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论坛 | 时事论坛 | 汽车论坛 | 摄影论坛 |
股票论坛 | 游戏论坛 | 音乐论坛 | |
万维读者网>世界军事论坛>帖子 |
西方伪史论的思考:中国为什么没有走进近代科学? |
送交者: eastwest 2025-07-20 06:00:08 于 [世界军事论坛] |
《西方伪史论》的思考(终结篇):中国为什么没有走进近代科学?一、名词解释。(以下来自网络) 近代科学与现代科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时间跨度、方法论和核心理论三个方面: 1、时间划分 近代科学:通常指16世纪至19世纪末,以哥白尼日心说(1543年)为起点,牛顿力学体系为标志性成果。 现代科学: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磁学、进化论和相对论为三大理论支柱。 2、方法论差异 近代科学强调实验验证与数学分析,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和牛顿的微积分应用。 现代科学则发展为跨学科整合,例如量子力学与系统论的复杂性研究。 3、核心理论突破 近代科学:推翻神创论(达尔文进化论)、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牛顿)。 现代科学:颠覆绝对时空观(爱因斯坦相对论)、探索微观粒子行为(量子力学)。 社会影响近代科学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而现代科学催生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革命。 二、近代科学是资本主义的基石 严格来说,二者本质上是共生演进关系,不过这一点不必详述。 其实只要稍微认真读一下我这一系列文章,都能轻易发现我讨论的时间段全部都截止在“近代科学”,因为之后的世界已经紧密关联,难以分隔开来单独分析。同时,“万事开头难”,随着近代科学的出现,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然后就会开始自行生长。。。马克思真的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即便是穿越小说家,都知道必须拼命发展科技和经济,否则只能靠抄书和背历史成为一个新的帝王,不是吗? 三、社会制度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保障 这一点是事实,但也是老生常谈。对于我这篇文章的标题来说,其实“主流学界”早有结论:中国的封建体制压制和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的草稿(正式复信删除了)中说过: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中文第1版第430-452页)。俄国革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两次验证了该设想的可行性。但由于马克思的西方人身份,以及这里提到的是“封建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所以更多的关注点是“卡夫丁峡谷”理论说明了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然而,“古希腊思想是发展到资本主义的唯一道路”是伪命题,但“古希腊思想是发展到近代科学的唯一道路”为什么不是伪命题呢? 附带说明一下,AI完全赞同并长篇大论证明“古希腊思想是发展到近代科学的唯一道路”是伪命题。然而在单独提问“古希腊思想与科学的关系”的时候,AI的回答又是各种溢美之辞层出不穷——显然我成功引诱AI产生了“幻觉”,至于哪一种回答才是“真实答案”,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有兴趣的网友不妨自己试试看,是不是一样的结果。 四、满清统治才是阻碍中国走进近代科学的罪魁祸首 在我看来,上面这些经典理论都说得很对。我唯一的质疑就是一点——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各国,社会体制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什么中国会是例外? 西方国家也是从奴隶社会逐步演化到资本主义社会,不是吗?即便是在封建社会,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也是在改革和革命中不断变化的,“从国王到总统”这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无论是一百年前还是此时此刻,不少人的心目中,中国似乎永远都是“千年不变”的儒家体制,牢不可破且坚如磐石。 我只能说,“革命”是一个古老的中国词汇,并非一百年前从日本翻译过来的新鲜玩意。中国从古至今就在不断变法和革命,不断追求完美的社会体制,包括儒家体系在内其实都在不断更新,以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之所以中国千百年来的“变法”依旧局限在封建制度的框架内,道理很简单: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支撑更进一步的改革。 ——有一点同样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那就是西方国家曾经的封建桎梏+宗教压制是远大于古代中国的。 五、宋朝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濒临突破封建桎梏的时代 宋朝和明朝的文化科技都非常发达,这一点毋庸置疑。关于宋明是否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以及能不能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古老的热门话题了。“主流”的观点当然是“不能”——事实上,大多数这种观点最强大的证据都是一样的:“因为历史上没有发生,所以历史上不会发生”,否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 这种观点并没有错误,历史确实不能假设。但是,所谓“以史为鉴”其实就是“根据历史的经验,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如何”。换句话说,这种说法其实就等同于“如果历史上如何如何,失败就不会发生/历史发生变化”,即这个结论对于现实和历史必然是“同真或同假”——如果“以史为鉴”的结论对现代有效,对历史却无效(绝无改变的可能),这种显而易见的“宿命论”就实在是太荒唐了。。。另一方面,如果“以史为鉴”毫无意义,那么研究历史岂不是研究了个寂寞? 在我看来,历史不能重来,鸦片战争绝无可能消失无踪,百年耻辱必然会永远烙印在中华历史上——这是绝无可能改变的历史,不然呢?然而,研究历史不能改变历史,但研究历史可以改变观念。在我看来,这才是“以史为鉴”真正的意义。 以下只讨论明朝——坦白讲,宋朝时期虽然商业高度发达,但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还是差不少,不太撑得起社会的彻底变革。 1、明朝的商业、科技已经高度发达。 这个“高度发达”当然是相对于当时的世界——简单说,和西方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相比,明朝的科技和商业发展程度不说遥遥领先吧,至少绝不落后,足以作为社会体制转化的基础。而明代热兵器的普及,也给予了资产阶级“爆兵”的基础:戚家军证明利用现有军工体系,三年就可打造精锐火器部队。而郑芝龙的“海盗帝国”也说明了中国人已经了解到海外殖民贸易的巨大收益,并采取了实际的行动(包括走私)。同时中国当时的造船技术虽然落后于西方,但差距并非不可克服,也有充足的时间进一步发展(差不多两百年后西方国家才有能力打上门来)。 2、明朝的封建体制接近崩溃。 其实这一点才是问题的关键。无数的文章不断细述明朝时期“君权和内阁”的激烈争夺,不断声讨“东林党和晋商卖国”。但在主流学术界常常会有意无意忽略,这恰恰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基操”,或者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前奏。。。当然,从当事人的主观上说,官商勾连100%是为了谋取私利,“商人无祖国”在异族入侵之时也必然会人人唾弃,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这并不影响“明末封建体制和皇权正在崩溃”这个事实,不然呢?——关于这一点的研究文章有无数,我认为不必详述,关键在于解读事实的视角而已。 3、明末的思想家已经初步具备了突破传统封建意识形态的特征。 这一点同样不必详述,“主流观点”都集中在“不够成熟”这一点上——这一点其实是老毛病,那就是用“固化”的视角来看历史。反正真实的历史上,这些思想的结局是夭折了或者说被满清彻底摧毁了,所以“不可能成熟”是无法反驳的说法。 ——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思想是“一开始就保熟”呢? 洛克《政府论》提出分权制衡的具体制度设计,对于西方政治体制的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是明朝灭亡几十年之后的产物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恰好也是1640年爆发的,克伦威尔砍掉了查理一世的脑袋,极大地削弱了王权体制,加速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然而,革命对封建势力的摧毁并不彻底,仍带有保守性和妥协性。英国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旧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所以,没有谁是“一开始就保熟”的嘛。。。英国可以过了几十年才出现《政府论》,中国为什么一开始就必须有“成熟思想的领导”才能改变? 4、满清的入侵彻底断绝了一切的可能性。 中国的封建体制确实是完美而坚固的,事实上明朝初年恰恰是中国历史上皇权最强大的时期(可以说没有之一)——但这正好说明了生产力水平的巨大作用,仅仅一两百年的时间,最强大就变成了最虚弱。。。这一点和现在的阿妹你看倒是很有“以史为鉴”的味道。 早期的中国工商业-地主集团确实缺乏独立阶级意识与政治建构能力,最终被更强大的封建暴力(清军)所驯服,这也是大国历史中野蛮最后一次征服了文明。毫无文化的鞑子完美复刻了明朝时期最巅峰的封建体制,和必然存在的本土保守势力形成紧密的联盟——事实上,单从维护封建体制和“丰富”儒家思想来看,满清其实比明朝做得更优秀更彻底也更牢固。 ——简单说,压制和阻碍了中国走进近代科技(资本主义)的是满清的封建体制。 中国古代的封建体制和儒家思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这是毋庸置疑和世界公认的事实。但当他正在逐步走向死亡,应该带着历史的荣光寿终正寝的时候,野蛮的满清统治者把僵尸抬了出来,涂脂抹粉刷上了金粉,并通过愚民政策、删改历史和闭关锁国等等办法,强行让这具僵尸重新“焕发青春”。时至今日,还记得黄宗羲王夫之的年轻人有几个?记得“格格贝勒和皇阿玛”的又有几个?如果不是《五人墓碑记》和《窃明》,有多少人知道复社?同样的,在痛骂“东林党误国”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同时记起“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难道真有人以为存在一个“君贤臣明”,和和气气走进现代文明的转型之路? 六、总结一下 1、科技和体制是共生演进关系,一旦形成了“新秩序”,这两者可以互相推进不断发展——全世界都是如此,中国的封建社会也是如此,明朝绝对比秦汉发达,无论任何一个方面。而新中国的崛起和复兴同样说明了这个基本的社会学常识,只不过由于我们已经被“启蒙”过了,这一点似乎扯不清楚了。 2、对一个文明来说,最重要的是延续,最光辉的是此时时刻——“思想”和“科学”是文明的最核心的基石,文化遗产只是文明的产物和附属品。。。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一个文明不再强盛,那么所有的辉煌历史都是过眼云烟,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别人家里的摆设和玩物,相信这一点不必举例。 3、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这是人类与动物或“精神体高级生命”的关键区别。而思想是时代孕育的产物,只能领先一步而不能跨越时代——所谓“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压根没有影响宗教裁判所烈火熊熊,民主政体甚至鼓励“西部英雄”剥掉更多印第安人的头皮,不是吗? 4、中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无论在氏族社会、奴隶制时期和封建时代都独自建立起辉煌灿烂的文明,并且自行向更好的社会体制进化,这一点有无数的历史记载和考古文物可以证明,同样无需赘述——但是,中国无论如何不可能独自迈过近代科学的门槛,无论如何不能走进近代社会,必须依靠外国人的“启蒙”甚至“殖民三百年”(小波语录),这不是被洗脑的洋奴思想是什么呢?如果不破除这种迷思,哪里来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七、补充几句 对于西方中心论者来说,能忽悠其他民族相信“种族优越论”当然是最吼的。这招不灵之后,那就是坚持“思想优越论”了。这一点严格来说并不算错,所以很容易被第三世界的智识阶层所接受——然而,西方世界通过固化了“思想的来源”(即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体系),从而还是维持了“种族优越论”的核心,只是变了个外壳而已。 ——显而易见,在“种族优越论”已经上不了台面(其实还在)的今天,质疑和推翻“唯一来源”的思想优越论,这才是最彻底最致命的做法。 西方殖民者从来都是用铁甲舰和大炮打开大门,用火车、机枪和电报来控制殖民地,用埃菲尔铁塔和帝国大厦来引诱买办,用“民主和自由”来忽悠知识分子。当帝国夕阳之时,一切都变成浮云,他们唯一剩下的就是“普世价值观”了——在思想这个“无实体”的领域,拼命打嘴炮是不要什么本钱的,这也就是所谓的“舆论战”。 对于“思想的来源”这个致命点来说,其他都是皮外伤而已——西方世界当然绝对不会喜欢“伪史论”,但这一点并非无解,只要轻轻推动一下,让“西方伪史论”走向极端化和民粹化,从追究“思想的来源”转移到“古董的真假”,普通民众从理性走向狂热,那么攻击的焦点就成功的转移了。。。 在我看来,除非能找到不容置疑的铁证,否则在有意无意的推动下,“西方伪史论”必然会污名化或者说“三哥/棒子化”。还是那句话,如果不能搞定古希腊古罗马数十万计考古文物的年代评测,无论是造了几个“假古董”还是发现几个“假古董”,根本不可能动摇“思想的来源”这个命门。至少,对于西方普通老百姓来说,对这类“无实物的质疑”只会是不屑一顾。。。而对西方的财阀来说,我自己的统治稳固就好,中国人怎么想关我什么事?你看他们只会“无中生有”,很显然是天生的低劣民族。。。 众所周知,这是实体图,绝无恶意篡改 我写这一系列文章的目的,就是试图提醒一下部分人(别看网上热闹,还真只是部分人):“极端赞同”和“极端反对”从来都是一体两面,“阳极生阴、阴极升阳”,老祖宗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个基本的道理。。。你以为自己是最爱国的爱国者?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很遗憾,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极端的偏执只有“转化”或“焚化”这两种结局,不是吗? 重复一下:文明的辉煌和伟大永远体现在“此时此刻”,无论是军事强大、民众富裕还是“奇观造物”,都是“越新鲜越好”——“我爹比你爹强”固然很不错,但阿妹你看建国不过二百多年,也曾经GDP世界第一时仍然被“老欧洲”看成乡巴佬和边缘之地,现在如何呢?美利坚仍然是迎来了“黄金时代”,自由女神像和航母战斗群成为了山巅之国的“新奇观”,粗俗和浅薄爆米花和奶头乐照样变成了“时尚领袖”,不知所谓的LGBT+也能成为“文化顶流”,欧洲的“Old Money”今时今日仍然在川宝的指挥棒下瑟瑟发抖,不是吗? 因此,我认为“拼爹游戏”无论输赢都毫无意义,或者至少是意义不大。无论是舆论战还是软实力竞争,我们都有更有价值、更有紧迫性和更有效果的事情要做——我们的祖先当然是最优秀的,为什么还需要“比试一下”?对于最早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中国人来说,“西方启蒙思想”是神马玩意?对于万里长城来说,斗鸡场是什么东西?对于无敌的汉军铁骑来说,村长械斗值得多看一眼么? ——最自信最彻底的傲慢就是无视,不然呢? 最后说一句,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你没资格说你比我更“爱国”——尤其是对于不懂得或者不理解思想的重要性,不了解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只会看地摊文喊口号自嗨的人。。。说实在的,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确实不能理解这种拿“无知当光荣”、“脑洞当现实”和“口号当激情”的言论,这不是精神胜利法又是什么呢? 还是那句话,无论你相信什么,请拿出实际行动——即便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挖文物查古籍,至少也要去找“(哪怕看上去)有真凭实据的文章”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然呢?富二代玩拼爹好歹还要用真金白银来砸人,还要用真钞票来点烟。。。空口白话到处大喊“我爹永远且一定比你爹强”,这算什么呢?又能得到什么效果呢? 同样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有坚持自己观点的自由和权利——既有质疑一切的权利,也有“质疑任何的质疑”的权利。。。当然,对于只懂得政治正确的人来说,“双标”永远都是只有别人才会犯的错,不是吗? |
100%(1)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21条评论 |
|
![]()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