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论坛 | 时事论坛 | 汽车论坛 | 摄影论坛 |
| 股票论坛 | 游戏论坛 | 音乐论坛 | |
| 万维读者网>世界军事论坛>帖子 |
| 美国智库:翻译中国,小心“鹰派”翻译 zt |
| 送交者: eastwest 2025-10-26 21:53:32 于 [世界军事论坛] |
文刀|美国智库:翻译中国,小心“鹰派”翻译2025-10-26 09:07:37来源:公众号“外宣微记”阅读 34875 【文/文刀】 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10月14日发布报告:《稳定中美竞争关系》。报告正文近百页,其中相当篇幅专门讨论了西方学者在解读和翻译中国时政话语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从事国际传播研究的同行关注。
在美国学术界和政策圈,学者若具备较高的中文水平,其论述和引证一般更显说服力,因为他们可绕过二手译文直奔官方文件原文以及中国学者著述。 然而,这类学者也容易陷入一种偏误:在中文的浩瀚语料中取材范围有限,出现断章取义的毛病。此外,一些分析往往深受西方政治学理论框架影响,可能忽视中国政治话语中的历史积淀、文化语境以及其常见的模糊性特征。 报告对部分具备较高中文水平的西方知名学者的翻译思路提出了批评。例如,本号常提到的两位——澳大利亚前总理Kevin Rudd(陆克文)以及曾在特朗普政府担任副国家安全顾问、也曾是《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的Matthew Pottinger(博明)。
Matthew Pottinger 报告中有句话颇具警示意义:
可见,在中美关系语境中,不仅国际关系学者可分“鹰派”与“鸽派”,翻译亦有“鹰”“鸽”之别。 以“(下好)先手棋”一词为例。 曾任拜登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的杜如松(Rush Doshi)(常读Foreign Affairs杂志的读者对此君应不陌生)曾把“下好先手棋”译为“China should make more offensive moves”。 “offensive moves”的确算得上“鹰派译法(hawkish English alternatives)”,这种译法具有明显的“立场先行、文字靠后”的意识形态色彩,在语义上夸大了中国政治话语的攻击性,偏离了政治语境中的本意。 在国际语境下,“下好先手棋”用于强调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在科技创新语境下,用于强调积极、提早布局前沿课题。因此,报告建议,可将“先手棋”译为“preemptive moves”或“taking the initiative”,来传达其战略前瞻与主动作为的意涵,而非渲染外向攻击性。 昨日内部讨论此文,普遍觉得“take the initiative(in doing)”相比“take preemptive moves”更合适。尽管“preemptive”(先发制人)相较于“offensive”(进攻性)略显缓和,但其仍带有一定的对抗性与主动攻击的意味,尤其在军事语境中常与“先发打击”相关联。 实践中,“先手棋”一词出现的语境比较多元,译法也不能一成不变,不能以“应试思维”死记硬背。在某次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提到“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先手棋”,在这个语境下,动词“prioritize”即可自然传达下棋隐喻背后的真意。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精通中文的西方学者仍属少数。在英译过程中,他们对中文的理解有时较为表层,未必能够准确把握字里行间的“细微差别(nuance)”。然而,他们在翻译时所作的措辞选择,往往会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话语的理解。 译界要认清一个现实:当下早已不是“官方译文一语定乾坤”的时代,“他译”力量正不断崛起,其翻译理念与立场也愈加多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中国话语的海外认知走向。 昨日在外媒记者群聊到兰德报告,有外媒主编指出,Pottinger的名字在兰德报告中出现了40次! 为何?一个原因是,有些产生影响的误译正是出自此君之手。忍不住在群里调侃了一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外宣微记”。) |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