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 ||||||||
“九·三”阅兵 或将展示新型导弹 | ||||||||
wforum.com 2025-08-19 04:28 世界军事网 | ||||||||
"九三"阅兵倒计时,神秘导弹揭开面纱,东风-41竟也过时了?当美俄还在高超音速门槛徘徊,中国新型洲际导弹已悄然进化到下一代。蒙布下的飞行器轮廓暗藏杀机,26马赫的"水漂弹道"将如何颠覆现代战争规则?中国军工的爆发力,正在改写全球军事规则。 据新华社最新消息,“九·三”阅兵第二次综合演练刚刚完成,新增的高超音速导弹科目直接引爆海外舆论。 比起1981年苏联“西方-81”军演那种钢铁洪流的震撼,这次中国展示的更像是“降维打击”。从央视曝光出来的演练视频看,几辆蒙着盖布的导弹运输车格外引人注目。 通过轮廓分析,军事专家认为,这其中很可能包含新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这可不是简单的东风-17升级版,而是真正实现“指哪打哪”的智能武器。 在当今世界军事技术竞赛中,高超音速武器是最受关注的,美国折腾十年才搞出射程2700公里的LRHW,单价够买两架F-35,而中国六年前量产的东风-17早已部署到东南沿海,如今又拿出覆盖关岛的改进型。 洲际导弹的较量更让西方失眠,东风41的“钱学森弹道”本就让反导系统变成摆设,现在美媒却爆料中国已有更先进的型号。 专家推测,这种新一代导弹很可能采用碳纤维弹体和氮离子推进剂,发射重量减轻30%的同时,射程反而增加20%。 对比之下,美国民兵3导弹还蹲在冷战时期修的发射井里,机动性试验60年前就失败了。中国“随停随射”的东风41发射车,从停车到发射只要90秒,等卫星发现时早就消失在山区公路网中。 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乔恩·希尔最近在国会听证会上坦言,现有的GBI拦截弹对新型高超音速武器的拦截成功率"令人担忧"。 这个判断在美国和伊朗的较量中得到印证,即便提前获知弹道参数,美军部署在中东的"爱国者"和"萨德"系统依然出现漏网之鱼。要知道,伊朗用的还是大国技术仿制的导弹,都能突破美军防空网,那么中国高超导弹的威力更是令其难以拦截。 这说明现代导弹防御体系面对新型突防技术的局限性,也解释了为何中国持续强化高超音速导弹的性能。 其实最让美国担忧的,是中国十亿级工业体系的恐怖转化力,这也是支撑中国“军事奇迹”的关键。 俄罗斯“锆石”导弹耗时八年才试射成功,中国同期完成了从东风-17到空射型高超音速武器的全谱系开发。美国智库报告显示,中国军工企业研发周期平均比洛克希德缩短40%,成本仅有雷神的1/3。 面对这种碾压,美国紧急重启“哨兵”洲际导弹计划,却尴尬发现承包商波音连合格钢材都凑不齐。 从战略层面看,中国核力量的进化正在重塑全球威慑平衡。不同于美俄维持庞大核武库的冷战思维,中国走的是"精干有效"路线,通过质量优势而非数量优势确保二次打击能力。这种不对称发展策略既避免了军备竞赛陷阱,又确保了最低限度的战略威慑。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2010年启动的"下一代陆基战略威慑"(GBSD)项目进展缓慢,首枚导弹预计要到2029年才能服役。 这个时间窗口恰好给了中国巩固技术优势的机会,可以预见,未来十年全球战略稳定将越来越依赖于大国之间的导弹技术博弈,而中国正在这个关键领域悄然构建自己的非对称优势。 而此次大阅兵中,高超音速导弹只是中国发展多年来的成就之一,在中国工业体系不断完善的背后,是全产业链的不断升级。 比如为高超音速导弹配套的微型涡扇发动机技术,已衍生出用于巡飞弹的廉价动力方案;原本为导弹设计的抗干扰数据链,现在被改装用于无人机蜂群作战。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业内人士说法称,中国军工已形成"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良性循环,这种滚动发展模式确保技术领先优势能持续保持。 这场技术革命正在重塑全球战略平衡,中国将在未来主导全球“军事革命”。 现在,全世界都在等着看“九·三”阅兵当天,当那些蒙着红布的发射车揭开盖头时,究竟还会亮出多少“科幻级”的装备。毕竟按照中国军工的惯例,能被拿出来展示的,往往已经不是最先进的存货了。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