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军事论坛>帖子
战斧对准莫斯科?川普又玩起“交易艺术”
送交者: eastwest 2025-10-01 23:45:56 于 [世界军事论坛]

战斧对准莫斯科?特朗普又玩起“交易艺术”!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随时可能指向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而这一切的导演,依然是那个爱耍“交易艺术”的特朗普。

500

“美国政府将不再以捐赠方式向乌克兰提供资金和军火”,美国副总统万斯9月28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出特朗普政府的新政策。他同时透露,美国正在考虑通过北约欧洲成员国向乌克兰提供射程可覆盖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战斧”巡航导弹。

考虑到一周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在欧盟和北约的支持下,乌克兰有望赢回全部领土,恢复原有的面貌”。这与他在过去一年中多次公开施压基辅政府在谈判中做出领土让步的态度形成180度大反转。

500

先给没跟上剧情的朋友补个课:这“战斧”导弹可不是普通军火,从上世纪80年代折腾到现在已经迭代五代,射程轻松突破1500公里,乌克兰到莫斯科直线距离才800多公里,真要是送到乌军手里,相当于在俄罗斯家门口架了个“精准投送快递点”。更狠的是它还能海陆空三栖发射,既能从驱逐舰上窜出来,也能藏在潜艇里偷袭,美军当年打伊拉克、炸叙利亚,都靠它撑场面。

不过这导弹的“战绩”向来有点玄学。2017年特朗普第一次下令用“战斧”炸叙利亚,美军高调宣布“60枚射出去59枚命中”,结果俄罗斯那边慢悠悠说“只看到23枚落地”,剩下的36枚不知道去哪个次元度假了。现在要把这“薛定谔的战斧”交给乌克兰,到底是威慑俄罗斯,还是给战场添点“悬疑剧情”,谁也说不准。

500

最让人无语的还是特朗普的立场反转。今年4月他还拿着“和平计划”逼泽连斯基认栽,说什么“要么割克里米亚,要么打三年输光”,甚至放话要承认俄占领土。结果才过五个月,就搂着泽连斯基喊“要赢回全部领土”,连“战斧”这种拜登时期藏着掖着的宝贝都舍得摆上货架。这翻脸速度比川剧变脸还快,合着之前的“劝和”是试戏,现在才正式入戏“鹰派剧本”?

但老狐狸的算盘从来没藏好过。副总统万斯早就把底兜露了:美国不再“捐赠”武器,得欧洲国家自己掏钱买,“对自己后院负起责任”。翻译过来就是:导弹我有,剧本我写,但钱你掏,风险你扛。这波操作堪称“借鸡生蛋还卖鸡钱”,把“美国优先”玩成了“美国甩锅”。难怪英国《经济学人》戳穿:特意强调“北约支持”,就是想把冲突责任全推给欧洲。

500

欧洲盟友估计这会儿正在集体拍桌子。德国防长前阵子还骂特朗普让乌割地是“逼人投降”,转头就得掏腰包买“战斧”;法国刚说“停火还远”,就得接住美国递来的“风险接力棒”。更讽刺的是,美国还计划2026年在德国部署陆基“战斧”,等于把导弹架在欧洲家门口,却让欧洲自己付物业费。这哪是“盟友互助”,分明是“绑上战车收费”。

这边美国忙着甩锅,乌克兰倒先硬气起来了。泽连斯基刚从特朗普那讨到“战斧”的口风,转头就放话让俄官员“查查克里姆林宫的防空洞”,气得佩斯科夫骂他“极度不负责任”。这底气来得比夏天的暴雨还突然——毕竟之前想用300公里射程的ATACMS打俄境内,都被美国死死按住。现在有了1600公里的“战斧”打底,腰杆直接挺成了标枪,就是不知道真要是动了手,美国会不会翻脸说“这是你自己的主意”。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懂,特朗普这出“激进戏码”根本不是为了帮乌克兰赢,而是谈判桌上的套路。《华尔街日报》早就点破:谈判没进展让他挫败,想拿“战斧”逼俄罗斯坐回谈判桌。这就像商人砍价,先扔个“割地方案”压价,对方不接招,就掏出“战斧”吓唬人,本质还是“以战促谈”的老套路。只不过这次押上的是欧洲的安全,赌的是俄罗斯不敢掀桌子。

500

但风险这东西从来不听商人的算计。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早警告:把风险“外包”给欧洲,可能逼得北约直接下场。在特朗普看来这简直是一出好戏:北约国家提供发射平台,乌克兰扣动扳机,导弹飞向莫斯科近郊,俄罗斯再反击欧洲——这连锁反应比多米诺骨牌还热闹。到时候“懂王”大可以拍屁股说“我只是卖武器”,留下欧洲在战火里收拾烂摊子。

更讽刺的是“战斧”本身的尴尬。美军吹它是“外科手术式打击神器”,但实战中既有“59中59”的神话,也有“36枚失踪”的笑话。乌克兰手里的维修能力、情报支持能不能发挥它的威力,还是个未知数。搞不好最后变成“高价买了个大烟花”,钱花了,威慑没形成,反而把冲突拱到了新高度。

现在的局势就像一出荒诞戏:美国当导演兼卖家,欧洲当投资方兼群演,乌克兰当主角兼炮灰,俄罗斯当反派兼观众。特朗普站在后台喊“action”,手里攥着“战斧”剧本,心里算着军火利润,至于台上的人会不会被炸得粉身碎骨,根本不在他的账本上。

500

说到底,这世上哪有什么“立场反转”,只有“利益算计”。从劝和到递导弹,从逼割地到喊反攻,特朗普的每一步都踩着商人的算盘。只是可怜了欧洲的政客们,一边要凑钱买导弹,一边要防备冲突烧到家门口;更可怜的是俄乌两国的普通人,要为这些政客的博弈买单。

至于“战斧”最终会不会落地乌克兰,莫斯科的防空洞会不会真派上用场,估计还要看特朗普的下一笔账怎么算。毕竟在他眼里,没有永远的立场,只有永远的利益——哪怕这利益是用别人的鲜血换来的。

图片源自网络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