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 ||||||||
蒋家第四代公主,与蒋家已无来往,嫁英王室后裔 | ||||||||
wforum.com 2025-01-20 16:49 阡陌文史 | ||||||||
1961年,蒋经国难抑兴奋之情,小步快跑去士林宫邸,“父亲,乃锦生了,是个女孩,您给她取个名字吧。” 升级做曾祖父的老蒋开怀大笑,蒋家终于迎来了第四代的第1个孩子。思索过后,他决定用“松柏长青、梅兰竹菊”作为蒋家第四代孩子的名字。很快,这位新生的女婴有了名字“蒋友梅”。 然而,这位含着钻石出生的大小姐,童年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无忧无虑。 上小学时,她很快发现这个特殊的家庭背景带来的烦恼。周围的小朋友和老师都对她唯唯诺诺,她根本交不到知心朋友。 她倍感孤独,为了融入同学当中,她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招:故意丢百元大钞放在地上,然后大问:“这是谁丢的钱啊?” 同学们面面相觑,摇头否认,她乘机说,“不是你们的话,那就当班费吧。” 靠着这个妙招,她帮班级解决了不少班费问题。然而,她却发现同学们好像更疏远她了。其实当时的小学生,很少有人会有百元大钞。 10岁那年,蒋友梅的父亲蒋孝文因纵酒过度,在一次昏迷后瘫痪。这让蒋友梅对金钱和权力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之情,觉得正是这两样东西害了父亲。 她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了曾祖父,气得老蒋旧病复发,不禁感叹,自己的后代为什么一个个都让我失望? 也许从那个时候起,蒋友梅便在心中立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目标——做普通人。 高中毕业后,她选择远赴英国留学,因为在那里与蒋家的关系并不密切。 在学校里,她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毕业后,留留在了英国,在渣打银行做了一名小职员,朝九晚五,没有关注,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感到前所未有的惬意和快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1988年,母亲的一封急电打断了蒋友梅平静的生活,“你的祖父蒋经国病危,速回!” 蒋友梅心急如焚,连夜乘坐最快的航班赶往台北。在飞机上,心神不宁的她的泪流不止,心中一遍遍为祖父祈祷。 当初父母生下她后,曾一起去国外留学,蒋友梅从小由祖父蒋经国和祖母蒋方良一手抚养,祖孙感情十分深厚。 然而,令蒋友梅抱憾终身的是,她未能赶到见到祖父最后一面,这令她痛苦万分。 不久,又一个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第二年四月,瘫痪在床的父亲蒋孝文又因喉癌英年早逝。 蒋友梅痛不欲生,精神几乎崩溃。 万念俱灰的她想追随亲人而去,她毫无留恋地服毒,万幸的是,一个人及时出现,拯救了她。 这个人就是他的后来的丈夫、英国绅士伊恩。 在伊恩的开导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蒋友梅重燃生活的信心,逐渐走出了阴霾。她找到了新的人生道路,投身于自己热爱的艺术事业。 蒋友梅的艺术启蒙和熏陶来源于他的曾祖母宋美龄。幼年时,她曾在士林宫邸居住了6年。见到曾祖母经常作画,耳濡目染之下,她对绘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2年,蒋友梅重返剑桥,学习自己热爱的现代油画艺术。她将全部的精力忘我地投入到艺术学习与创作中。 为了临摹《马拉之死》,她亲自飞往法国卢浮宫,实地观察,让自己身临其境地领略艺术的内涵和深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作品得到了认可,《雾城之城》被剑桥大学作为保留作品。 1995年,34岁的蒋友梅以优异成绩从剑桥毕业,拿下了艺术史和英国文学双重学士学位,满载而归。毕业后,她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绘画生涯,引起了画坛的轰动。一时间,各大媒体争先报道蒋氏家族第四代出了一位女画家。 蒋友梅虽然是高龄学画,却凭借天赋和努力,将中西风格融合在一起,在画坛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她的作品《泰晤士河》以全新视角呈现,成为她的代表作。 在事业上取得成绩的她,感情也备受人关注。当母亲得知她要嫁的人竟然是英国皇家后裔伊恩时,很担忧,怕她跟自己的丈夫蒋孝文那样是个纨绔子弟。蒋友梅却对母亲说:“您放心,他绝不是那样的人。我知道他的人品,他全是靠自己的努力。” 1996年6月6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一场盛大的婚礼引人注目。 新娘蒋友梅挽着新郎伊恩的手,笑意盈盈出现在宾客面前。而这些宾客都来头不小,男方宾客大多都是英国皇室成员、内阁成员以及上层人士,而女方出席的代表则是蒋家的大人物。 婚后,蒋友梅与丈夫琴瑟和鸣,幸福恩爱。不久,她诞下了一个拥有5国血统的混血婴儿。丈夫混英、意两国血统,而她混中、德、俄三国血统。 蒋友梅曾努力想要摆脱蒋家光环,但最终与自己和解。她选择在光环之下做一个努力的普通人。 蒋友梅成为知名的现实主义画家,过着充实而低调的生活,鲜少在媒体前露面。直到2005年,在母亲徐乃锦的葬礼上,一家三口公开露面。 在一次难得的采访中,蒋友梅直言: “我是父亲的独生女,没有亲生兄弟,与堂弟姐妹们的情感难免淡薄。虽然我们都流着蒋家人的血,但各自人生态度不同,大家都在世界上有了自己的生活,近年来已经不常来往。” 人生有时就是这么有意思,有的人挤破头也想去接近自己向往的上流生活,而有的人生在特权之家,却渴望成为一个普通人。 我们总是对我们未曾经体验过的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但也许,其实最好的生活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 有一种幸福,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这一生便已足够。 END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