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 ||||||||
现实与空谈:二战德国空军最后的高层会议 | ||||||||
wforum.com 2024-11-17 17:06 鹌鹑与竹米 | ||||||||
1944年11月11日,在柏林加图的空战学院,德国空军召开了战争期间最后一次高层大会。 这次会议是在帝国元帅、空军总司令戈林的要求下举行的,由帝国元帅的亲信、轰炸机部队总监佩尔茨少将主持。 受命出席的各部门军官可谓是星光熠熠,当中既包括战斗机部队总监加兰德这样的大佬级;也有像戈洛布、马尔察恩、施坦因霍夫、吕措、施特赖布、特劳特洛夫特、诺德曼这些身经百战,在年轻飞行员中拥有很高声望的老王牌。 当然这种场合更不能少了轰炸机部队的王牌,哈林豪森、鲍姆巴赫等也在座——后者是戈林最喜爱的轰炸机飞行员。 加图空战学院位于柏林西部,属于施潘道区下辖地区。施潘道曾经是二战后关押纳粹德国战犯的主要监狱所在地,1987年最后一名在押犯赫斯(纳粹党副元首)去世后,监狱关闭并随后拆除,现在监狱所在旧址为商业街区。加图地区早在13世纪时就有村落,17世纪开始有庄园、教堂(施潘道修道院)。1930年之前,该地区主要作为私人企业农业生产使用。 加图机场于1935年修建,与泰格尔、滕珀尔霍夫机场一道构成柏林地区的航空站系统。二战结束后该地区属于英军占领之下,继续作为军用机场使用。1969年英国管理当局曾在附近修建高尔夫球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西柏林时所乘坐飞机就在此起降。1994年6月30日机场停止飞行运营。 加图机场如今是作为德国联邦国防军所属德累斯顿军事历史博物馆的分馆使用,由联邦国防军管理。这里主要展出从1884年至今的航空历史相关内容及装备。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7年,当时位于德国北部汉堡附近的私人航空收藏家借用当地空军基地体育馆展出。1963年,成立由联邦国防军支持下的航空展览协会,继续展示各种航空藏品。1972年展览内容开始包括军方退役飞机等大型展品。1987年,国防军正式接管了管理,从这时起正式称为德国联邦国防军空军博物馆。1994年开始,行政上属于軍事历史研究室。柏林加图军用机场停止飞行后,博物馆搬迁至此,1995年9月开放展出。2010年,经过重组后,空军博物馆与位于德累斯顿的国防军军事历史博物馆合并,但仍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机构运营。2011年10月1日,更名为现如今的联邦国防军-柏林-加图机场军事历史博物馆。如今机场的1号机库作为修复展品车间使用,5-8号机库是仓库,3、4号机库和机场塔楼作为展览接待区使用。机场原有两条830米长的飞行跑道定期展览各种退役、新式飞机。该博物馆馆长由国防军军人担任,军衔为中校级别。图中是机场塔楼。 迪特里希·佩尔茨(1914—2001)德国空军少将、轰炸机部队总监、航空军军长。出生于图林根,是一个工厂厂长之子。18岁获得飞行员资格。毕业后曾作为实习生短暂进入斯图加特的奔驰工厂。1933年底作为一名摩托车步兵服役。1934年入慕尼黑的战争学院学习,1935年6月被授予少尉军衔。同年10月调至德累斯顿,在新成立的空军飞行学校培训。1936年完成学习后被派往以一战王牌殷麦曼命名的飞行部队,该部队装备轰炸机。1939年3月任飞行中队长,该部配备Ju87俯冲轰炸机。8月在一次有空军高层在场的示范飞行中,他所在部队有轰炸机因误判高度坠机。波兰战役开始后,他率队执行45次战斗任务,9月获得2级铁十字勋章。法国战役期间,他共执行57次任务,其中8次是攻击敦刻尔克的目标。他的部队在此期间没有任何损失。战后获得1级铁十字勋章。此后他被派往接受Ju88双发轰炸机的驾驶训练。不列颠空战期间执行了70次昼间和夜间任务,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1941年3月任轰炸机联队长。6月参加入侵苏联的行动,到7月12日执行战斗飞行任务满200次。他期间研究的精确轰炸技术获得了良好效果。9月被调回柏林,在航空部向高层建议设立专门的轰炸机指挥学校,之后被派往意大利,在那里训练飞行员。12月获得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第46号)。(关于此勋饰相关内容可参考本公号另一篇文章:北非之鹰——王牌飞行员马塞图传(下))1942年下半年,他先后被派往法国、挪威和撒丁岛。期间他参与了新型制导炸弹的研发。12月晋升上校,转年1月被任命为轰炸机部队总监。他反对将新研制的喷气式飞机作为轰炸机,认为更适合作为拦截战斗机使用。1943年初负责指挥对英国的持续轰炸。7月获得骑士十字勋章双剑橡叶饰(第31号)。9月被任命为第9航空军军长。11月晋升少将(当时最年轻的将军)。在他倡导下,开发出一种被称为“檞寄生”的特殊轰炸飞机系统。1944年1至5月,他指挥对英国展开持续“闪电式”轰炸,但损失巨大。盟军诺曼底登陆后,他的航空军已经无力组织有效行动。在年底的阿登作战,转年开始的德军最后一次大规模空中出击中,并未取得明显效果。尽管如此,佩尔茨还是因严格执行命令而受到轰炸机爱好者希特勒的器重,同时获得戈林信任。1945年初他在轰炸机部队中招募撞击战术飞行员。德军战败投降前夕,他曾与同僚争夺部队指挥权。战后他进入多家私营企业,并成为首席代表和经理。他在战争期间亲自执行320次作战任务,其中130次是在东线,90次在西线,当中有102次是俯冲轰炸机飞行任务。在著名战斗机王牌、时任战斗机部队总监加兰德战后回忆录中,明确显示与佩尔茨有很深芥蒂,前者在书中将其描述为一个善于钻营、谄媚且蛮横无理的人。(关于加兰德的相关内容,可参考本公号另一篇文章:海峡冲刺——“雷霆-地狱犬”行动) 戈登·戈洛布(1912—1987)德国空军上校、战时最后一任战斗机部队总监。出生于维也纳,1933年开始在奥地利军队服役。1938年3月德奥合并后加入德国空军,成为一名Bf-109战斗机飞行员。1939年9月5日在波兰取得第一次空战胜利。之后他还在北海方向和挪威战役期间接连取得战果。不列颠空战结束时已经获得6个击落记录,成为一名王牌。1941年6月27日被任命为第3战斗机联队中队长,8月在苏联取得18个战绩。9月18日,因击落记录达到42次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在10月取得37个击落记录,其中8日当天9个、22日6个。10月26日因击落记录达到85个获得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之后他被调往本土接受指挥官培训。1942年5月16日被任命为第77战斗机联队指挥官,四天后获得自己第100个击落记录。6月23日在取得第107个战绩后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橡叶双剑饰。8月29日,他在个人战绩达到150架后暂时成为当时德国空军击落数字最高的王牌,并且随即成为骑士十字勋章钻石橡叶双剑饰这一德国最高军事荣誉的获得者(第3号。第4号获得者就是“北非之星”马塞)。(关于此勋饰以及前一级的相关内容可参考本公号另一篇文章:北非之鹰——王牌飞行员马塞图传(下))随后他被禁止执行一切战斗任务。10月15日被任命为西线空军战斗机司令部3号指挥官(Jagdfliegerführer 3)。1943年9月6日获任空军战斗机司令部5号指挥官,专门负责法国西北部战斗机部队指挥。1944年4月成为战斗机部队总监加兰德的高级助手。翌年1月,接替成为战斗机部队总监。他在战争期间执行340余次战斗飞行任务,共击落150架敌机,大多数都是在东线取得,西线共有6架。战后他回到奥地利,担任过企业销售职务。担任过奥地利右翼政党独立联盟的总书记。1987年在德国苏林根去世。 京特·冯·马尔察恩(1910—1953)二战德国空军上校、联邦国防军空军监察官。出身于梅克伦堡-波美拉尼亚一个古老家族,祖父曾担任波美拉尼亚总督和德国国会议员,父母都是庄园主(母亲娘家姓为冯·博克)。他是家中十二个孩子(六子六女)中的第三个男孩。1931年参军,在魏玛国防军第6(普鲁士)骑兵团服役。1935年加入新建立的空军,接受飞行员培训。战争开始后任驻威斯巴登地区的第53战斗机联队第2大队队长。1940年10月任联队指挥。个人战绩达到13架后在当年12月30日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1941年7月24日,因个人战绩达到42架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12月被调往地中海战区,驻意大利。1943年10月被任命为意大利战区战斗机部队指挥官。1944年12月,调战斗机部队司令部负责参谋业务。他在战争期间共取得68架个人击落战绩,其中67架是盟军战机。他的三个兄弟在战争期间丧生,父亲于1945年被苏军处决。战后他参与联邦国防军空军建设事务,担任监察工作。1953年6月24日因从战争期间就出现的淋巴瘤在杜塞尔多夫去世。他的等身油画长期悬挂在波恩Hardthöhe的联邦国防军空军司令部。位于菲尔斯滕菲尔德布鲁克的一条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约翰内斯·施坦因霍夫(1913—1994)二战德国空军上校、联邦德国空军参谋长、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出生于图林根州的保登道夫。战前他一直希望能够在大学当教师,但未能如愿。1934年加入海军,受到一年海军飞行员培训。1935年加入新建立的德国空军,接受训练后被派到第26战斗机联队服役。他首次作战是在威廉港上空击落了数架正在轰炸沿岸工业地区的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1940年2月,他被调派到第52联队第4中队,参与法国战役和不列颠空战。不列颠空战结束时,战绩达到6架。1941年6月,参与入侵苏联的行动,该部后来成为德国空军战绩最高的联队之一。他在“巴巴罗萨”行动的第1个月就击落了28架苏军飞机。1943年3月,获委任为驻地中海地区的第77联队指挥官。上任不久,就在空战时被击中,实施了自己战争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跳伞。1944年7月28日,施坦因霍夫获授与骑士铁十字勋章橡叶双剑饰。10月加入第一个喷气战斗机实战部队—诺沃特尼飞行队(Kommando Nowotny),12月调往第7联队任指挥官,晋升为上校(Oberst)。第7联队配备Me262喷气战斗机,他被允许随自己所需挑选中队长,属下包括海茵茨·贝尔(德军头号喷气式战斗机王牌(有争议):16架击落记录)、格尔哈德·巴克霍隆恩(空战史二号王牌:301架击落记录)等王牌。1945年1月参与执行“底板”行动(Operation Bodenplatte)(德国空军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出击)期间飞机及飞行员损失惨重。他与其他主要王牌飞行员之后群起反对空军指挥层,矛头直指戈林。施坦因霍夫随后被解除其指挥职务。此后他与加兰德被调派组建第44战斗机队(Jagdverband 44)。他负责说服一些王牌飞行员加入。4月18日,在一次起飞途中,驾驶的Me262起落架轮胎爆裂后撞毁。他被严重烧伤,留院治疗两年,其后接受了一连串整形手术。战争期间他共执行993次战斗飞行任务,击落176架敌机,152架在东线,12架在西线,12架在地中海。自己被击落12次。他常把自己的经验传授一些新手飞行员,使他们能够很快变得有经验。战后,他负责西德空军的重建工作,最终军衔上将。1965年至1966年间担任北约中欧空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长。1966年至1970年间担任西德空军参谋总长。1971年至1974年间担任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1974年退休。联邦国防军空军第73联队以他的名字命名。著有回忆录《最后一刻》,书中描述了反对戈林的事件。 京特·吕措(1912—1945)德国空军上校、空战王牌飞行员、橡叶双剑饰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曾经代理第51战斗机联队队长。战争期间执行300余次战斗飞行任务,击落110架敌机。他曾是秃鹰军团成员,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就因击落5架敌机成为王牌。二战期间他的战绩绝大多数都是在东线取得。1945年4月24日,他作为加兰德主导的JV44飞行队成员,驾驶Me262喷气式战斗机在慕尼黑附近空域拦截一队美军P-47战机编队期间被报告失踪。战友瓦尔特·克鲁平斯基(197架击落)后来在Feldkirchen的作战室得知,上校飞机的信号发射器就在自己目击爆炸差不多的地点消失在敌我识别雷达屏幕上。他是那天德国空军唯一损失的Me262。克鲁平斯基在1986年时说:“状况良好时,Me262飞行极其平稳,我觉得吕措上校是在攻击敌机时受伤而后失去意识了。”“我对爆炸和吕措敌我识别系统失联的观点?”施坦因霍夫1985年在给英国历史学家内维·巴奈特的回复中推测:“不排除他是被击落的。但是,他只身一人接受狗斗不太可能。不过吕措不是非常熟悉Me262。据我偶然观察,他从一开始就害怕。他很久没上前线了——有两年多啊!吕措不是很中意Me262;会是他失误了吗?”吕措最后的具体情况至今都是个迷。 维尔纳·施特赖布(1911—1986)德国空军上校、联邦国防军空军准将。高中时代毕业后,在银行工作三年。1934年参军,进入第14步兵团。1936年调空军,起初担任地面观测员,之后接受飞行员培训。1938年加入以一战王牌里希特霍芬命名的战斗机联队。二战开始后,所在部队负责机场防空,他被提升为中队长。1940年5月10日,取得第一个空战战果。1940年7月20日至21日夜间,他成为空军第一位驾驶Bf110双发重战斗机进行“夜间狩猎”的空军飞行员。之后个人战绩达到8架(7架在夜间获得)。10月6日升任夜间战斗机中队长,并获得骑士十字勋章。不久任第1夜战联队第1大队队长。1943年1月14日,取得个人第40个战果。2月27日获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6月11日至12日夜间,与自己的无线电操作员费舍尔驾驶最新的专业夜间战斗机He-219进行测试,在拦截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队时击落5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关于兰开斯特轰炸机和Bf110战斗机的内容,可参考本公号另一篇文章:Big Week——1944年欧洲空战的新变化)。7月1日,被任命为第1夜战联队指挥官。1944年3月11日,取得个人第66个战绩后被授予橡叶双剑饰(第54号)。随后他被调离战斗指挥岗位,担任加兰德的助手,并被任命为夜战作战总监。1946年从战俘营获释后,在一家批发公司担任董事和总经理。1956年3月16日加入联邦国防军。他先是在兰茨贝格担任三年飞行学校校长,之后调巴黎在北约下属机构工作半年。1958年,晋升准将,并担任南方航空集群指挥官。1961年任航空兵师师长,驻卡尔斯鲁厄。1962年10月,负责航空训练部队。1963年10月,调位于科隆的空军指挥部。1966年3月31日,在“飞行部队监察”职位上退休。 奥托·“汉内斯”·特劳特洛夫特(1912—1995)德国空军上校,第54战斗机联队指挥官、联邦国防军空军中将。早年间曾接受商业飞行员培训。1932年10月15日加入魏玛国防军第15步兵团。之后被派至苏联利佩茨克航空学校进行战斗机飞行员训练。西班牙内战(1936—1939)期间曾作为秃鹰军团成员驾驶He-51双翼战斗机击落4架敌机,并且参与实战测试新型Bf-109战斗机。1937年代表德国参加国际飞行比赛并赢得参赛项目优胜。战争期间先后担任第51战斗机联队中队长、第54战斗机联队指挥官等职务。战争期间个人击落记录为58架。战后加入联邦国防军空军,曾担任南方空军集团司令。1961年任空军副监察长(相当于副总司令),并兼任国防军总参谋长。1970年以中将军衔退役。 卡尔-戈特弗里德·诺德曼(1915—1982)德国空军上校、第一战斗机师师长、梅赛德斯-奔驰北美公司总裁。1936年4月加入德国空军。他的第一个个人战绩是在波兰取得。1940年夏成为第51战斗机联队中队长。1941年7月升任大队长。8月1日在取得31架个人战绩后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到9月16日因击落记录达到59架,获颁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1942年4月10日接替吕措任第51联队指挥官,任期一直到1944年3月30日。同年6月26日,因驾机翻滚着陆失败导致头骨骨折,不过他在随后两个月内仍然多次飞行,但被认为暂时不适合在前线服役,随后住院休养(职务暂时由他人代理),12月重回前线。12月16日,取得个人第78个战果,也是最后一个。1944年5月起负责第6航空队战斗机协调工作。1945年1月晋升上校,随即任第1战斗机师指挥官。战后,1950年加入戴姆勒-奔驰公司,做到销售部门主管。1971年至1981年,任梅赛德斯-奔驰北美公司总裁。 马丁·哈林豪森(1902—1986)德国空军中将、西部空军司令、联邦国防军空军中将。出生于威斯特法伦州一个商人家庭,高中毕业后曾入哥廷根大学法律专业学习一个学期。1923年4月加入海军。1933年10月以海军中尉身份接受飞行员训练,一年后获得相关资质,随后被调入航空部。西班牙内战期间,作为秃鹰军团成员执行任务。1937年12月在西班牙马略卡担任当地飞行部队指挥。1939年在柏林加图空战学院接受参谋培训。战争开始后任航空师参谋长、航空军参谋长。挪威战役期间他作为航空观察员参与战斗飞行,并参加对英国皇家海军舰艇的攻击行动。1940年5月4日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1941年1月30日获得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第8号),他也成为第一位获得此级别荣誉的轰炸机部队军人。1942年1月在意大利指挥德国空军第一支鱼雷轰炸机部队。随后被任命为空军鱼雷攻击战术负责人。3月派驻挪威,指挥对盟军运输船队攻击作战。11月派驻突尼斯担任轰炸机部队指挥官。12月,晋升少将。1943年1月,由于空军在地中海遭受重大损失,6月北非战事结束后他被解职。1944年9月重获任命,负责指挥空军威斯巴登基地。12月晋升中将。战争结束前不久被任命为西部空军司令。1947年自战俘营释放后,进入企业担任职务,担任过木材公司销售经理。1957年8月,参与组建联邦国防军空军,担任北方集群司令。1961年9月,两架空军飞机意外飞越边境造成纠纷,他因此事与上级有不同意见而被要求退休。后来他曾担任德国定位导航协会董事、总经理,此外还是国际航空俱乐部的会员。 维尔纳·鲍姆巴赫(1916—1953)德国空军上校、轰炸机部队指挥官。即将18岁时获得滑翔机执照。1934年在纳粹党集会上与希特勒首次见面,并随即成为被宣传对象。不久后担任地区希特勒青年团领导人。1935年4月1日加入纳粹党(党员编号3604860)。1936年加入空军,在柏林加图接受飞行员训练。1938年担任飞行教练和试飞员。之后成为首批Ju88轰炸机机长。参加入侵波兰战事。1940年4月19日在挪威中部沿海对一艘法国轻巡洋舰实施攻击,将其击伤,因此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5月8日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获奖理由是击沉法军巡洋舰,实际上并未击沉)。法国战役结束后,他曾乘坐飞机自柏林经莫斯科前往日本访问。回国后参与对英国周边海域船舰轰炸,据称取得击沉240000公吨的战绩(被后世研究普遍认为因误判和宣传,该数字被夸大)。他于1941年7月14日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此后他一直在挪威北部驻扎,担任轰炸机部队大队长。据称到1942年8月已经击沉30万吨敌方船只。因此8月16日成为第一位获得骑士十字勋章橡叶双剑饰的轰炸机飞行员。完成200次战斗飞行任务后,在12月被调任空军参谋部,负责新式武器研究,包括滑翔炸弹和“檞寄生”轰炸系统。1944年11月15日(本文会议结束后几天)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特种轰炸部队指挥官。德国投降前夕,被继任德国总统的邓尼茨任命为航空顾问。5月23日在弗伦斯堡被盟军逮捕。1946年2月获释后与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布鲁斯·霍珀合作从事战史研究。1948年受雇为阿根廷担任军事顾问。这期间出版两部军事论述《太晚了—德国空军的兴衰》、《太早了—太空战争与世界革命》,两本书先是在阿根廷、之后在德国也获得出版。此外他还写了两本儿童读物《两个男孩成为飞行员》、《两个男孩飞往意大利》。1953年10月20日,驾机飞行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拉普拉塔河坠落身亡,后归葬德国家乡克洛彭堡。他在战争期间颇得戈林器重,曾多次受其接见。 此时召开这种会议,目的何在呢? 戈林在会议开始后的致辞中说:空军犯了错误,要通过批评改正这些错误。但他并没有具体说明是哪些方面的错误。并且接下来戈林还不断暗示这些批评不许涉及空军最高领导——即他本人,也不能讨论关于梅塞施密特262型飞机的问题。 这就让会议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因为在座的绝大多数人心里都很清楚,空军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实际上就源于这两个方面。 最关键的问题被禁止拿出来讨论,那么接下来就只能聊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了。 戈林在致辞最后要求在座各位协助自己重新树立起空军的威信。实际上大家都心照不宣,帝国元帅最关心的还是如何重新获得元首的信任。这种曾经无限的信任在1943年初随着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惨败而逐渐消失,又随着盟军飞机日复一日对德国本土昼夜不息的轰炸而几乎消磨殆尽。 进入1944年以来,有多位著名王牌飞行员阵亡在本土防空作战期间。 尽管空军还有大批出色的王牌飞行员在支撑着这支本可以独挡一面的军种最后的尊严,但是各级指挥官们和广大飞行员早已是精疲力竭,愈发感到力不从心了。 Me262是世界上第一种应用于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同时期英美也在研究喷气式战斗机,但进度稍落后于德国)。不过,这种在1939年8月27日就首飞的,被认为会改变空战规则新式尖端武器却在1943年夏季接近于实战部署时被希特勒下令改装为“闪击轰炸机”。这种飞机此前的设计初衷就是借助巨大的速度优势,为争夺制空权而使用。希特勒本人因为痴迷于进攻作战,因而对轰炸机也有着特殊偏爱,尽管他也认识到了喷气式飞机的广阔前景,却专断地下令将这种新式飞机作为战术轰炸机使用。为此他甚至禁止将这款飞机称为战斗机。然而,这种飞机在设计之初根本没有考虑到轰炸作战,若要实施精准投弹,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只能像Ju87"斯图卡"那样进行俯冲轰炸,但其布局跟机体强度无法承受高速俯冲飞行——那样极容易导致飞机解体。于是该机只能采用水平投弹方式,但这样一来投弹精准度将大幅度下降。此外,该机最多只能携带两枚250公斤炸弹(逊色于斯图卡),使得作为轰炸机的该机战术价值大大降低了。由于这样的周折,从1943年6月正式投产到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前夕,仅有数十架(一说30)这种“闪电轰炸机”装备部队。然而实战证明这种修改导致根本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另外此时飞行员的培训也无法跟上,装备该机型的部队还不能很好掌握这种飞机的操控(主要是起飞与降落)。此外,这种飞机装备的喷气式发动机受技术原因影响,可靠性也不足,每台平均工作寿命不超过20小时。上述因素导致在盟军诺曼底登陆时,这种飞机无法发挥期待中的作用。到9月,希特勒终于同意解除禁令,允许生产装备专职战斗机型号。但此时已经太晚了。其实,空军方面许多人士早就意识到这种飞机的作用,因此不顾禁令秘密进行战斗机型号的测试。但这个时候由于盟军持续对德国航空工业生产的轰炸,导致发动机生产也无法保证及时供货,加之这种飞机的油耗又高于活塞式战斗机,因此每个月产量很低(一说20架),根本不能形成有效数量,更不要说改变战局了。到战争结束时,Me262各种型号总产量有1294架(一说1433架)。据一些记载说该机型在最多时候(1945年3月)能够保证投入防空作战的数量不超过240余架。这样的数量远不能起到夺回制空权的作用。此外结合上文吕措的介绍亦能看出,最优秀的德国飞行员对该机也不能做到操控自如。尽管有种种不足,但这种飞机仍然在空战中展现出来明显的技术优势。尤其是作为拦截机在对盟军速度相对较慢的轰炸机时。德军战时头号喷气式王牌海因茨·巴尔少校驾驶这种飞机取得了16架战果(有说法还有人也达到或超过这个数字)。总体上来说,这款飞机的出现,确实带来了新的技术飞越,从此人类航空进入到喷气时代。很多观点认为,如果德国空军能够不走弯路,在1943年就开始大批装备使用战斗机型号,或许可以改变二战欧洲空战进程,至少能够延缓德军的失败。 赫尔穆特-伦特(1918—1944)德国空军中校、第3夜战联队队长、第二号夜战王牌。出生于兰茨贝格一个虔诚的路德宗牧师家庭,早年对滑翔机有着巨大热情。1936年不顾父亲反对加入空军,接受培训后加入第76驱逐联队,成为一名Bf110双发重型战斗机飞行员。挪威战役期间他曾参加对地支援作战,之后调往新组建的第1夜战联队,专职负责夜间防空作战。1941年5月12日获得首个战果。8月30日,在取得22架战绩后获得骑士十字勋章。1944年6月15日,他成为首位击落100架敌机的夜战飞行员,由此7月31日获得骑士十字勋章钻石橡叶双剑饰(第15号)。10月5日,在飞往帕德博恩过程中,他驾驶的Ju88G-6双发夜间战斗机在帕德博恩以南5千米处降落时一个引擎突然熄火,导致飞机撞上电线坠毁。四名机组人员均受重伤,其中三人很快就死去,伦特则在7日因伤重不治。之后伦特被追晋上校。他在战争生涯中共击落敌机110架,其中102架在夜间取得。考虑到夜间发现敌机的难度,这一战绩非常难得。伦特的妻子是一名俄国人,出生在莫斯科,1941年3月获得德国公民权,旋即两人于9月在汉堡成婚,育有两女(次女在伦特过世前一天出生)。伦特的两名兄长都是反纳粹的教会牧师,两人都曾因进行反当局布道而被捕。约阿希姆·伦特曾在布道中宣读《莫尔德斯信函》——这是一封被英国宣传机构伪造的信件,内容为假借笃信天主教的德国空军王牌、首任战斗机总监之名义强调天主教的至高地位,试图以此达到削弱纳粹当局影响力的目的。 10月11日,在帝国总理府大厅,空军为伦特举行国葬,戈林到场致辞。 海因里希·祖·塞恩-维特根施坦因(1916—1944)德国空军少校、第2夜战联队队长、第三号夜战王牌。出身于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家族,在1079年的档案记录中,其祖先塞恩伯爵就已经有明确记录。1250年前后,该家族的领地从德意志西部的科布伦茨到科隆都有分布。14世纪中期,家族男性继承人断绝,之后经过与维特根施坦因家族联姻得以继续,这也是他姓氏的由来。该家族最有名的两位人物是海因里希三世(1202—1246)和维特根施坦因亲王元帅(1768—1842)。他的父亲曾担任德意志帝国驻丹麦外交官,他也出生在哥本哈根。1919年全家因工作缘故移居瑞士。1926年他回国就读于巴伐利亚一所寄宿制学校。由于那时他身体虚弱,经常到瑞士达沃斯疗养。1932年就读于弗莱堡一所中学,并在那里高中毕业。1936年4月,在班贝格第17骑兵团开始了军事生涯。1937年夏,加入空军,10月入不伦瑞克的航空学校。毕业后他负责在He111型轰炸机上担任领航员。在西线他参加了对比利时、法国的空袭。不列颠空战期间所在部队换装Ju88型轰炸机。1941年6至11月,参加了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在苏联的行动,期间执行了150余次轰炸任务。他此时逐渐开始厌倦这种会带来大量无辜伤亡的作战方式,因此申请于1942年1月离开轰炸机部队,转入夜间战斗机部队。他对母亲解释原因时说:“夜间空战是最困难的,但也是所有空战中最值得为之牺牲的”。经过相关训练后,他在5月8日至9日(另一说6至7日)夜间,首次取得个人战果,之后被提升为中队长。当年秋天,他已经获得22个个人战果,并为此在10月7日获得骑士十字勋章。年底,他晋升为中尉,升任大队长。1943年春,他因疲劳引发的胃部疾病在维也纳休养了一段时间。3至4月间,他短暂驻扎法国雷恩,负责保护附近大西洋沿岸的德国海军基地。不久后又调往东普鲁士驻扎。5月底根据命令换装Bf110夜间战斗机,但随后不久座机出现故障,他依然使用原先座机并再没有更换过。7月他参加了“堡垒”行动。24至25日夜间,他的机组创下个人新纪录,共击落7架苏军飞机。当天《国防军日报》专门报道了这一成绩(关于堡垒行动的相关内容,可参考本公号另一篇文章:库尔斯克会战(堡垒行动)中的神话与现实)。8月底,他因为个人机组成绩达到54架获得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第290号,配图照片即是他获得橡叶饰的标准照)。至年底,他的战绩达到64架。12月,他奉命到柏林附近组建一支实验性质的夜战部队,期间参与了几次保护该地区的空战。圣诞节前,他被任命为第2夜战联队队长,随后移驻荷兰。 1944年1月21日夜间,维特根施坦因在拦截行动中又击落至少两架轰炸机,个人总成绩达到83架(23架东线、60架西线),他在战争期间共执行320次作战飞行任务(150次作为轰炸机领航员、驾驶员)。当晚在将近23时,在追击另一架英军“兰开斯特”轰炸机时自身座机中弹,左翼开始燃烧,飞机随后进入俯冲掉落状态,随后他下令机组成员跳伞。按照德国空军传统,机长兼驾驶员要最后一个跳伞,因此当他下令后,无线电/雷达操作员与机械师/炮手两人先后跳伞。之后根据目击者报告称飞机还继续飞行了一段距离,然后开始下坠。22日清晨,在德国中部施滕达尔附近的田野中发现了他的座机和遗体。根据法医检查后判断,他的降落伞没有打开,很可能是在出舱后因气流因素碰撞到飞机尾翼而失去意识所致。他死后第二天,被追授骑士十字勋章橡叶双剑饰(第44号)。之后他被安葬在荷兰迪伦(联队驻地)附近,1948年移葬至芬赖附近的德军阵亡官兵墓地。维特根施坦因在一些下属中并不太受欢迎,主要原因是他对其下属要求过高,往往与自身准则一致。此外,据其生前的友人回忆,他曾经不止一次表示考虑过利用受接见的机会杀死希特勒。 德国空军夜间战斗机部队是为本土防空,阻截盟军轰炸机(主要是英国皇家空军)而组建。这支部队在防空作战中也诞生了大批王牌机组,仅击落45架轰炸机以上的王牌就有30余个。这些暗夜杀手们在战争后期盟军越来越猛烈的轰炸行动中拼尽全力,但仍然无法减弱对手的轰炸,自身也有较大损失。伦特和维特根施坦因的阵亡其实都有偶然因素,这或许也从一方面暗示了德国空军已经精疲力竭了呢? 戈林在致辞结束后就离场,让佩尔茨继续主持会议。 前者的初衷或许是要将这次会议开成犹如古希腊城邦议会雄辩那样的讨论,通过让在场各级指挥官的自我反思来取得新的共识。毫无疑问,这样的共识将会重新凝聚起空军团结一致的氛围,还能够将此前积聚的怨气化解,更够能让自己逃避应该负起的失责问题。 虽然在空军内部一直以来戈林都是说一不二,但凭心而论他除了与少数几个下属龃龉不合外,基本还是奉行古典式的骑士与国王准则,加之几乎没有希特勒的插手干预,因此空军内部大体上一直保持着非常良好的氛围。 但随着战局的恶化,以及帝国元帅越发任性的人事安排,还有各种逃避现实责任,导致空军指挥层眼下充满了各种质疑、顾虑和倦怠。曾经不断累积的问题在此时开始显现恶果。 现在,戈林给讨论定下的框框让本可以充满思辩的会议变成了犹如一场审判,会议现场成了法庭。然而,审判对象又是谁呢?最应该接受审判的人却订立下规则,并且置身事外。 这场会议因此也就变得毫无价值了。 1943年3月21日,德国阵亡官兵纪念日活动上,戈林与代表陆军的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海军总司令邓尼茨、党卫队领袖希姆莱并排肃立。尽管此时戈林还是名义上的德国二号人物、希特勒的指定接班人,但由于他指挥的空军在此前斯大林格勒空运,之后北非空运以及本土防空作战期间的种种失利,加之他沉湎于奢侈享受,使得希特勒逐渐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此时希姆莱等戈林的竞争对手已经在影响力上大大超越了他,而他也已经察觉到了这种情况,由此变得更加消沉,开始深居简出,减少了公开抛头露面。只有在这类不得不出席的场合他还会强打起精神露面。图中后排是空军元帅米尔希(左)与早已转入预备役的陆军元帅博克。 戈林与战斗机部队总监加兰德。随着戈林在后期愈发昏聩,空军王牌指挥官们与他们的总司令关系也越来越疏远。而像加兰德这样个性突出的将领则与其关系变得势如水火,以至于在1945年战争最后阶段几乎决裂。照片中间的人似乎是战斗机头号王牌埃里希·哈特曼(352架击落)。 接下来的所有讨论都犹如隔靴搔痒,有些甚至可以称得上稀奇古怪。没有一个人的发言能够切中要害,起到积极作用。 即便是有相对现实的话题,也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根本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甚至有人最后讨论起飞行员应该具备的国社主义思想。 如此空洞的会议,也因此被参加者形容为:“既不愉快又很无聊”。 就这样,德国空军高层最后的古典式讨论会就在一片乏味沉闷中结束了。各位参会者匆忙各奔自己岗位,没有人对结果感到满意。因为这样的会议根本没有任何结果。 会议最后形成的备忘录事后交由戈林和希特勒审阅并讨论,然后存档。 德国空军的影响力就像这场会议一样继续衰减。 那些返回所在部队的指挥官此时脑海中所想的跟大多数空军飞行员一样:“飞机太少了,即便生产量上去也已经太晚”、“燃料根本不够,无法有效完成作战任务”…… 这才是亟待解决的现实。 1944年春,德国空军与盟国空军的兵力对比已经达到1:6-1:8。盟国空军无论是在飞机数量还是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数量上都远超德国。此时只有依靠极大的技术优势才能弥补这一危险的兵力对比。然而如前面所述,这种本来有可能出现的技术优势也因德国人浪费掉宝贵的时间而无法达到了。此时德国战斗机飞行员每抗击一次盟军大规模空袭,就会平均损失50架飞机和40名飞行员。虽然盟军的同等项目损失也很大,但是能够及时得到补充。而德国空军由于早期更侧重于轰炸机飞行员训练,相对忽视战斗机飞行员的培养,加之在各处战场损失巨大,导致此时越来越缺乏训练有素的补充人员。尽管还有大批富有经验的王牌在勉力支撑局面,但随着这些人的不断阵亡,情况变得更加恶化。盟军在1944年4月至7月间,几乎将所有德国大型工厂都轰炸一遍,许多生产线由于反复遭到空袭,根本无法保证所需的物资装备生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军备生产部长施佩尔的高水平协调,这一年德国飞机产量仍然可以达到4万架——是战争期间的最高值。但这一令人惊叹的成就在已经千疮百孔的燃料生产供应面前变得几乎没有了意义。燃料的缺乏让德军飞行员很难获得足够的训练机会和巡航时间,如此一来也就更加无法阻止盟军几乎不间断的轰炸了。这就是此时德国空军面临的无解困局。 此时德国面临的形势极其恶劣。 8月底至9月初,本来是德国最可靠盟友的罗马尼亚、芬兰先后宣布断交,并同时退出战争。这期间,在斯洛伐克也发生当地军队针对德军的哗变,二十余名德国军官被杀,随后数千斯洛伐克军人加入反德武装。 稍早前的8月21日,小小的圣马力诺都对德宣战——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9月5日,保加利亚宣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3天后宣战。 10月15日,匈牙利宣布与盟国停战。尽管此后德军迅速控制了当地局势,但匈牙利军队已经有部分加入苏军。 10月16日,苏联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已经攻入东普鲁士。那里是大量容克贵族的世居之地,更是普鲁士王国兴起之所在,对德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随着苏军的推进,大批当地德国民众被迫逃离世代居住的家园,难民数量之多,德军将领蒂佩尔斯基希将之形容为“近乎民族大迁徙的规模”。 10月21日,德国西部边境历史名城亚琛被美国第9集团军攻占。西线盟军开始进入德国本土。 在东南欧,德军于11月初已经完全撤离希腊。 面对如此不利局面,德国方面能做的就只是不断后撤各地军队,力求尽量缩短战线。 另外,10月18日希特勒下令组建“人民突击队”,宣布所有16至60岁有能力作战的德国男性必须全部加入以“保卫帝国”。 11月10日,为挽回局势,德国最高统帅部依照希特勒的指示,下达关于在西线发动反攻的作战命令,行动时间最初定在11月下旬,但因为天气原因以及组建新作战单位工作一再拖延,使得行动时间也再三顺延,从12月1日,到最终开始的16日。 为此,希特勒下令专门组建了武装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作为发起反攻的战役预备队。 由于此时德国本土的空防在盟军飞机面前已经“不值一提”(希特勒副官、空军驻大本营联络官贝洛的评述),因此在对手绝对制空权下展开行动,德军无疑要冒巨大风险,此前在诺曼底地区作战期间,德军就因丧失制空权而损失惨重。鉴于此,对空军已经不抱信心的希特勒准备利用冬季的恶劣天气,在盟军飞机无法出动的间歇期发起进攻。 1944年11月中旬欧洲双方阵营战线示意图 1944年10月21日,经过数周激战,德国西部边境城市亚琛被美第9集团军(司令辛普森中将)完全控制。亚琛早在公元1世纪开始就以欧洲中部温度最热的温泉而著名,是当时罗马帝国北部边疆的疗养胜地。中世纪时,这座城市作为当时卡尔大帝(查理曼)的出生地和最重要驻地而闻名。卡尔大帝建立的宫廷礼拜堂后来作为亚琛大教堂而闻名于世。这座教堂也是后来德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卡尔大帝去世后,灵柩就安放在这座教堂。这里也因此成为德国乃至西欧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中心之一。此后,神圣罗马帝国有32位皇帝在这里加冕登基。直到16世纪中期后,神罗皇帝的加冕仪式才改到法兰克福。正因为这些历史积淀,亚琛对于德国的意义非同一般。这座城市也是盟军攻克的第一座德国城市。 在战争末期的西线,德军几乎完全丧失制空权的状况下,部队行动受到极大限制,时不时会出现昼间行军的德军还未到预定区域就因盟军空袭损失惨重的情况。本画作展现的是美制A-20攻击机袭击德军车队的场景。A-20是二战期间用途最广泛的双发轻型攻击机之一,由道格拉斯公司研制,1938年10月20日首飞,1941年1月10日正式服役。主要装备这款战机的是美国陆军航空队、苏联空军、苏联海军航空兵、英国皇家空军,此外澳大利亚、南非、法国、荷兰也有使用。该机型1944年9年停产,总产量7478架,当中380架为其他工厂仿制。这款飞机出现在从欧洲、地中海到太平洋几乎所有战场,承担战术轰炸、对地支援、夜间防空等多种任务。苏军是该机最大的外国用户,共装备有2908架,与苏军自己的IL-2搭配,成为对地支援的重要机型。 库尔特·冯·蒂佩尔斯基希(1891—1957),德国陆军上将、代理集团军群司令。出生于夏洛滕堡一个军人家庭。1910年参军。一战初期在法国马恩河前线被俘,1920年获释。回国后得以继续在战后“十万陆军”中服役。1928年调入陆军情报机构。1934年担任第27步兵团团长。1936年进入战争部(国防部)机构,1938年任陆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长,同年4月1日晋升少将。1940年晋升中将。1942年1月改任第30步兵师师长,曾参加德米扬斯克包围圈战事。同年8月派驻意大利第8集团军担任顾问,并晋升步兵上将。1943年任陆军第12军军长。1944年任第4集团军司令。7月18日,乘坐飞机失事,受重伤。伤愈后后调法国洛林任第1集团军司令、转任驻意大利第14集团军司令。1945年4月27日,受命指挥第21集团军,翌日代理“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5月2日向盟军投降。战后曾被列入纽伦堡审判起诉名单,但最终被释放。1951年写成德国方面视角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该书对研究二战史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还是在这段时间,希特勒就已经有了更换空军领导的想法。他先是指示今后不需要再见到空军总参谋长克赖佩中将,而后对自己的空军副官贝洛上校私下表示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任命第6航空队司令格莱姆大将为空军总司令,但又可以不罢免戈林的职务。对希特勒打算撤换自己的空军领导一事,戈林已经有所察觉,这或许也是他突然在此时召开这样一场会议的原因之一。不过,希特勒在不久后出于某些考虑,又暂时打消了这一念头。可能他觉得即便此时更换空军总司令,也未必会达到理想的结果。更何况格莱姆此时无论从资历、声望还是军衔上看都很难超越许多前辈。贝洛对于这点也表示赞同。虽然更换总司令一事暂时搁置,但希特勒认为还是有必要任命一位新的空军总参谋长,于是贝洛推荐了时任空军作战指挥部部长的科勒中将。 维尔纳·克赖佩(1904—1967),德国空军中将、空军代理参谋长。1922年参军,在魏玛国防军第6炮兵团服役。之后在慕尼黑军事学校就读期间,曾参与啤酒馆暴动的游行,并因此在纳粹掌权后获得纪念奖章(俗称“血章”,照片中右胸鹰徽下方纽扣处是该章日常所佩戴的标识勋带)。1928年曾前往苏联利佩茨克航空学校接受训练。1934年参加总参谋部培训,转年加入新组建的空军。1936年在航空国务秘书米尔希的参谋班子任职,随后转入空军总参谋部。1938年负责指挥驻戈斯拉尔的航空侦察部队。战争开始后,在西线第3航空队指挥部参与行动。1940年后期负责航空部训练事务。1941年初调回第3航空队,在其参谋部下属的作战指挥部担任负责人,向航空队参谋长科勒负责。11月,调往东线,任第1航空队参谋长。之后在南俄前线的顿河空军司令部短暂担任参谋长。1942年11月,返回柏林担任空军训练部门参谋长。1943年3月晋升少将,7月受命负责领导航空训练事务,并晋升中将。1944年7月20日发生的刺杀希特勒的事件,空军参谋长科尔滕伤重身亡,他受命代理空军总参谋长(关于科尔滕的介绍可参考本公号另一篇文章:耶顺内克的选择——1943年德国空军的困境)。他在上任后接连与希特勒发生多次冲突。他力争对Me262喷气式飞机作为战斗机而不是轰炸机使用;还为在荷兰作战的空军免遭希特勒责骂进行辩护。正因为此,他被希特勒禁止参加作战简报会。11月,被免去空军总参谋长职务。随后调往柏林加图,担任空军学院负责人,直至战争结束。1951年,被聘任为联邦交通部部长,之后又担任航空部部长。1955年后担任汉莎航空监事会副主席。 罗伯特·冯·格莱姆(1892—1945)骑士、德国空军元帅、空军总司令。出生于巴伐利亚,父亲是州警察队长。1911年加入巴伐利亚皇家陆军。一战期间作为一名炮兵参加战斗,1915年转入航空队。到1918年9月27日取得一战期间最后一个战果(共28架击落)。由于他在战争期间获得蓝马克斯勋章和巴伐利亚骑士勋章,因此获得骑士头衔。不过战功并未能让他留在战后国防军。之后他学习法律,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1923年加入纳粹党,并参加在慕尼黑的“啤酒馆暴动”。1924年获邀前往中国广州,协助国民党组建陆军航空队。这期间他结识了同样受聘担任顾问的苏联将领布柳赫尔、罗科索夫斯基。格莱姆对中国军人素质不满意,加之固有偏见,认为“无法培养好的飞行员”。1926年初,他与妻子、儿子在广州会合后离开,随后途经西伯利亚、莫斯科、华沙回到德国。1933年开始,他协助戈林重建德国空军。之后担任以一战王牌里希特霍芬命名的飞行联队指挥官。1935年任战斗机部队和俯冲轰炸机部队总监。1938年负责空军人事部门。同年2月晋升少将。他的一位朋友罗默是德国抵抗组织成员,此前被捕关入达豪集中营,1939年格莱姆帮助其出狱。(此人1944年再度被捕并被杀害)战争开始后,负责指挥第5航空军,参加法国战役。1940年1月晋升中将、7月晋升上将。苏德战争开始后,他指挥所部在南方战线参加作战。1942年底他的独子休伯特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在突尼斯被击落俘虏,关押在美国的战俘营。1943年2月16日,晋升大将。之后获得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5月就任第6航空队司令。库尔斯克会战期间,他的部队为中央集团军群的行动提供了有效支援。1944年6月苏军向中央集团军群发起反攻,此时格莱姆手下只有约50架可用的作战飞机,因此毫无办法。不过,格莱姆还是在8月27日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橡叶双剑饰(第92号)。1945年4月25日,格莱姆和女飞行员莱契一道飞入已经被严密包围的柏林,随后抵达总理府,被任命为德国空军总司令,并晋升元帅,随后格莱姆离开。德国投降后的5月24日,格莱姆自杀,遗言是:“我是德国空军的总司令,但我却没有空军。” 卡尔·科勒(1898—1951),德国空军上将、空军总参谋长。出生于巴伐利亚一个警官家庭。1914年春曾与同学旅居英国,一战开始(1914年7月28日)后同学被扣押,他于当月底搭乘最后一班通航轮船回国。8月曾志愿加入飞行队,但其后在铁路部门接受培训并担任职务。1916年进入航空部队。1918年5月25日被英军击落,被俘。1919年底获释。1920年加入巴伐利亚州警察部门,后转入警察航空队,担任飞行员。这期间,业余参与航空俱乐部的滑翔飞行运动。1921年8月代表州参加比赛,期间创下滑翔机飞行距离新世界纪录(1900米)。此后他还展示驾驶滑翔机完成特技飞行。这期间结实一战王牌、后来的德国空军技术部门负责人乌德特。1922年起担任警察部门各级行政职务,1933年升为警队队长,成为慕尼黑警察学校教官。1935年8月加入新组建的空军。尽管他受到的最高教育仅为小学,却依然进入柏林加图空战学院受训,此后还在多处航空基地学习。1937年任加图空战学院教官。1938年调慕尼黑地区空军司令部任参谋长。1941年任第3航空队参谋长。1942年4月,因参与“雷霆-地狱犬”行动并做出贡献,获颁骑士十字勋章。1943年3月晋升少将。9月起负责空军司令部日常工作,之后晋升中将。1944年7月空军总参谋长科尔滕因伤重身亡后,本来选定他接替,但戈林却任命了克赖佩代理职务,11月他取代前任担任战争期间空军最后一位总参谋长,并晋升上将。战后被关押在英国牛津的战俘营,这期间美国著名飞行员林德伯格(1927年首次单独飞越大西洋)曾前往探望。1947年12月获释。之后曾担任大众汽车公司驻慕尼黑代表。1949年出版个人战争日记《最后的一个月》。1950年被选为巴伐利亚德国士兵协会主席。科勒在战争期间保护过法国教堂、意大利古城拉文纳,对希特勒允许对敌人跳伞飞行员实施私刑表示反对。他还利用职权保护了一些被关押的战俘、平民。他的儿子罗兰作为一名律师,曾担任慕尼黑警察总部负责人(1988—2003)、下萨克森州内政安全国务秘书(2003—2006)。 希特勒在此时也清楚意识到战争已经失败,早在8月25日他就在为第52战斗机联队飞行员哈特曼等功勋军官授勋时就明确表示:“在军事上战争已经没有意义,但是在政治上我们还有余地。” 到了11月中旬,他又多次对身边的人员明确表示“战争已经失败”。 不过他仍然寄希望于盟国内部出现分裂,此外还有V1、V2等新式武器能够带来奇迹。因此,他在11月20日下午登上专列,从东普鲁士的“狼穴”大本营回到柏林,以便能够更方便指挥即将开始的西线反攻。此外,苏联红军的推进也已经威胁到了这里的安全。 尽管希特勒在“狼穴”有着不愉快的回忆,但是他还是不愿离开东普鲁士,不过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这里了。 11月22日,回到柏林的希特勒去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割去了声带上一小块息肉。此后一周时间里,他身边的人们将可以有难得的安静,暂时不会听到元首的咆哮了。 狼穴如今已经被开辟成为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 “狼穴”大本营位于德国东普鲁士的腊斯滕堡,即今日波兰的肯琴约东15公里处的密林中,为指挥“巴巴罗萨”行动而修造,由一系列地堡和碉堡组成,四周有铁丝网围绕。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24日,希特勒乘坐专列到达腊斯滕堡,他将此地的总部命名为“狼穴”。从1940年底一直到1944年,“狼穴”一直处在不断扩建过程中,在希特勒的元首总部中,它的规模列第三位。1944年7月20日,在此发生了针对希特勒的行刺事件,之后“狼穴”最后一次大规模加固。元首地堡完全被混凝土包裹,外墙厚度增加到7米。其他地堡也都不同程度加固。整个大本营区域内所有会议室木板房和周边建筑都被60公分厚的水泥墙围起。1945年1月25日德军撤退时该指挥部被破坏。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