责俄罗斯,反而在社交平台上抛出“乌克兰不该挑起战争”一说。他甚至公开表示:“一个只有对方二十分之一体量的国家,挑衅巨人就是愚蠢。” 言下之意,乌克兰才是挑起战争的那一方,俄罗斯则是“被迫反击”。这是对过往国际舆论的一次180度反转,也是一记重重的耳光,甩在了泽连斯基的脸上。
“瓦格纳的幽灵”笼罩乌克兰?
从兵变结构上来看,第95旅的“倒戈剧本”与2023年普里戈任指挥瓦格纳兵团逼近莫斯科的“清君侧闹剧”颇为相似。但对比之下,普里戈任掌控的是一支独立化、商业化、私兵化的武装力量,而第95旅仍是乌克兰军队正规系统的一部分,其行动被中央政府高度监管。想效仿“瓦格纳模式”掀翻泽连斯基政权,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更何况,如今的基辅早已布满安全部队,防范内部政变与外部突袭的多重机制已经启动。一个旅要“兵临城下”,谈何容易? 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真的兵变,而在于有多少士兵愿意相信“政变”才是拯救国家的唯一路径。一旦这种心理开始扩散,无需动枪动炮,政权的根基就已动摇。 一场“未起之乱”的警钟不可否认,俄罗斯在信息战场上早已“火力全开”。此次“兵变传言”也有可能是俄情报机关精心策划的“离间计”。从俄媒的报道细节来看,他们不仅对第95旅的历史了如指掌,还频频点出“泽连斯基任期将满”这一政治敏感词,显然别有用意。 在这种心理战与宣传战的多重交织中,乌克兰社会的稳定性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 从军心到民意,从国际支持到盟友立场,泽连斯基政府正站在风口浪尖。第95旅的“兵变风声”虽未成形,却像一记警钟,敲醒了乌克兰最脆弱的部分。 没有哪一场政变是从坦克开进首都开始的,它们往往都从信念的崩塌、语言的倒戈、同袍的沉默开始。
泽连斯基面前的,不只是一个旅的叛乱隐患,更是一场正在逼近的合法性危机。乌克兰这部“战时剧本”,下一幕将如何展开?没人知道答案,但所有人都在等待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