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 ||||||||
在中国,神权为何永远无法凌驾皇权? | ||||||||
wforum.com 2025-09-22 16:18 三立新闻网 | ||||||||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皇帝的头顶没有神明,身后也不靠教宗。权力始终集中于宫廷,而非庙堂。与西方不同,别国的国王敬畏神权,中国的皇帝却让神听命。这正是中国王权得以千年不散、政体长久稳定的关键:神权永远无法压制王权,皇权始终是一切制度的核心。 皇帝压著神仙走:王权自建国起的制度设计 早在秦朝统一六国前,中国已有完整的神祇体系。然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帝制,废除“封神”传统,不设国家宗教,也没有宗教教会。他自称始皇帝,靠国家自封而非神明授权。 到了西汉,皇权对思想的控制更上层楼。汉武帝刘彻于西元前136年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定为国家正统。这不只是选择一个学派,而是确立原则:国家思想统一,信仰不得割据,宗教只能在政权框架下活动。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宗教只能在政权框架下活动。(图/《汉武大帝》剧照) 在中国,神权永远无法压制王权,皇权始终是一切制度的核心。(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中国政教结构与欧洲迥异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宗能罢黜国王,神权凌驾王权。然而中国不同:皇帝不需宗教背书,他的“天子”身份来自抽象的天命,而非人格化神明。制度上,宗教势力无法凌驾国家权力,这种设计从秦汉延续至清末,成为中央集权持久稳定的基础。 一纸诏书毁四千寺:会昌灭佛的政治与财政逻辑 唐武宗李炎在845年下令“会昌灭佛”,全国废佛寺4600馀所,强制还俗僧尼26万人,收回土地与财产。这并非单纯排斥佛教,而是为了切断宗教对财政、土地与劳动力的控制。 佛教寺院曾掌握庞大资源,僧人数量在洛阳就超万人,占城市劳动力三分之一。寺院不纳税、不服役,甚至经营商业和放贷,成为实际的经济体。会昌灭佛不仅解决财政压力,更再次确立皇权在宗教之上的地位。 唐武宗李炎在845年下令“会昌灭佛”,全国废佛寺4600馀所。(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儒术当官,佛道求稳:教从政主的软控制 制度之外,儒学是中国王权控制宗教的长期手段。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政治合法性核心,科举制度将忠孝礼义、家国伦理深植官僚系统。 佛道信仰可以存在,但不能干政。寺庙建设需朝廷批文,度人设坛需官方许可,道观不得跨县传法。清代《僧道规约》明确限制僧尼人数、教徒分布与传教范围。宗教争论从未涉及政权核心,而是谁更合乎礼法、谁更听话。 神权永远无法压制王权:中国政教关系的千年秘密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没有宗教主导的改朝换代,也没有教会控制的政治体系。民众可以敬神,但政权只能听王。这种依靠制度控制与文化吸收实现的权力统筹,正是中国社会能保持千年政体稳定、避免宗教割据的关键。 王权之上,无神可挡。中国历史以制度将神权纳入王权框架,而非相反,这是中国独特的政治智慧,也是其长久稳定的核心秘密。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