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军事论坛>帖子
吴石烈士等人的户籍卡找到了! zt
送交者: eastwest 2025-11-07 23:37:26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吴石烈士等人的户籍卡找到了!

2025-11-07 18:34:37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70127

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引发全国观众共鸣。11月7日,相关话题一度登上百度热搜榜第二名,热搜指数超720万,相关话题在微博的讨论度也高达364万。

据微信公众号“金陵档案”、南京日报消息,近日,南京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馆藏的南京解放前夕户籍档案中查询到吴石、陈宝仓、聂曦等3位英烈的户籍卡档案,并通过姓名、籍贯、任职单位等多维度交叉对比,最终找到了他们家人的户籍卡。

3位隐蔽战线烈士及其家人的户籍卡原件首次公开,展现了他们在南京生活与奋斗的历史痕迹。

泛黄纸页留存手书墨迹,斑驳相片定格英烈容颜,这批跨越70余年的珍贵史料,清晰记录了烈士们在南京从事革命工作期间的居住地址、职业身份等信息。

吴石户籍卡 图片转自微信公众号“金陵档案”


陈宝仓户籍卡

聂曦户籍卡

吴石,字虞薰,生于1894年,福建闽侯(现属福州)人,累世寒儒。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1915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求学日本,专门学习军事情报。他能文能武,被誉为“十二能人”。据相关史料,1911年,吴石曾来到南京,住址不详。第二次到南京是在1934年,任职于参谋本部。居住在五台山村的一栋三层小洋楼。第三次是1946年,任“国防部军史史料局”局长,住址即户籍卡上的翠琅村1号。

吴石之子吴韶成在《50年代在台湾殉难的吴石将军——挥泪忆和父亲走过的岁月》曾这样写道:“1934年夏,我们全家回到南京,在五台山村租了房子,房子一共三层,我们住二、三层。”“最后租了一套三层独立洋楼,离玄武湖很近,叫百子亭。父亲在参谋本部任职,兼陆军大学教官。我被安排进南京鼓楼小学念书。之后的两年多时间,我们家的生活过得十分安宁、和谐。这段时间是我们过得最幸福的日子。”

吴石的户籍卡明确标注其当时50岁,“服务处所”为“国防部史料局”,“业别”为“局长”,住址登记为“湖北路翠琅村1号”;陈宝仓的户籍卡显示其48岁,“服务处所”为“国防部”,住所为“丰富路342号”;聂曦的户籍卡详细记录了其年龄29岁,“服务处所”为“国防部史料局”,住所在“炮标”。3张户籍卡均粘贴有当年的照片,成为还原英烈隐秘岁月的直观物证。

此外,南京市档案馆还查找到了吴石的妻子王碧奎、长子吴美成、次子吴韶成、幺子吴健成、长女吴兰成、次女吴学成;陈宝仓的妻子陈师文通、女儿陈禹芳;聂曦的妻子高申、女儿聂钦、兄弟聂磊等人的户籍卡。这些户籍卡是吴石将军和陈宝仓、聂曦烈士在南京留下的生活印记,为研究他们的活动轨迹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支撑。

南京市档案馆表示,此次户籍卡的公开,与国家安全部此前解密的档案形成互证,进一步呈现了英烈们从南京潜伏到台湾就义的悲壮历程。

据介绍,《沉默的荣耀》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原型创作,呈现1949年至1950年间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的斗争事迹。

吴石、陈宝仓、聂曦均为1949年赴台执行秘密情报任务的革命英烈。其中,吴石以“国防部参谋次长”身份潜伏,被誉为“密使一号”,搜集的台湾战略防御情报可为解放军渡海作战提供重要参考。陈宝仓作为保定军校高才生,长期在敌营核心开展统战与情报工作。聂曦则以副官身份协助二人搭建情报传递网络。3人于1950年因叛徒出卖壮烈牺牲。

10月23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曾发布文章,披露了吴石烈士牺牲的诸多细节。

1947年4月,在何遂和其子何康的引荐下,吴石与中共中央上海局建立联系,毅然投身隐蔽战线。渡江战役前,吴石送出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还积极协助我党争取了国民党进步军官、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部起义,加速了国民党长江防线的崩溃。

1949年8月,蒋介石从台湾发来密电,命吴石携家眷赴台。福州解放的前一天,吴石乘机离开福州飞赴台湾。为获取蒋介石信任,他带上了妻子王碧奎和年龄最小的一双儿女,留下大儿子和大女儿在大陆。

吴石与家人的合影。

抵达台湾后,吴石以“国防部”参谋次长的身份进入国民党军事机构最高决策层。1949年底,国民党残余力量陆续退守台湾,白色恐怖日益笼罩全岛。吴石做出甘冒斧钺的选择,主动与我党接上关系,完全接受我党的领导。经吴石精心运作,党在台湾的秘密情报工作进展很快,铺开的面也极广。

1950年1月29日,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国民党“保密局”抓获,他公文包内记事本上留下的“吴次长”,使国民党“保密局”将目标锁定在吴石的身上。当年3月1日晚,吴石被捕入狱。在狱中,吴石被反复审讯,遭受各种酷刑,一只眼睛还因此失明。但为了崇高的信仰,为了保护他人,他始终沉着应对,坚贞不屈。

1950年6月10日下午4时30分,吴石及其情报小组的朱枫、陈宝仓、聂曦等人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噩耗传来,周恩来总理指示李克农、罗青长全力做好烈士家属的保护和安置工作。

吴石就义后,夫人王碧奎遭受牢狱之灾,出狱后忍辱负重,艰难抚养子女成人,后远走美国,客逝异乡;幼女吴学成、幼子吴健成背负“共谍”家属污名,在岛内艰难求学生活;长子吴韶成、长女吴兰成因保密需要曾受委屈,所幸在组织关照下得以解决。

几十年来,吴石遗属散落两岸和美国,饱受天人永隔、骨肉分离煎熬。原中共中央调查部有关工作组抓住中美建交伊始、两岸交流破冰的机遇,动用各种渠道力量帮助吴石在大陆子女与失散在美国和台湾的亲人取得联系,终促成其遗属1982年在美重逢。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7日上午,国家安全部宣传教育局组织国家安全机关干警代表,与《沉默的荣耀》监制、剧中吴石的饰演者于和伟,导演杨亚洲等主创团队和出品方负责人一同来到位于北京市福田公墓的吴石烈士与夫人王碧奎墓前开展缅怀纪念活动,向吴石烈士敬献鲜花,向隐蔽战线前辈表达崇高敬意。

另据新华社报道,连日以来,也有不少台湾民众来到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摆上祭品、鞠躬致哀,悼念当年在此地牺牲的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马场町纪念公园由昔日的马场町刑场改建而成。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今年已有多部相关题材电影、电视剧先后上映。 此前,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暑期档电影《南京照相馆》也曾引起广泛关注。该电影的热映还带动了一股“寻根热”——许多南京市民前往市档案馆查询祖辈档案。

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许多人的照片都没能妥善保存下来。而南京市档案馆收藏的,创建于1946—1948年的南京户籍档案卡,提供了一次与祖辈“重遇”的机会。工作人员介绍,有一位老人是子女带着来的,查到了他父亲的一张民国户籍卡,老人当时很激动,老人说从来不知道父亲的照片是什么样子的,他父亲的墓碑上至今也没有照片。

南京市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处工作人员介绍,民国户籍卡是2006年南京市公安局在浦口区的一个仓库中发现的。由于常年无人问津,部分卡片已经虫蛀或者霉烂。移交给南京市档案馆后,工作人员进行了4到5年的大规模修复,最终形成电子档案,面向公众开放。

南京市档案馆宣传教育处工作人员讲述,档案馆展柜里展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户籍卡,其中有一张是夏淑琴老人的。今年已经96岁的她是东京国际军事审判法庭上的证人,证明了她当年生活在南京,而且是南京大屠杀的见证人,这是很重要的历史证据。

起初,大家可能只是因为好奇,自己的祖辈长什么模样。从那些泛黄的户籍卡中搜寻到的信息,却还原出一个个具体家庭的遭遇。它们是南京大屠杀的旁证,透过一双双祖辈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他们遭遇暴行留下的创伤,更看到了他们眼中不曾被磨灭的骨气。

这些意外保存下来的“青春特写”,不仅填补了家族记忆的空白,更成为动荡年代里普通人坚韧生命力的无声见证。

(观察者网综合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金陵档案”、“国家安全部”、央视新闻客户端、央广网等)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