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这钱呐,贪多少才算多啊...
wforum.com  2025-09-04 15:16  历史其实挺有趣

要讲刘承祐,得先介绍一下老父亲刘知远给他留下的一群托孤大臣。

首当其冲的,是宰相苏逢吉。

苏逢吉的父亲苏悦,当年就是刘知远的老班底了,有可能苏家几代人都是给刘知远干活的,这种代代传承的主仆关系,那就很有信任力。

苏逢吉其人,精神抖擞,相貌清秀,整个人呈现出来的风貌非常不错,刘知远对他十分信赖,也很重用。

我们知道刘知远这个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所以他就没有什么亲近的人,他也没有太多的社交关系,在河东主政的时候,有一些宾客想要拜见刘知远,都被刘知远回绝,甚至就算是刘知远的下属,也很少被刘知远召见。

苏逢吉就不一样了,他就能从容不迫的拜见刘知远,轻易出入刘知远的内室,刘知远碰到什么问题,也往往会把苏逢吉叫来问询。

可以说,这是超乎常人的待遇,也怪不得苏逢吉后来能在后汉朝廷做宰相,皇帝信任嘛。

只是,后汉开国之后,苏逢吉虽然是宰相,但是却没有太多政绩。

一个诞生于乱世中的政权,以武力开国,但却不能以武力治国,新政权最重要也是最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从建国到建政的过程,你要把国家的制度弄出来,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社会制度,各种制度,你都得研究出来,你苏逢吉是文官之首,这事儿就应该是你负责。

苏逢吉呢,他倒是想负责,一来他不学无术,能力一般,这些制度他也设计不出来,二来他这个人,人性不好,道德品质一般,他也没有为国家奉献的自觉性,属于是身居高位却不谋其职,能混一天是一天。

图片

(贪心不足 苏逢吉)

有一次,刘知远过生日,这古代皇帝的生辰,那对于国家来说,就是重大节日,皇帝一般都要大赦天下,以展示自己的恩德,所以刘知远就派苏逢吉到京师的监狱里去,让他对监狱里的犯人进行宣传教育,进行德行上的教化,死罪的免死,罪过轻的干脆就释放。

您知道乱世之际,治安很差,因此监狱里人很多,如果这事儿要一五一十的干,苏逢吉就得一个一个犯人的问询,一个一个的了解情况,那对他来说,太麻烦了,也太累了,他干脆不问是非曲直,不论罪过轻重,把监狱里的犯人全都处死了。

您看,这个人是很坏的。

后汉凤翔府尹,名字叫做李永吉,李永吉的祖父,是当年的岐王李茂贞,所以李永吉也算是“王室之后”。

有一次李永吉到开封来办事,就被苏逢吉给盯上了,苏逢吉认为李永吉世代王侯,那肯定很阔绰,很有钱,他就向李永吉索要财物,甚至跟李永吉说,你爷爷是岐王,既为王侯,那么他应该是有一条玉做的腰带,因为这是王者的标配嘛,想必现在这个腰带已经到传到了你的手里。

话里话外,苏逢吉想要这条玉带。

实际上有没有这条玉带都说不定呢,就算有,岐王一系这都没落多少年了,这玩意也不会在李永吉的手里。

图片

(岐王后人 李永吉)

于是李永吉就说,丞相啊,卑职就是个小官僚,没钱,没玉带。

苏逢吉不相信,但是他也不好再逼问李永吉,但是您猜怎么着?苏逢吉直接派人在外头买了一个价值不菲的玉带,然后要求李永吉来负担他买玉带的费用。

超前消费,而且还是他消费,别人还款。

大臣王筠,被朝廷派往南楚,也就是马殷建立的那个政权,挺老长时间才回来,苏逢吉一看,这出使他国,一般都会得到赏赐,马氏皇帝不得给点东西意思意思啊,他就感觉王筠的身上也有钱,苏逢吉接二连三的派人和王筠接触,要钱要东西,逼得王筠没办法,只好花钱消灾,把自己资产的一半都给了苏逢吉。

后晋时期有个大臣叫做李崧,后晋灭亡的时候,李崧投降了契丹人,成为了降臣,后来耶律德光在中原的统治崩溃,只能北返,李崧也跟着耶律德光走了。

耶律德光十分器重李崧,甚至还说:

我破南朝,只得李崧一人而已。

其实要是真的论能力,李崧也称不上什么奇才,当年耶律德光派赵延寿诈降,第一个上当的就是李崧,也是他力主让杜重威出战,这才让石重贵遇人不淑,铸成大错。

耶律德光死在杀胡林之后,李崧被暂时安置在了镇州,接着镇州兵起义,赶走了契丹人,李崧又得以返回。

图片

(降臣宰相 李崧)

李崧跟着契丹人北返,以及他滞留契丹的这段时间,中原大地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刘知远补天浴日,山河带砺,结束了中原纷乱,建立了后汉,苏逢吉则官拜丞相。

后晋时期,李崧也是宰相,也在开封居住,在开封还有几处房产,刘知远称帝后,把李崧在开封城里的房子赏赐给了苏逢吉。

等到李崧回来一看,好嘛,自己的房子已经成了苏逢吉的财产了。

木已成舟,前朝如梦,自己是前朝的官,难道还要和本朝的宰辅较劲么?

干脆,李崧把这几处房产的地契全都拿了出来,赠予了苏逢吉。

李崧这么做,很坦然,既然房子归你了,那房契我也不要了,都给你,但苏逢吉,小人也,他不是这么理解的,他就感觉李崧这趟回来,是奔着这些房产来的,把地契给自己,不是李崧好心,而是李崧提醒自己,地契上的名字是我李崧,不是你苏逢吉,这房子本应是我的。

就因为担心李崧把房子抢回去,苏逢吉干脆诬告李崧谋反,结果导致李崧,以及几乎是李崧的全族都被杀害。

想一下,苏逢吉受君王托孤之重,在刘知远的时代,他就已经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现在小皇帝刘承祐即位,他更是位列辅政大臣之首,作为一个人臣,他已经抵达了他事业的顶点,两代皇帝对他更是封赏不断,他很有钱,很富裕,他的合法收入以及小部分灰色收入已经可以让他吃穿不愁,甚至几辈子都花不完,他干嘛还要如此敛财,醉心于贪污腐败呢?

这其实是苏逢吉的一种乱世生存哲学。

苏氏并非豪门望族,当然那个时代豪门望族也没啥用,但正是因为出身低,他对金钱就会格外看重,财富在苏逢吉的眼里不仅仅是财富,还是一种硬实力和安全感。

他的道德水准本来就低,他也不会做出誓死追随君王的事情来,所以他必须抓住任何的机会来敛财。

只要有钱,他就能维持生活,他就能穷奢极欲,甚至就算有一天后汉垮了,只要他苏逢吉有钱,他就能招募私兵,他能自保,他还能贿赂新的主公,寻找到新的庇护。

何况还有皇帝的极度宠信,在这样的工作待遇下,苏逢吉的心态已经扭曲了。

这个世界上什么最大?当然是法最大,因为法大于权。

图片

(末代皇帝 刘承祐)

但是苏逢吉不是这么想的,他认为自己手里的权力是大于法的,比如他轻易草率的处死监狱中的所有犯人就是他思想极端的体现。

杀人的时候,他不认为自己是犯罪,索要玉带,索要财物,诬告他人的时候,他也不认为自己是在犯罪,而认为这是他作为宰相拥有权力而带来的天然特权。

因为刘承祐年幼,他不掌权,那就使得苏逢吉可以长期处于权力巅峰,而一个人长期处在这个位置上,就很容易产生上帝视角。

什么是上帝视角,不是看的高,看的远,看的全,而是他苏逢吉是上帝,剩下的人都是蝼蚁。

臣僚们不再是携手同心的同僚,而是待宰的肥羊,百姓们不再是需要关爱和帮助的黎民,而是一个又一个可供榨取的资源点。

没钱的时候,是因为没钱才要疯狂敛财,可有钱之后,苏逢吉还敛财,那对他来说,这个行为就已经是权力的游戏和征服的体验了。

人的性情有很多种,有些人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无需提醒,不用刻意保持,而人的贪婪之心,却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一个人最开始进行贪污腐败,他可能还需要心理建设,但是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并且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时,行为就会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到这种程度,苏逢吉已经不是贪财敛财了,他不过是在重复这个过程而已。

苏逢吉在京师办事,感觉宫里的饮食不行,吃的不好,他越发张狂,干脆让自己家里的厨师到宫里来给他做饭,他的妻子武氏患病去世,苏逢吉甚至都不顾上悲伤难过,或者为亡妻守灵,而是立刻暗示朝廷百官和地方官员都进京来为武氏吊唁。

干嘛要都来呢?因为他要赚死人钱,他要收礼。

金银铸枷锁,铜臭蚀骨深,终日营营苦,原是坟中尘。

中原多名士,清谈雅集,儒道玄礼,别人是视金钱如粪土,他是视粪土如金钱,在苏逢吉的世界里,万物都有他的价格,包括他自己的人品,道德,臣节,当然了,他的那部分,折扣比较大...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93阅兵最重点不是核武 CNN点名是它
“惊雷-1”导弹竟然是.......
一张照片突显力量 两个超级大国时代到来
俄乌冲突想结束难了!曝乌军换了打法
天安门城楼 金正恩、习近平对话内容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