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军事论坛>帖子
再试射“关岛杀手”,射程涨至5000千米
送交者: 大国有大国的智慧 2025-10-01 19:52:40 于 [世界军事论坛]

东风再试射“关岛杀手”,射程涨至5000千米

军武次位面 | 2025-10-01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Majestic Desert Splendor
0:17 / 1:07
Keep Watching
Winter Wonderland
0:00 / 0:00


前两天国内北部出现的导弹发射痕迹,因为惊艳的场景而获得无数赞誉。美国“Army Recognition”网站也观察到了这一幕,认为这是刚刚露面的东风-26D完成试射,代表着“关岛杀手”的进一步升级——搭载高超音速弹头海陆通吃,射程也延伸到5000千米。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东风-26D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怎么说呢,现场留下的痕迹确实非常壮观,明显的二次助推加速迹象,是非常典型的固体燃料火箭燃烧所致;凝而不散的尾迹,则符合高超音速武器在大气层内滑翔的技术特性。目前没有证据能证明,这就是东风-26D,但确实是一款中远程高超音速导弹。在美国至今都未攻克相关技术的情况下,彻底坐实了国内在这个领域领先全球的说法。对于这一点,“Defence-Blog”网站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实际上已经形成多层交融的作战体系,对整个西太都有巨大威慑。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这个场景确实足够惊艳




赞助信息



文章认为,射程1000多千米的东风-17,是攻击第一岛链的核心武器。凭借乘波体弹头,东风-17足以轻松突破“爱国者”、“萨德”和“宙斯盾”的拦截,对第一岛链上的指挥、交通枢纽、机场跑道和防空阵地,进行破坏性打击。为东风-11、东风-15和东风-16等,性能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数量也更多的近程弹道导弹,创造进攻条件。射程2000千米的东风-21D,作为中国第一代陆基反舰弹道导弹,具备将美国航母压缩到舰载机作战距离边缘,降低打击效率的能力。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东风-17将作为“排头兵”来使用

当东风-26D进一步将打击距离,拓展到4000千米,甚至是5000千米,意味着美国航母彻底被驱逐到作战半径之外,无法再对大陆进行直接打击。而轰-6K挂载的鹰击-21、舰载鹰击-17和潜射版鹰击-19,则组成更加灵活的反舰体系,使得美国海军其他水面舰艇,也失去直接影响东亚战场的潜力。说得直白点,高超音速武器至今依然无解,美军既没有跟上这个新兴领域的发展步伐,形成以攻对攻的局面,也没能发展出有效的拦截手段,那就只能一筹莫展。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鹰击-21的灵活性非比寻常




赞助信息



从六年前东风-17一根独苗,到现在遍布海陆空,衍生出一堆高超音速武器,则是国内不满足于暂时领先,准备长期保持技术优势,彻底在这个领域压制对手的典型动作。而导弹类武器的发展,一个是需要先进且复杂的风洞群,这一点国内现在已经可以保证,另一个就是需要反复发射试验。日本媒体曾爆料称,东风-17从立项到最终列装,先后进行了十多次导弹试射,才获得足够充足的数据,以支撑东风-17量产服役。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越是复杂的技术越需要测试

现在国内发展的高超音速武器序列中,光对外展示的就有一堆,后续迭代和演变自然需要大量飞行试验,其中发射测试就少不了。因此,后续将会出现更多类似的壮观发射场景。相比之下,美国高超音速武器项目,因为被砍掉大半,现在的测试强度已经跌到谷底。而像日本这种有心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又缺乏合适场地的国家,甚至都得借助美国导弹试验场进行发射测试。就以这种局面,美日至少十年内都看不到中国的影子。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这种场面可不是一般国家能弄出来的

从最初美国提出技术概念,到现在中国发扬光大,甚至是借此改变东亚海空格局,也就20年时间。关键在于,中国并没有像美国那样,获得一些成就后就沾沾自喜,反而倾向于投入更多资源,进一步拓展使用范围。按照这种节奏,再有一个20年过后,中国的领先优势只会更大。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