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论坛 | 时事论坛 | 汽车论坛 | 摄影论坛 |
股票论坛 | 游戏论坛 | 音乐论坛 | |
万维读者网>世界军事论坛>帖子 |
从阅兵看中国反导 |
送交者: eastwest 2025-09-18 11:54:12 于 [世界军事论坛] |
从阅兵看中国反导阅兵展示了红旗19、红旗29,其实红旗9转发展到红旗9C也体现了中国反导建设的动向。 红旗9是比照S300和“爱国者”设计的,所以一开始就有反导功能,但那是“防空为主、兼顾反导”。导弹也因此粗壮。红旗9的发射筒令人印象深刻。 但红旗9C明显细巧多了。 红旗9 红旗9C 导弹本身也细巧,有助推器,但在“脖子”上有一圈“胡椒瓶”一样的侧推喷口 比照PAC-2和PAC-3(不管是CRI还是MSE),也有这样的变化,PAC-2是打飞机的,PAC-3是专用反导弹 PAC-3的“脖子”上也有一圈“胡椒瓶” 防空的主要对象是敌机,敌机飞行员在发现防空导弹时,必然使劲浑身解数要摆脱导弹追击,所以防空导弹的持续机动性要求个别高,需要一定的持之以恒的能量,发动机尺寸小不了。另外,战斗部威力不能小,一定的脱靶几乎是必然的,只有用破片杀伤保证摧毁。 反导的主要对象是弹道导弹。敌弹不会主动躲避,弹道末段的预编程机动能力有限,但速度快,摧毁必须彻底,否则残骸落地还是造成很大破坏。所以反导用直接碰撞杀伤,反导弹的机动能力要求非常高,但一锤子买卖就行,并不需要持续追击,很小的拦截窗口也不容许持续追击。 不同的要求导致不同的设计,所以反导弹因为取消战斗部而大大缩小,但需要侧推发动机确保精确命中和直接碰撞。这也使得反导弹并不适合防空,除非敌机呆呆的等你打。 红旗9C不仅适合反导,还具有很大的射程和射高,估计性能介于PAC-3MSE和THAAD之间。这是由强大的助推器带来的。PAC-3为了强调紧凑包装(一管四弹),并没有助推器。“爱国者”的雷达、火控也不适合更高的高空拦截。红旗9由于时代红利,这些都不成问题,也给红旗9C带来更大的空间。 更大的导弹能量也意味着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能力。尽管主要潜在敌人在研发高超音速导弹的路上踉踉跄跄,该来的总会来,中国要早做准备。中国已经装备的高超音速导弹也意味着中国对反制有更多的经验,没有凭想象画葫芦的问题。 中国还有红旗19。外界只知道发射车外观,并无更多细节,但一般认为,这是中国THAAD。实际上,从导弹的尺寸来看,可能介于THAAD和SM3之间,比THAAD性能更好,具有一定的中段拦截和低轨道反卫星能力,但敌弹进入大气层前的拦截才是主业。 新的红旗29更大,估计要到GBI一级了,可以对洲际导弹实行中段拦截了。 红旗19 红旗29 与美国相比,中国从红旗9到红旗19到红旗29,都是机动发射的。红旗9自主机动后快速部署、快速撤收、快速转移能力更好,但“爱国者”的可空运性更好。这是S300 vs “爱国者”时代就知道的事情。对于国土作战为主的中国来说,红旗9模式更好;对于全球作战的美国来说,“爱国者”更实用。 高空反导也一样,红旗19的机动和自主部署能力更好,THAAD的可空运性和全球部署能力更好。 中段拦截有点不一样。红旗29依然是机动的,但GBI是固定阵地的。对于美国本土反导来说,阿拉斯加是最理想的反导阵地,不管是从朝鲜还是从中国,阿拉斯加都是必经之地。从俄罗斯的发射弧线更大,但阿拉斯加依然卡住一半,格陵兰是另一半。地球是圆的,北冰洋其实没有那么大,是被北美和欧亚大陆围起来的“海洋湖”。有利的地理条件使得美国战略反导可以满足于固定基地。 中国的战略环境更加复杂,境内没有这样的理想反导基地,更何况美国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以从世界各地的海洋发射,还有美国之外的核威胁,没有瓶颈地段问题,红旗29的机动能力很重要。极端一点地说,红旗-29开上青藏高原,就是对印度方向导弹威胁的有效对冲,对印度洋发射的美国潜射洲际导弹也一样。 红旗19和红旗29天生就是专业反导的,红旗9转向反导后,防空“漏洞”由红旗22填补。 红旗22是作为“简版”防空导弹推出的,但用下来发现,性能相当不错,防空够用。这个身世并不显赫的“战场打工人”竟然在阅兵上有一席之地,充分证明得到军方的另眼相看。事实上,红旗22也在大面积装备,替换早年的红旗2。还有红旗11、红旗20等各尽其责,红旗9“改行”后,中国防空并无空挡。 在海上也是一样,海红旗9C和红旗9C是同源的,可以大大加强海上反导力量。广阔的海岸线靠陆基反导还是被动,海上反导把防御线前推,不能应拦尽拦的话,至少削弱了来袭攻势,漏过的留给陆基反导。 海红旗9C已经是现实了,海红旗19、海红旗29不知道,但该有的都会有。 必须说,中国的思考很周密,甚至超前于对手。 现实地说,除了洲际导弹,中国面临的弹道导弹威胁不大。美国还在重建中程导弹力量,什么时候能重建完成只有天知道,“堤丰”、PrSM的射程都不超过1000公里,“暗鹰”还在折腾中,最终是否折翅都说不定。“战斧”的射程更大,达到2500公里,但突防能力已经不够看了。印度中程导弹的数量有限。其他?没了。 但中国毫不放松警惕,未雨绸缪,宁可装备等敌人,不可敌人抢到先机。很好。 |
100%(2)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