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蠢们年初说福建舰会在四月底海军节入列,但军蠢们失望了。然后又盼望7月一号入列。到7月1号了,还是没官宣福建舰入列,却官宣弹射型的歼15T滑跃起飞了,可笑不?这回可是有视频的,有视频有真相。如果歼15T真的从福建舰上弹射了,怎不官宣弹射视频?
   7月1号入列成泡影了,然后又开始嗨7月24号入列服役:

现在7月24号又过了,福建建还在港里趴窝,军蠢们是嗨了又嗨,失望了又失望.
然后军蠢们又期望八一能入列,说福建舰洗干净了甲板,铺上了红地毯,准备在八一入列服役。结果入列的不是福建舰而是一艘075两栖登陆舰。八一倒是放出了视频,但没有连续的弹射舰载机,只有在港口弹射小车的视频和模拟弹射的视频,最后出现的不是舰载机而是舰载机的黑影。
 福建舰自去年5月1日开始海试,去年7月,第三次海试时,军迷们就喊马大神电磁弹射已经成功,电磁弹射技术领先美国,自今已进行了8次海试,一年都过去了。可是自今没看到弹射的实锤照片,也没官宣弹射成功,只有自媒体没照片没真相的忽悠。今年年初,军迷们就造势说福建舰会在海军节(2025年4月23号)入列服役,正式交付海军使用。看下图,上标cctv,还有海军航空大学,那近乎官宣啊!
 可现在海军节已过,列装服役的消息如石沉大海,渺无音讯。第八次海试只有6天,比前七次海试的时间都要短,海试于5月26号完成,到今天军蠢们已经嗨了一周了,码出一堆帖子,但却没给出弹射的实锤照片和视频,也没有官宣弹射成功,5月29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记者问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作为我国首艘弹射型航母,福建舰正在加紧进行海试。请问这释放出什么信号? 张晓刚的回答是:海试是航母建设的必要环节,福建舰将继续按计划开展相关试验。根本就没说舰载机已经在福建舰上弹射。六月底,国防部在回答关于“福建舰服役日期将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时,我国防部做出了正面回应,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其一,是官方表示我们始终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装备技术发展推进航母建设;其二,是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越发展,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就越有力。干脆就不跟那些傻逼们扯了。
只有自媒体P图忽悠。比如下面那张图,很多军蠢看到后就嗨翻天了。但那个图根本就不符合基本物理规律和军事规则,显然P图的军蠢缺乏基本军事知识。首先,弹射时,舰载机引擎可是开着的,喷出的尾流风力极强,因此,人是不能站在舰载机附近的,否则会被喷气吹到海里去。比如歼15在辽宁舰上弹射时,穿黄马甲的起飞助理员是要卧倒的,以免被舰载机尾气流吹走。P图的军蠢不懂这个,P上几个人直挺挺地站着。那几个人站位也不对,不应站在机头之前,必须站在舰载机20米外。看到甲板中间的那两条虚线么?那叫禁行线,当右边的舰载机起飞时,人必须站在左边的线外。当左边的舰载机起飞时,人必须站在右边的线外。现在是左边的舰载机正在起飞,而那几个人不但站在右边禁行线内,有四个还站在了左边的禁行线内,有一个头皮几乎贴到歼35的右翼尖,那明明是在找死嘛。另外那六角形的集成式弹射控制站是可以伸缩的,弹射前伸出舰面,观察员根据风速、航速和飞机重量等确定弹射力度,并确认弹射前甲板清空状况,开始弹射时,该控制站要降下去,与甲板平齐。可是P的图中,舰载机已经离开挡焰板,开始弹射了,那控制台还没收回去,显然不对。可以肯定那图是P的,不是实际弹射情况。

军蠢们吹嘘福建舰弹射歼35P的图
还有军蠢说舰尾出现了很多黑道,说明已经有舰载机着舰,如果不是弹射出去了,那些飞机到哪里去了呢?这些军蠢们的逻辑很愚蠢,舰载机着舰留下黑道。不意味着该机一定要弹射出去,第八次海试可能真的试了歼35,但只是着舰复飞,就是说歼35着舰了,但速度还在那里,不需要弹射仍然能加力飞出。另外,就算真的在舰上用尾钩停住了,也不意味着该机一定要弹射出去,别忘了福建舰的机库里能停二三十架舰载机呢。降落在福建舰上的舰载机怎么离舰呢?看下面照片,码头上那个起重机是干什么的?是把飞机吊上去,吊下来的,看下图,福建舰靠在一个码头上,码头上有个吊车,码头上还有两架舰载机,如果舰载机能直接弹射,它们不直接飞往机场,走码头上干什么?显然是马大神弹射器不好使,舰载机弹射不出去,只好用吊车从舰上吊到码头上,然后像个在地上爬的车子一样开机库里去。到目前为止,舰载机上下福建舰,不靠马大神弹射系统,而是靠吊车吊。

更诡异的是以下重复弹射小车的实验。在第一次海试前,有人拍到福建舰进行了弹射小车的实验,央视官宣的宣传片《淬火》第三集预告片中,福建舰在港池弹射红色小车的现场画面也被官方披露,披露的正好是位于舰首的1号和2号电磁弹射器在弹射红色小车,1号和2号电磁弹射器上同时停放着红色小车,完全是模拟真实情况下,一条电磁弹射器弹完之后,另一条电磁弹射器紧接着弹射,两条电磁弹射器同时运转测试,说明弹射小车的实验已经完成。在第六次海试完成后,似乎福建舰的动力航行都没问题。第七次海试总该弹射舰载机了吧?可是出军迷们期待的是,福建舰再次进行弹射小车实验,然后在第七次海试中,仍然没有弹射舰载机的实锤照片,而是再度进行了快跑和急转弯的实验,照说这种实验在前几次海试中早就进行过了,为何在第七次海试中还要重复进行呢?
综合各种迹象,老王判断,福建舰上的马大神弹射器出大问题了。
自2017年福特级航母下水后,军蠢们不断发文,说福特的电磁弹射器因为使用交流系统,问题很多,不好使,无故障工作周期很短,还不如蒸汽弹射。军蠢们错误地认为福特舰弹射故障率高是交流弹射的问题,福建舰安上马大神直流弹射器后就没有问题,还说陆上实验很多次了,上舰后肯定没问题。实际上海上和陆上有两点不同,首先海上时常摇晃,遇到风暴或者在战时摇晃得更加厉害,而目前弹射所需的电磁储能系统用的是飞轮储能,飞轮在海上摇晃环境下,轴承受到很大的力容易出故障,这跟交流直流系统有屁关系,福特舰存在的问题,马大神电磁弹射系统照样存在。以前福建舰没下水,军蠢们可以随便吹,现在已经开始海试,那就要见真章了。再看福建舰的海试情况,未出海前先在港内弹射小车,证明马大神弹射器跟陆上实验结果相当,这个没问题,因为港内风平浪静,跟陆上环境差别不大。但在福建舰的第一次海试过程中,屡屡出现福建舰高速航行、大转弯机动等动作。在第二次试航期间,又实施诸如急转弯、Z字形转向,甚至还有倒车等海上机动动作。福建舰全面考核了高速航行性能,极限回转性能等舰体平台本身的指标。在第三次海试中,福建舰陆续进行了高速航行、小半径急转弯等多个高难度科目测试。从外媒发布的卫星图片看到,福建舰在高速航行过程中,尾流长度超出舰长十数倍,显示其航速应该达到30节以上,做了180度急转弯测试。
第三次海试,福建舰高速转弯 第四次海试,福建舰的甲板上空警-600预警机和歼-15T战斗机的摆放,但海试后我们没有直接看到舰载机在甲板上留下期待中的轮胎印。12月3日,“福建”舰第五次海试后顺利返港,甲板上清晰的轮胎痕迹揭示了测试的成就。网络上流传的照片显示,航母的着舰区域已精确地安装了阻拦索,并且甲板上留下了深刻的轮胎刹车痕迹,这些痕迹几乎贯穿了整个阻拦索区间。这些明显的特征无疑证实了“福建”舰的固定翼舰载机着舰测试的成功。同第五次海试归来时的照片对比,可以发现,第五次海上测试后,轮胎留下的痕迹还不算很密集,主要以舰载机主起落架的印记为主,尽管也能观察到前起落架的痕迹,但相比之下显得较为淡薄。不过在第六次海上测试结束后,轮胎痕迹显著增多,变得较为密集,且摩擦所涉及的区域大幅扩大,舰载机前起落架着陆时留下的痕迹明显增加。也就是说,不仅是歼-15T战机进行了海上实际起降测试,其他舰载机例如空警-600、教-10等战机都可能进行了测试。进行了那么多测试,第七次总该弹射了吧。事实上,从第三次海试开始,军迷们就望眼欲穿,希望看到福建舰弹射战机的实锤照片,但结果是,第三次没看到,第四次失望了,第五次又失望了,第六次再失望了,第七次还失望了。卫星照片显示,福建舰在第七次海试时做了第三次海试时的实验,就是高速航行极限回转,据说是走出了诡异航线,但就是没有舰载机弹射的实锤照片,现在过了海军节,也没有传言中说的福建舰列装服役的消息,因此马大神弹射器多半是出大问题了,前六次实验,每次实验的间隔都不到两个月,而第七次海试距离第六次海试却间隔了两个月零 十多天,而且,在第七次海试前又再次做弹射小车的实验,那说明在六次海试后,由于福建舰高速机动,剧烈转弯,和在海上受风浪摇晃,对震动摇晃敏感的飞轮储能元件出问题了,因为储能系统用的飞轮,旋转速度极高,为了让飞轮能够高速旋转,轴承就弄得比较脆弱,高速旋转的飞轮就是个大陀螺,当舰船晃荡时会改变陀螺旋转方向,而对几吨重的飞轮陀螺,要改变其旋转轴,会在轴承上施加很大的力,导致脆弱的轴承崩坏。第六次海试后修了两个月,然后再次弹射小车,实验马大神弹射器是否好使,第七次海试,一顿急转弯后。可能发现问题还是没解决,于是只好放弃弹射,到了海军节自然也无法交货入列。
第七次海试,福建舰高速转弯 看看老美福特舰的海试也可看出端的,美国的航母建了十四个系列69艘,此前只有三艘进行了爆炸抗冲击实验,所以并非所有的航母都要搞爆炸抗冲击实验的,为什么福特舰要进行抗冲击实验呢?显然是此前实验发现问题,飞轮储能元件在激烈的海试中受到损害,修改后,为了保证战时在战场受攻击时弹射器仍然好使,所以被军方要求进行了爆炸抗冲击实验。因此电磁弹射的问题其实是电磁弹射所需的飞轮能量储存系统的问题,跟交流直流有屁关系,军蠢们意淫福建舰用了马大神直流输电系统就必然的没问题,天然领先交流输电系统的福特舰,那只是一个笑话。
此外海上是高盐潮湿环境,电子元件和线路很容易出现短路等问题,这些都增加了电磁弹射系统的故障率,因此电磁弹射的故障率高于蒸汽弹射,理论上是必然的。另外整个电磁弹射系统有无数条电线,在战争环境下,如果一个炸弹下来,弹片划断一根,整个弹射系统也不工作了,要找出问题线路非常困难。相对之下,滑跃甲板就一块钢板,没那么多容易出毛病的电线和电子元件,就算甲板上炸个坑,也能很快换个备用甲板,维修维护成本比电磁弹射少得多。
还有人扯福建舰使用超级电容来做储能元件,扯什么用电容直流储能,然后直流弹射,声称那是马大神直流弹射系统优于老美交流弹射系统的理论根据,实际上马大神一直是做飞轮储能的。为什么不用超级电容呢?原因简单,现有的超级电容的能量储存密度太小,下图是目前已经工业应用的超级电容能量储存密度和飞轮能量储存密度的比较。
超级电容和飞轮的能量存储密度 从图中可见,目前的超级电容,单位重量的能量储存密度只有飞轮的十分之一,单位体积的能量储存密度也只有飞轮的1/8。高端的飞轮能量储存密度可达100瓦时/公斤,虽然低于锂电池的200瓦时/公斤,但也没低多少。当然目前有报道用石墨烯做的超级电容,能量储存密度高达271瓦时/公斤,但那种高端石墨烯的价格是金子的5倍,用来做航母的储能元件不太靠谱。如果要比的话,那么用T1000碳纤维做的飞轮能量储存密度更高,达到471瓦时/公斤,而T1000碳纤维比石墨烯成本低得多,大概$2000/kg,只有金子价格的三十分之一,相对之下,成本低得多,如果使用与石墨烯相对应的单管纳米碳纤维来做飞轮,纳米理论能量储存密度可以高达5341瓦时/公斤,就是比锂电池还高二十倍。当然这些都是未来的材料,以2022年福建舰下水的技术水平,使用那些高端技术材料是不可能的,福建舰只能使用已经成熟的技术。
此外,超级电容为了增加储能密度,把电极间距离弄得很小,在战场震荡环境下,超级电容极易短路,一旦短路,电容就会爆炸,在舰内爆炸对舰艇损害极大,有可能引发舰内弹药爆炸,那整个航母就完了。而飞轮的安全性则要好得多,飞轮就算破裂,最多也就把护壳打坏,不像超级电容爆炸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因此因为能量储存系统天然存在的种种问题,电磁弹射系统的可靠性远不如滑跃航母,也不如蒸汽弹射航母。要解决的问题不少,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绝对不是军蠢们拍脑袋想的那样,只要把交流输电系统换成直流输电就解决了所有问题。那些bug老美没告诉土共军工,土共军工跟老美屁股搞电磁弹射,结果被带进坑里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