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 ||||||||
歼-20穿越美日韩雷达密集区背后的黑科技 | ||||||||
wforum.com 2025-08-10 23:11 瞩望云霄 | ||||||||
歼 - 20 飞越对马海峡时,韩日美集体失明,到底是不是假装的? 据央视军事公开报道,中国空军某旅歼 - 20 大队成功飞越对马海峡,全程未触发任何雷达告警。日美韩防空体系的这次集体 “失明”,不仅是歼-20的一次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构成了对西太平洋联合探测网的 “系统性穿刺”。 对马海峡位于日本九州与朝鲜半岛之间,宽仅 46 公里,却是连接日本海与东海的战略咽喉。长期以来,这里是美日韩联合防空体系的雷达密集区:日本部署 “爱国者” PAC-3 导弹系统 24 小时监控空域;美国 “宙斯盾” 舰船携 SPY-1D 雷达在海峡附近巡弋,号称 “360 度无死角”;韩国 “绿松” 雷达系统覆盖朝鲜半岛及周边海域,探测距离达数百公里。 这片被视为 “西太平洋第一道防线” 的区域,雷达节点密集交织,理论上任何飞行器都难逃脱侦测。然而 2025 年 7 月,歼 - 20 隐身战斗机的悄然穿越。那么,歼-20是隐身性能过于强大,还是美日韩看到了,假装没看见呢?当然是前者。 歼 - 20 能实现这一突破,核心在于其卓越的隐身性能,这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在隐身技术领域的革命性突破,首要体现在机体表面平顺性与气动设计的完美平衡。 为实现隐身与超巡能力,隐身战斗机需尽可能保持机体表面平滑以减少雷达反射源,歼 - 20 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其表面平顺整洁度甚至优于 F-22 和 B-2。 采用大面积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整体成型蒙皮,加工工艺精湛,表面平滑细腻。相比 F-22,歼 - 20 在弹舱舱门等关键部位几乎无可见缝隙,铆钉使用极少,表面整洁度更胜一筹。除机头底部光电指示系统整流罩外,所有辅助进 / 排气口、光电探测窗口和通讯天线均与机体表面共型,确保气动与隐身的完整性,有效降低雷达散射截面。 歼 - 20 在关键部位的边缘处理上同样采用先进技术,进一步削弱雷达波反射:所有舱门、维修盖板及导电率不同的材料交接处,均敷设微凸起吸波结构并做锯齿化处理。锯齿倾斜角度与主翼一致,专门削弱主要威胁方向的行波或爬行波反射,显著降低雷达散射截面。 机翼、垂尾的前后沿、翼尖及进气口前沿等强反射区域,采用吸波 / 透波结构的非金属复合材料,有效分散雷达波,减少尖锐部位的电磁反射。 活动部件连接处采用柔性蒙皮技术,通过弹性胶膜和高弹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柔性蒙皮,完美遮蔽缝隙,承受高空高速环境下的反复伸缩,确保表面导电连续性与气动平顺性。且因采用全动垂尾,避免了 F-22 的方向舵接缝问题,隐身效果更优。这种柔性蒙皮需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同时承受控制面频繁偏转的机械应力,其成功应用体现了中国在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 尽管隐身涂料在整体隐身设计中的重要性低于外形和结构优化,歼 - 20 的涂料技术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采用的隐身材料厚度仅为美国同类材料的几分之一,兼具低红外辐射特性,综合性能显著优于全球主流隐身涂料。此外,歼 - 20 的全动垂尾面积较小,侧向雷达反射面积也远优于 F-22。而穿过对马海峡时,正是验证歼-20侧向雷达性能的辉煌一刻。 如果说歼-20的隐身性能是矛,那么其表现还要看美日韩的盾怎么样,也就是反隐身雷达的技术水平。很显然,美日韩的雷达系统虽号称先进,却因缺少先进的米波雷达和专业反隐身分米波雷达。 美日韩的 “集体失明”,究竟是技术缺陷还是战略上 “装聋作哑”?答案当然是前者 —— 歼 - 20 的隐身性能已让传统雷达体系捉襟见肘。 更耐人寻味的是,央视罕见高调披露此次行动,表明中国有意公开 “亮剑”,向西太平洋发出明确信号:“我来了,你看不到。”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