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 ||||||||
中国制造“假信号” 菲律宾陷入“真焦虑” | ||||||||
wforum.com 2025-10-14 14:38 边解感 | ||||||||
10月13日,多家外媒报道了一场“侦察战中的信息滑铁卢”。数架外军侦察机被南海某片海域的一组“舰队信号”吸引,在国际空域内迅速向目标区域飞行,却最终发现空无一物。唯一留下的,是他们自己的飞行路径——在雷达与光学侦察系统下暴露得一清二楚。 这场看似乌龙、实则精密的“钓鱼”行动,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部署的一套车载电子对抗系统。这款装备最早曾在阅兵中短暂亮相,具备定向电磁干扰和模拟雷达特征信号生成能力,可在特定频段模拟包括大型舰队在内的复合目标信号。据《南方军事评论》分析,该系统具备“区域诱导能力”,其核心功能在于制造战场迷雾、扰乱敌方战术部署。 从技术逻辑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软封锁”手段。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海空阻滞,这类电子战设备通过“虚拟敌情”诱导对手重复进入非预期航线,不但增加侦察代价,还严重削弱其战场信号研判准确性。一旦敌军误判某片海域为中方重兵部署区,则极易将后续兵力投送引向错误路径或产生战略误解。 “虚拟坐标”这一战术手段虽未引发交火,但已足以在敌方指挥层中掀起战术焦虑。对电子战早有研究的战略问题专家黄志成指出:“这不是展示力量,而是精准反制。你越想看清楚,反而越被蒙住眼睛。” 而最早感受到这场“信息战寒意”的,正是马尼拉。 菲律宾焦虑:马科斯押宝外援当侦察战进入到“真假难辨”的新阶段,菲律宾的安全神经开始绷紧。2025年以来,菲律宾政府在铁线礁、仁爱礁等争议区域动作频繁,多次派出海警船企图挑战中方管控。几乎每一轮摩擦背后,都能看到马科斯政府“引外援入局”的意图。 无论是与美军的“肩并肩”联合演习,还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军方高层的轮番互访,菲律宾试图构建一个由外部支撑的“安全共同体”,并将南海局势持续外溢到全球安全议题之中。这一战略模式,本质上是将主权争议议题国际化,以换取大国政治与装备支持。 然而,中国电子战系统的出现,令马科斯这一操作模型出现严重信息断裂:当外部力量无法精准获取现场情报、不能判断“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时,对菲律宾局势的判断与应对就陷入“黑箱操作”。 菲律宾国防分析人士尤尼奥在《马尼拉标准》上撰文称:“中方制造的不确定性,使菲律宾的行动在更大程度上依赖西方实时侦察支持。一旦侦察能力失效,马尼拉的应变选项将急剧收缩。” 也就是说,马科斯政府引以为傲的“联防机制”,其基石正遭受中国电子封控能力的侵蚀。菲律宾军方的技术体系并未具备高强度对抗电磁战的能力,在整个南海范围内,其感知与反制能力皆处劣势。 旧舰登场:护卫舰交易背后的军备焦虑在失去战场主动权的阴影下,马科斯政府急于“填补空白”。就在中方展示电子战能力后不久,菲律宾方面高调宣称正在加快引进日本退役“阿武隈”级护卫舰的谈判进程。 “阿武隈”级护卫舰首舰于1989年服役,设计用于反潜巡逻,排水量约2000吨,配备旧型号反潜鱼雷、单管舰炮与低频声纳。尽管在冷战末期曾是日方沿岸防卫主力,但截至2023年已被日本海自逐步淘汰,转向更现代化的“朝雾”“高波”级舰艇体系。 菲律宾为何执意接收这类“末代轻护舰”?唯一解释是——快。 “阿武隈”级虽然设备老旧,但日本已完成部分预处理,一旦协议落地即可快速转交。马科斯政府需要的是能立刻部署、立刻造势的装备,无论其作战效能几何。这与其早先接收二手美制海岸巡逻舰的操作如出一辙,核心在于“造势”而非“对抗”。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退役舰艇几乎不具备现代电子对抗能力,在面对中方新一代干扰与诱骗系统时,几乎无任何战场生存概率。菲律宾海军自身一位中校军官在匿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些舰船最多在战场边缘打信号,真要对峙,连定位都成问题。” 战术背后:信息战主导下的南海秩序重构当前的南海博弈,早已从传统“海上争夺”转向“信息控制力较量”。中国部署电子战装备的背后,是一套更完整的“反进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正在落地。这一战略目标在于:
美国兰德公司2024年发布的一份评估报告曾指出,中国电子战能力的前沿部署,使得周边中小国家在情报依赖路径上更倾向于“第三方判断”,而非自身感知。这种依赖路径一旦被中方干扰,就极易造成战场误判甚至战略误导。 对菲律宾而言,这等于将本国安全完全绑定在一套“境外感知—境外判断—境外响应”的被动循环中。一旦外援国家评估南海“变数大、风险高”,选择降低军事介入等级,马尼拉将被迅速抛回孤立状态。 南海电子战,并非一场炫技展示。它击碎的,不是护卫舰甲板,而是菲律宾对“外援治国”的长期幻想。 马科斯政府通过制造对抗场景、加快旧舰引进、强化话语攻击试图维持其对外安全博弈的主动权。但信息博弈的规则早已改变:面对中方高强度干扰系统,外援不再是救命稻草,反而可能成为甩锅源头。 当日本的旧舰到港、当侦察任务变得“真假难辨”、当外军犹豫要不要飞来时,马尼拉才意识到,那些“可以随时呼叫的朋友”,也在掂量这场游戏究竟值不值得继续玩下去。 真正陷入“迷魂阵”的,并非侦察机的飞行员,而是将国家战略寄托于别人雷达之下的菲律宾政坛。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相关新闻: | |
![]() | |
![]() | |
“南海局势” |
48小时新闻: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