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跟含金量和院士有几毛钱关系?zt
送交者: 调侃军政 2015-10-10 10:07:11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很多人质疑非院士屠呦呦的诺奖里有多少含金量。

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士720人,己故525人。这些院士对推动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目共睹。但是,这1245位中国科技精英中的精英,到目前无一获得诺贝尔奖,包括在任生命科学和医学部131院士。屠呦呦非院士,几次申请院士落选,居然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和医学奖了!到底院士科研的含金量搞还是青蒿素科研含金量大?

科学院院士,顾名思义,一定都是站在科学顶峰的大科学家,获此殊荣必然是他们的科技成就高于非院士。既然屠呦呦不够院士水平,解释有四条:1.中国科学院院士做科研都是超诺奖水平;2. 屠呦呦非院受到院士排挤;3. 院士们认为屠老师的科研水平不够院士;4. 院士和科研水平无关。如果131名生命科学院士受诺奖评委歧视,1245人都受岐歧视?第一条说不通。如果你说科学院的院士和科研水平无关,这些人肯定跟你翻脸。所以解释只剩下:屠老师受到那些认为做诺奖水平科研也不够院士的排挤。结论:诺奖和院士没有一毛钱关系。

下面再看看科研含金量和诺奖有多大关系。

生命科学院院士131人,咱一个也不认识,把这些人的成就都翻出来也没人有耐心看完,我们就随便从中找几个晒一晒。这些人虽没拿到诺,科研含金量应该不低,科研文章都好过<科学通报>。陈竺,精英语和法语,研究砒霜治疗白血病,官拜卫生部长。得诺奖可能性为零(除非砒霜治疗白血病独获诺奖三人分享),因为最先开展这项研究的是哈医大老师。强伯勤,协和医大分子生物学专家,发现八核苷酸限制酶SfiⅠ,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获诺奖可能性为零,因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已获诺奖,别说一个领域不能再次获奖,既使有机会强教授要排100年以后。鞠躬,第四军医大神经生物学家,主要发现,催产素是一种免疫激素。得诺奖可能性是零,因为催产素分析与合成己获诺奖,理由同上。施一公,清华大学副校长,蛋白结晶专家,美国HHMl教授,科研高大上,文章喜欢发<自然>或<科学>自己定。得诺奖可能性为零。原因,施教授科研轨迹是找重要蛋白结晶分析晶体高分辨率下的结构,但是蛋白均为别人发现的,功能别人硏究的,结构别人也早己做过的。你做CT胸片分辨率高不能说X光片胸片上什么都没看着。如果施院士能获诺奖,同样是全职回国的施院士颜宁同行,获奖机会一定不让须眉。不用多说了。

这些人的研究含银量没得说,含金量高低见仁见智。有某博导,几次提名院士不中,当上校长马上“转正”;张曙光整合了高铁技术,才有了习李出国推销中国高铁之旅,但是据说张拿出1千多万还是没评上院。看来中国的院士真的是有含金量。如果你一定说院士的科研含金量高,咱只能得出诺奖跟含金量没有关系。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屠呦呦没有各多少“含金量”,却为中国人拿下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科学诺贝尔奖,奖给人类最重要的发现,是科学领域的明珠。<自然>杂志是一周刋,一年发科学文章800篇,多少知名教授终生一篇也发不出来。而诺贝尔奖科学奖每年获不过10人,足见其珍贵。诺奖评委把和平奖发给奥巴马以督促其不要对其它国家动武,没有成绩先发奖认真搞笑,但是科学奖是非常严肃的。

到底什么是科研的含金量?

SUNY at Brooklyn的Furchgott博士20年如一日用简单的organ bath做实验,有教授说他的研究非常boring。John Vane做前列腺素,不过在其结构上“灵激一动”。Wellcome研究所的Moncada既做前列腺素又做NO,功能和代谢做得再多再高精尖,也捞不到诺奖,人家还是把研究前列腺素和NO的诺奖分别给了John Vane和Furchgott。诺奖评委不是傻瓜,没重大发现跟着新发现跑,人家是不会把奖发给你的。疟疾研究首次获诺奖,法国军医Laveran在非洲做了张疟疾患者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看到红细胞里有疟原虫,几乎没什么技术含量,在很多人眼里没有含金量。2分钟的活得诺奖,谁不服?用再先进的技术研究乌烟瘴气,既使但上了院士解决问题吗?日本教授从水母中分离出来绿色荧光蛋白,技术也没高到哪儿去,得生理学和医学奖了。

诺奖的含金量,不在于你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也不在于你做了多少高精尖的实验,用了多贵重的仪器设备。诺奖的含金量,在于你是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你的研究对人类有多大价值。菁蒿素获奖的含金量在于找到并肯定它的抗疟效果。后续工作再苦再累,也就是擦地的。除非这一个药给3个人颁奖,大家还能有论功行赏的机会。得诺奖有幸运因素,但能说一千多个院士都那么不幸运?得诺奖得人,必然有院士们身上缺乏的东西。很可能有一天,人类还是要从某种中草药等植物里找到治疗癌症的西药。如果你能找到这种植物,其它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你寿命长,诺奖一定是你的。大海里捞针,你捞捞看。没有中医在冥冥中指引,屠呦呦再幸运也没可能获奖。要说屠呦呦找到了黄金,那么中医就是她的金矿。

本人20年前期间听说青蒿素的时候,虽然不知道都有那些人参与,但是知道这项研究有可能获诺贝尔奖。那么多院士都看不出来,怎么可能?分明是中国院士的评选标准或操作有问题。现实是,院士和他们的研究跟得诺贝尔奖可能性不相关。对院士趋之若鹜,原因就是这个头衔不仅仅是一个光环,是集科研经费、评委、地位、荣誉、资源于一身的利益集团,他们一定要把圈外人拒之门外。推而广之,中国现行的院士和博导选拔、重点实验室评比,科研基金评审和发放、成果鉴定等等,都已经成为某些知识分子发家致富的途径。科技界的腐败,严重地阻碍了知识分子的平等自由竞争。学而优则仕,当了领导的知识分子垄断资源,令落后的科技界雪上加霜。现行科技体制,还不如老八路当领导时,他们还能平衡学科发展,攻关解决重大问题。现在真正热爱科研,关心中国科技进步的学者公仆,寥若晨星,教授们都致力于如何把低水平的科研文章转化出高人民币的含金量来。习近平反腐深得民心,但是他对科技发展和进步的源动力知识产权保护,认识不足。中国的科技现状,如何实现帮助国家进行腾笼换鸟经济转型?

科技界反腐尚未开展,中国应该彻底改革现行的科研体系和管理办法,支持、鼓励科学家增加工作的含金量。我们期待真正的科学的春天早日到来。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nbsp;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