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论坛 | 时事论坛 | 汽车论坛 | 摄影论坛 |
| 股票论坛 | 游戏论坛 | 音乐论坛 | |
| 万维读者网>世界军事论坛>帖子 |
| “中国已转向,日本落后了” zt |
| 送交者: eastwest 2025-11-26 01:20:26 于 [世界军事论坛] |
“中国已转向研发下一代燃料船舶,日本落后了”2025-11-25 11:59:17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255117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国造船正成为全球船东迈向绿色发展的重要伙伴,这也引发了日本同行落于人后的焦虑。 《日经新闻》在11月24日的报道中写道,日本航运业人士呼吁日本业界加强团结协作攻关新技术,聚焦氢、氨等下一代燃料动力船舶的研发,以应对国际海事组织(IMO)2050年的航运业净零排放目标,以及中国在绿色船舶领域的竞争压力。 日本造船及航运企业已联合成立“绿色船舶规划设计中心(GSC)”,瞄准新一代绿色动力船舶研发工作。GSC代表理事、日本造船联合公司(JMU)前社长三岛慎次郎表示,日本必须布局下一代燃料动力船舶研发。 今年10月,一场原定要通过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框架的特别会议,遭遇戏剧性转折。在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强烈反对下,IMO会议决定将净零框架表决推迟一年。这一“延期”不仅是程序性的延期,更是全球航运减排进程的延期。 不过三岛指出:“脱碳浪潮势不可挡,货主与航运公司均在重点推进相关工作。” 言外之意,日本造船企业需做好充分准备。
9月22日,全球首艘9300CEU(标准车位)甲醇双燃料动力滚装船“港荣”轮在天津港靠泊装车并进行绿色甲醇加注作业。 IC Photo 三岛坦言,“中国已转变航向”,瞄准下一代燃料动力船舶的研发。他补充道,中国正积极推进相关研发项目并构建供应链,为IMO相关举措落地做好准备,而日本在这些方面的进展已落后。 历史经验也为日本敲响警钟。 三岛说:“在从煤炭向石油转型的过程中,英国造船企业因资本投入和技术研发不足,丧失了主导地位并陷入衰退。” 鉴于当前航运业正从燃油向替代燃料转型,三岛呼吁日本造船企业通过协作推进技术研发。 “若没有‘日本团队’的理念,我们无法在替代燃料船舶的国际竞争中胜出。”他说。 近年来,受中韩竞争对手成本优势冲击,日本多家大型造船企业被迫退出市场,行业规模持续萎缩。 三岛表示:“尽管日本造船业规模达2万亿日元(约合905.36亿元人民币),但在国防和经济安全层面,造船企业的价值与其他制造业企业截然不同。” 日本自然资源匮乏,石油、煤炭、液化天然气(LNG)、铁矿石及粮食等关键物资高度依赖进口。 基于这一现状,三岛强调:“我们必须建造本国的船舶来运输这些资源,否则只能被动接受其他国家提出的船舶价格和交付周期。” 三岛指出,作为经济安全政策的一部分,日本应在本土制造LNG运输船、超大型油轮(VLCC)、用于运输煤炭等大宗散货的散货船,以及铁矿石和粮食运输船。 为提升本国造船能力,他着重强调了研发的重要性,称行业竞争力取决于造船流程的上游环节。 针对中、俄、美参与北极地区资源开发的动向,三岛说:“即便美国有意制造北极科考船和北极资源勘探船,其造船产业也不具备相应实力。” 他认为,为获取国际话语权及资源开采权,日本也需参与北极开发进程。 眼下,全球海事工业正处在绿色转型的十字路口,中国船企凭借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在绿色动力船舶领域迅速崛起,加速推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承接全球近七成的绿色船舶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沪东中华造船厂今年接到的绿色船舶订单占比超过80%,是近五年最高水平。船型覆盖集装箱船、LNG运输船等主力船型,燃料也从液化天然气拓展到了甲醇、液氢等,高端化、绿色化已经成为中国造船的新名片。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介绍,2024年底,在全球成交的绿色动力船舶(含替代燃料预留)中,中国船厂新接订单国际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8.5%,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依然维持在三分之二以上的水平。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船企紧跟市场需求的敏锐意识。 他指出,在绿色船舶方面,中国船企的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形成绿色船舶订单份额领先优势。中国船企的绿色转型是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应对,这也是对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深刻理解。 |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