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B站上新鲜出炉了一个繁体字的相关视频,大意就是福特号弹射F35C技术上没问题,只是因为有一点点不匹配所以为了省钱就没安排,F35C暂时就让那些蒸汽弹射的老航母用了,蒸汽弹射性能差和对飞机机体会造成较大损伤也就只能忍了。至于那些老航母匹配F35C要花多少钱没说,只说了老航母的配电结构正好适合给F35C上的蓄电池充电,而和F35C建造时间差不多的福特号配电系统却恰恰无法做。视频还解释了福特号现在电磁弹射故障率较高的原因是因为储能系统。
至于解决方法,解释说这些不匹配问题在新的肯尼迪号上都已解决,而且储能系统也不再是4条弹射器公用的了,这样可以降低故障率,但没有解释是用的什么方法。
福特号储能是用了4个巨型高速飞轮,而且从原理上说为了抵消飞轮的旋转惯性,4个飞轮的转速应该是同步变化的(最起码应该是两个,一个顺时针,另一个逆时针。但4个应该最好,可以在两个方向上都有抵消作用)。所以不知是不是用了16个飞轮,还是干脆用别的方法储能了。从故障率只是降低,而不是基本排除了已知故障成因这种说法来看,很可能就是增加了飞轮的数量,毕竟原来有过调查,要降低故障率,就得不那么频繁地使用飞轮。不过这也太搞笑了吧,本来4个飞轮就已经使得电磁弹射系统比蒸汽弹射系统笨重了,结果还要再增加12个飞轮。
视频最后说,因为这些改装,原来预定22年入列的肯尼迪号要推迟到27年。没想到这些问题倒成了拖延进度的正当借口,不过造成这么长时间拖延本身就应该是严重设计失误了吧?谁应该承担责任呢?
在福建号弹射视频发布后,美国军方并没有正面回应,反而是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2028年F47将首飞,而这个视频看起来很像是一个权威解释,但为什么单单发在简中网上呢?
看了一下这几天国外的网上评论,发现基本上都没有仔细分析为什么福特号到现在还不能弹射F35C,也就是中国网民比较关注。但关注后才发现这很可能显示了美国在电磁弹射技术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很可能真的要比中国的落后十年以上。
外网评论一般也不提空警600的相控阵雷达起码要比美国E-2的先进一代,在争夺制空权方面歼35要远远强于F35,歼15T在各种指标上都碾压从中型机升级来的F18,这说明除了中国网友以外,多数人都不会意识到除了核动力驱动以外,中国航母在硬件方面已经全面超美了,当然在甲板调度和实战经验方面确实也还欠缺,但这些基本等效于软件,而中国人不缺智慧,所以解决软件问题应该会更容易。
所以,美国军方现在的应对方法是很聪明的,即根本不解释,那样世界上多数人最多也就觉得中国快在航母上赶上美国了。而如果搞些站不住脚的理由解释,很可能反而坏事,而且暗示中国只会抄袭的选择也会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