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万维读者网>世界股票论坛>跟帖 |
翻译海外大学教材与否,对中国发展影响的分析-之二 |
送交者: 不读我报警 2008月06月28日22:18:22 于 [世界股票论坛] |
回 答:做空机构香橼(Citron)打压普拉格能源,PLUG暴跌超40%。 由 道友 于2014-03-12 12:08:18 |
为什么选择大学教科书而不是其他高科技著作 教科书的理论知识多为定论的、成熟的。 它具有普及性,是一个系统的、通俗的知识平台。可以作为各门类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不是仅为少数专家,学者做研究之用。整个高等教材的引进,可使我国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一项,某一点的引进、消化、发展,而是如同提速的火车,整体的、方方面面的齐头并进,快速发展。 我国每年有500万大学生毕业,而大学生又处在国际间竞争的最前沿。用先进的知识普及他们, 是最直接的着力点,力量强大。 可能遇到的阻力 首先是那种打着民族及民族自尊的旗号, 盲目排外者。这些人思想保守, 会情绪化地、盲目地排斥外来的东西。其表现形式是自尊与爱国,其结果则是不折不扣的误国。他们认为直接拿来是丢脸的事,或认为是外来文化的侵入,什么事情都从头再来就好。这不是明智之举。但这股势力有很有市场,会延误我国的发展步伐。知识, 特别是自然科学, 是世界性的, 是全人类的,不存在外来不外来,只存在你得到了还是没有得到的区别。正如当今各国互相实施技术封锁,都是竭尽全力的挖掘对方的知识技术最高点。如果明天它把今天的新技术写进教科书廉价处理时,你就不要了吗?我们应当知道,许多西方已经写进教科书的东西,我们今天还没有掌握, 还在攻关和填补空白。我们吸收众长是为了发展, 吸收别人先进的东西,是为了超越别人。 不能让这些毫无益处的民粹的东西去阻碍国家的正常发展。 认为浪费。 与其翻译教科书, 不如买点专利实惠。花几个亿买几项专利,买几架飞机,都很难与给每年500万大学生打造一个与国际先进知识体系接轨的高教平台、使整个知识体系向前平推几十年相提并论。这关系到我国的后续力量与核心竞争力。节省, 省不来国家实力。历史会证明, 这笔钱花得会像一粒种子与万顷良田一样具有战略性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目前所使用的教科书的编者,留过学或能读懂一些外文资料的各科权威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教科书编者的身份可以使他们成为权威,海外留过学或能读懂一些外文资料, 然后提出一些与国内同行不同的见解,也可使一些人成为权威。因为一旦翻译教科书的到来, 大家水平的同步提高, 可能会使得一些权威不再权威,他们难以接受。当讨论高等教材引进与翻译的时候,这些人又是主要发言者。阻力应当不小。 自是自满者,得过且过者。他们认为我们的水平已经够高了,顶多需要修修补补,不翻译外国的教材也能过。这些人不认为有必要去吸收别人的长处,他们沉醉于过得去的水平, 而没有想着去博取众长,使自己出类拔粹。 盲目乐观者。他们认为零星的、不系统的翻译,加上留学人员与部分外教,还有部分高校已经部分采用外国原版教材,这些会使我们的知识体系很快赶上。其实这些人低估了语言的隔阂,不要说国内高校的学生,就是在海外呆几年的留学生,读起外文来也相当吃力。(我当护士几年,英文在华人中算好的了,尚觉如此)所以留学生应付考试基本上都是着重课堂笔记,通读课本的几乎没有人。这样直接的后果是,国内学生或学者,即使英文资料摆在面前,也基本上接受不了太多东西。而留学人员或外文较好者,读的量比较起母语来讲,也少的多。但如果有汉语译本, 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为什么要国家主导 这项事业十分庞大, 没有国家强有力的扶持,几乎不可能成功。上亿元的资金投入, 成千上万的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的参与,整个国家范围里跨行业,跨学科标准的制定, 从版权到翻译出版, 需要数年时间的长周期,以及最后出版发行上的政策扶持,没有政府强有力的参与,实在难以想象。许多书部头非常大,如医学的内外科, 使足以让几十上百人忙活几年时间的。还有一些学科本来就冷门, 投入大, 回报少,需要国家政策扶持。这么宏大复杂的事情仅靠民间或个人,是不现实的。大的学科,民间及个人能力有限, 译不出来。零散地译出一点东西, 多会是取一丢九, 标准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只要看看我们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上有没有, 有多少系统译来的大部头的学术书籍, 就会明白。过去没有完成的, 仅靠民间,再过100年, 200年, 我们还是不会有。现在就是我们结束这个宿命的时候。 国家参与不但可以迅速地完成,而且是统一标准地,将各学科门类的教科书,断层般的、齐刷刷的平移到中国来。 从世界历史上看,成功地大规模翻译国外教科书的,我国五十年代中期从前苏联翻译应当算一个。尽管水平不算太先进,但至少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另一个成功的例子当属日本的明治维新,当时的日本看到自己的落后, 奋起直追,从自然科学和教科书开始, 大量地翻译, 持续了十多年(一说二、三十年),终于成就了一个发达的日本。中日在历史上大规模的翻译外文书籍, 都是在强有力的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 今天这个有时效性的历史机遇, 有落到了我们的强有力的政府头上。 在这里我想分析一下政府权力相对分散的国家。 就拿最强的美国来说, 大规模去翻译其他国家教科书也难以想像。大学都已私有化, 对于教材的选择, 每个学校, 包括每个学生的选择都不同, 都是市场驱使。如果想来个用几年时间,聚集成千上万的不同学科专家学者去译书,几乎不可能, 更不要说其他的国家。所以说这是一个有时限性的机遇。 如果有什么顾虑,想“摸着石头过河”的话,可以翻译了放入各大学的图书馆。 但不能没有这些教科书的中文译本。 只要有中文版本在中国,一切都好办。也算抓住了历史机遇, 给历史一个交待。 再来美国集中了世界各地的人才,这些人才使用世界各地的语言,加上发达开放的社会环境, 他们的知识体系也是集世界之大成。他们的科技与核心竞争力不言而喻。他们是经过200多年充分吸收欧洲与世界文化精华发展而成的。也许100-- 200年之后中国也会达到这个水平,问题是如何让这个过程能快一点,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