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 ||||||||
曝光东风100演训画面 可打击美本土? | ||||||||
wforum.com 2025-08-19 04:28 兵器世界观 | ||||||||
前段时间,央视军媒发布了纪录片《攻坚》,里面罕见曝光了东风-100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演训画面,引发了美媒的高度关注。 近日,美国军事观察网站发文提到了东风100,将其称为"世界最危险巡航导弹"。 他们认为,它的核心优势简单粗暴:其射程3000-4000公里,从中国内陆发射,1小时内可击中关岛美军基地;若部署在沿海,马六甲海峡的美军舰队连逃窜的时间都不够。 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澳大利亚达尔文港、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等关键节点都被纳入打击圈。这意味着美军苦心经营的“第二岛链”防御体系形同虚设。 此外,其4至5马赫的巡航速度更让现有防空系统难以拦截——从发射到命中3000公里外目标仅需约40分钟。 这种“快、远、准”的结合,直接戳中了美国印太战略最脆弱的环节——依赖航母和固定基地的兵力部署,在超高音速导弹面前几乎成了活靶子。 更令美方警惕的是,该导弹不仅可通过陆基发射车部署,还能由轰-6轰炸机挂载,理论上具备从太平洋纵深打击阿拉斯加甚至美国本土的能力。 美媒甚至推测,中国未来可能为052D/055驱逐舰、核潜艇或歼-15T舰载机开发迷你化型号,进一步扩大打击半径。 而从技术细节看,东风-100的杀手锏在于其“亚燃冲压发动机+智能突防”的组合拳。4马赫的巡航速度虽未达到高超音速门槛(5马赫以上),但已远超“爱国者”或“标准-6”导弹的拦截上限。 更致命的是,它采用高低混合弹道与X形气动布局,飞行轨迹如同“蛇形走位”,配合纳米吸波涂层和电子干扰系统,美军宙斯盾舰的雷达锁定窗口被压缩到不足12秒。 俄乌战场上,俄军老旧的Kh-22导弹(4.6马赫)已让乌军防空部队束手无策,而东风-100的突防成功率据模拟推算超过95%。 更让五角大楼焦虑的是,东风-100并非孤军作战——它与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形成“高-中-低”三位一体打击网:东风-17负责“从天而降”的垂直打击,东风-26专攻航母,而东风-100则凭借长航时巡航能力清扫残余目标。 这种立体化火力配系,正是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具象化。 美国对此的反应堪称“战略分裂”。 一方面,美军加速推进“敏捷战斗部署”,将部分兵力后撤至第三岛链(夏威夷);另一方面,其高超音速武器研发却屡屡受挫。 过去三年,AGM-183A、HALO等项目接连下马,暴露出美国在材料工艺和发动机技术上的瓶颈。 讽刺的是,这些项目依赖的稀土材料,80%需从中国进口。军事评论员约翰·亚当斯撰文直言:“当中国用稀土造出我们造不出的导弹时,所谓技术代差已成笑话。” 不过,国内军事专家指出,美媒的担忧实属"过度解读"。 尽管东风-100的技术指标确实领先全球,但该型号早在数年前就已停产,目前仅少量列装火箭军部队。 其命运折射的正是中国导弹技术"迭代速度超越外界想象"的现实。这款诞生于2010年代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原本与东风-21D、东风-26B同属反舰/远程打击武器竞争项目。 但随着反舰弹道导弹技术取得突破,东风-21D和东风-26B凭借更远的射程、更高的突防速度(弹道导弹中段飞行速度远超巡航导弹)以及"一弹多用"的通用性,迅速成为西太平洋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相较之下,东风-100虽具备超音速巡航优势,但整体效能仍被反舰弹道导弹体系超越。 当然了,解放军并非放弃巡航导弹发展。现役长剑-10亚音速巡航导弹已形成规模优势,配合突防能力更强的高超音速导弹构成多层次打击体系。 至于美媒猜测的"海空平台适配东风-100",专家直言"缺乏常识"——中国空射型鹰击-21、舰载高超音速导弹等新一代武器性能全面领先,根本没有必要为旧型号开发衍生版本。 说到底,美媒的反应还是暴露出美国对中国军事科技发展的认知滞后。 当美媒还在用传统巡航导弹思维分析东风-100时,解放军早已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正如专家所言,中国装备发展的核心逻辑是"实用优先",不会为堆砌参数而盲目扩产。 无论是东风-100的定位调整,还是反舰弹道导弹的快速列装,都体现了解放军"用最合适的矛攻最关键的盾"的务实策略。 这种基于实战需求的精准技术路线选择,或许才是真正令对手不安的"降维打击"。 对于美国人来说,“停产反而更可怕”,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有更先进的武器在试验装备了,就连“第三岛链”也危险了。 未来几年,西太平洋的军事平衡或将迎来质变。东风-100的画面的公开只是序幕,中国下一代吸气式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已进入试验阶段。这类武器一旦服役,美军现有反导体系将彻底过时。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布局的海外港口网络,正在构建导弹发射阵地的海外支点。届时,中国对关键水道的控制力将从“区域威慑”升级为“全球拒止”。 但真正的变革或许不只在技术层面。冷战以来,美国依靠航母战斗群和海外基地维系海洋霸权,而中国正用更低的成本迫使对手承受更高的防御支出。这种不对称优势,或许才是东风-100留给世界的最深刻启示。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