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股票论坛>帖子
在扭曲的年代,根据数据炒股可信度越来越低,但有一种数据不是联储能扭曲的
送交者: 道友 2011-11-03 11:49:24 于 [世界股票论坛]
人越来越多,自然资源越来越少。
   
今年的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

    地球之殇:载不动几多愁

    联 合国有关机构预计,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如果出生率略高于预期,世界人口届时有可能突破150亿。地球是人类的家园,随着人口增加,过 度开发和利用土地,科学家们对地球环境设定的九大安全防线中,生物多样性丧失、氮与磷污染和淡水枯竭等几项地球底线正濒临失守……

    生态信贷短缺挑战人类未来

    世 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08》中警告称,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需求已经超出了地球生物生产力的近1/3,全球正走向生态信贷短缺的未来。世 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詹姆士·李普在序言中写道:“生态信贷短缺是全球性的挑战。全球3/4的人生活在生态负债国(国家的消费超出了本国的生物承载力)。因 此,大多数人都在通过利用或者日益透支异地的生态资本,来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

    生态足迹超出生物生产力

    《地 球生命力报告2008》指出,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是以人类对生物圈提供资源和吸收废物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海洋的面积来衡量,生物生产力(biocapacity)是以地球的生产性面 积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用于生产食物、纤维、木材等消费品所需要的耕地、放牧地、林地和渔场的面积,加上吸收使用能源排放的废物和提供基础设施 的面积总和。2005年全球生态足迹是175亿全球公顷,人均2.7全球公顷(全球公顷指与全球生物生产力平均值相等的一公顷面积),全球生物生产力为 136亿全球公顷,人均2.1全球公顷;生态足迹超出生物生产力近30%。在过去的45年中,人类对地球生物圈的需求增加了一倍多。使用化石燃料和开发土 地排放的二氧化碳,是人类生态足迹的主要部分,2005年人类碳足迹比1961年增长了10倍以上。如果继续现有的模式,到21世纪30年代初,我们需要 两个地球供应的商品和服务。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2010年10月13日发表题为《停止劫掠地球吧,否则20年后人类需要两个 地球》的文章援引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人类劫掠地球资源的速度是资源置换速度的1.5倍,而挥霍无度的西方生活方式对赤道地区的破坏最为严重。根据伦敦动物 学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两年公布一次的《地球生命力报告》预测,如果人类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开发土地和海洋,那么到了2030年,要想生产出足够的食物、原材 料和水资源,并吸收掉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人类需要两个地球才能生存。这份报告估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自1966年以来翻了一番。报告指出,英 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在全球排在第31位,平均每个英国人需要五公顷土地,高于全球人均三公顷。如果全球人口对地球的需求和英国人一样,那么人类需要2.75 个地球才能生存。

    地球能支撑三个美国吗

    《泰晤士报》的文章指 出,富裕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耗量是发展中国家的五倍,西方消费者的消耗依靠的是世界贫穷地区资源。饮食结构是决定一国生态足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美国人均每 年消费113公斤肉类食品,中国和印度人均每年消费肉类食品分别为45公斤和不到4.5公斤。伦敦动物学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的报告测算,到2050 年,如果届时全球92亿人口都吃典型的马来西亚饮食,人类只需要1.3个地球;如果全球人口都吃意大利饮食,那么人类可能需要近两个地球才能生存。

    美 国《纽约时报》2011年6月6日刊登泛亚洲智库全球未来研究所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程子俊题为《地球能支撑更多的美国吗?》的文章认为,如果除美国之外, 再多两个规模和它一样大的巨型经济体,地球承受的压力将会变得无法想象。为此,亚洲应进行有节制的消费,将资源管理作为一切政策决策的中心。作者为什么强 调“亚洲应进行有节制的消费”和“将资源管理作为一切政策决策的中心”呢?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回归亚洲,特别是中国、印度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资源消耗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按照现在趋势,全球经济产出在2005年至2050年间将 增长六到七倍,亚洲G D P将从现在的30万亿美元增至230万亿美元。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2050年,印度经济规模也将 与美国经济规模一样大。以能源为例,如果中国和印度人均消耗能源量与美国一样多,那么他们的电力消耗量将是美国的14倍。即使亚洲人将他们的能源消耗限制 在相对较低的欧洲水平,他们的电力消耗量仍将是美国目前水平的八至九倍。

    程子俊提出的“地球能支撑三个美国吗?”,除美国外, 就是中国和印度。2008年,美国人口3.04亿,中国13.26亿和印度11.4亿,三国人口达28.7亿,占世界人口66.92亿的42.9%。以汽 车业为例,汽车业始于1886年,到2006年世界汽车保有量达到9.2亿辆,汽车运行既消耗大量能源又排放大量二氧化碳。1950年,美国平均家庭已拥 有一辆汽车,2006年,美国已拥有2.44亿辆汽车,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不到5%,而汽车拥有量占世界的26.5%。到2009年,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 11辆汽车,相当于美国1911年水平。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主编的1998年世界状况报告指出:“如果中国继续沿着以汽车为中心的道路向前发展, 并以西方工业化国家和日本为模式,如果每人对汽车的占有和汽油消耗达到美国水平,中国每天消耗石油将从1996年每天6400万桶增加到8000万桶。” 英国《卫报》网站2009年3月24日援引澳大利亚一位汽车专家预测:如果印度的汽车拥有率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全世界在40年内将拥有30亿辆汽车。汽 车运行产生的二氧化碳已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0%,越来越多汽车运行所需燃料从何而来?它们对环境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透支使用加快地球“失血”

    矿 藏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18世纪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以来,各国已经消耗大量矿产资源。据统计,仅20世纪100年来,世界各国已消耗 1420亿吨石油,78万亿立方米天然气,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钢),7.6亿吨铝和4.8亿吨铜以及大量其他矿物资源。埃克森美孚公司总裁杜 勒森2005年预计,全球对各种能源的需求仍将以年均1.7%的速度增加,到2030年日需求量将从目前的约2.2亿桶油当量增加到约3.35亿桶油当 量,约是沙特阿拉伯石油产量的10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仍是世界主要能源供应来源,约占能源供应的60%。香港《亚洲时报》在线2005年5月17日发表 美国罕布什尔学院和平与世界安全问题教授迈克尔·克拉雷题为《激发新的战争》的文章认为:“对未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竞争性寻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激烈过, 在为赢得对外国重要能源资源控制的竞争中所投入的资金以及外交和军事力量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多过。”文章指出“随着许多国家政府官员们受到要求无论以什 么代价满足他们国家能源需要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今后若干年内,争夺能源的斗争只会变得更加激烈。”

    过度开发和消耗矿藏资源特别 是大量消耗油气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和导致大量物种灭绝。英国广博公司网站2011年8月23日援引科学家对全球物种的最新推断,自然界共有约870 万个物种。旨在拯救地球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2010年10月18日在日本名古屋开幕,与会科学家们指出,现在地球上平均一小时就有 一个物种灭绝。这个速度是自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以来最快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在开幕式上指出,世界“无法再承受”自然生物的继续消亡 了,“我们正在摧毁地球生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下属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0年公布报告指出,自1970年以来,全球野生动物数量已减少31%,活珊 瑚减少38%,各种红树种植物和海草减少19%,全球3/4的渔场已资源枯竭。《今日美国报》2010年10月称,全世界68亿人口到2007年已经消耗 掉地球50%以上的生态资源。英国《自然》杂志预计,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 “快1000倍”。

    2011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过去占世界人口不到 20%的发达国家消耗了全球80%的资源,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走新的工业化之路和有效解决粮食问题。泛亚洲智库全球未来研究所创始人程子俊提出,与 上次工业革命不同,亚洲必须开启新的工业革命。“对于亚洲来说,将资源管理置于一切政策决策中心的前景并非易事,尤其是在过去几十年一直被告知繁荣只能来 自传统的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社会。然而,如果这个地区的政府能够直面这一挑战,决定我们这个世界是否拥有前途的将是北京、德里和雅加达的决策者们, 而不是欧洲和美国的首都。”法新社2011年5月18日介绍了当天约20名诺贝尔奖得主向联合国一个特别委员会递交的《斯德哥尔摩备忘录》,呼吁全球领导 人采取紧急行动拯救地球、确保全球可持续性。“备忘录”指出,在这个时代,地球身上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不是由自然现象,而是由人类行为造成的,建议采取一系 列紧急而影响深远的行动,使决策者和各团体为了子孙后代成为积极的地球管理者,必须“鼓励开展一场新的农业革命,在当前的农业用地上,以可持续的方式生产 出更多的粮食。”

    相关链接

    粮食武器———新鸦片战争

    随着人口增加,人多地少的国家,将面临粮价上涨甚至发生粮食供不应求危机的长期风险或威胁。而有的国家可能以“粮食武器”控制其他国家。

    20 世纪70年代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展望美国地缘政治的长期目标时说:“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美国著名经济 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的四本畅销全球的著作之一《粮食危机:运用粮食武器获取世界霸权》一书中介绍,为控制世界粮食,美国发动了“商业化农 业”、“绿色革命”、“生物燃料革命”以及“基因革命”等。作者指出,“基因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旨在控制世界粮食进而控制世界的“新鸦片战争”,在这场战 争中,美国政府是发动者和主要推手,世界贸易组织(WT O)和美国粮食巨头都发挥各自巨大的作用。

    据弗雷泽与里马斯2010 年出版的《食品帝国》一书中介绍,在美国,最大的四家肉食品企业供应市场80%的牛肉,最大的四家农场拥有美国60%的先进谷物设备,最大的三家农业公司 垄断了美国谷物及大豆出口的81%和65%。控制粮食进而控制世界的暗战正在悄然进行。

    全球耕地减少的巨大威胁

    “民 以食为天”。土地提供丰富多彩的食物,特别是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人均耕地减少和自然灾害频发,贫穷和饥饿已经成为人类的最大 悲剧。2005年7月2日,世界音乐界名流在柏林、伦敦、东京等世界八个大城市同时举行“现场八方”音乐会,大声疾呼:让贫穷成为历史!然而,五年后 2010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时,全球仍有9.25亿人因贫穷而生活在长期饥饿中,即全球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人食不果腹,每六秒钟就有一个孩子被饿 死。

    科技日报2010年4月4日刊登题为《地球还剩下几条“命”》的文章介绍,临界点研究小组认为,农牧业的盲目扩张和城市化 进程加快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一大“元凶”,气候变化以及水循环的破坏都与此有关。据统计,2001-2005年,全球耕地面积从14.1亿公顷增至 14.2亿公顷,年均增长率仅为0.15%,大大慢于近40年来全球耕地年均增长水平。到2006年,全球耕地面积明显下降,比2005年减少了945万 公顷。临界点研究小组提出的指标是:用于耕种的非冻土比例是临界点:15%;当前值:12%;评估:21世纪中叶将达到极限。

    两千年前的世界人口仅三亿,经过一个600年翻了一番。人口急剧增加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后半期。在1959年到1999年的短短40年间,世界人口从30亿增加至60亿。

    人 口增加最快和最多的仍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10年10月20日发表的《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到 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9.09亿增至91.5亿,增加22.41亿,人口过亿的国家将增至17个。按地区和国家比较,亚洲地区的人口将从目前 的41.67亿增至52.32亿,占世界人口总数57.2%,其中:印度人口将从12.15亿增至16.14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人口将从 13.54亿增至14.17亿,退居世界第二位;菲律宾和越南人口也将过亿。非洲人口将从10.33亿增至19.85亿,是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其中刚果 (金)、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四个国家的人口都将过亿。德国《科学和政治基金杂志》2010年11月一期刊登该基金会全球问题研究人员斯特芬·安格 嫩特博士等合写题为《世界人口分为三部分》的文章划分:富有、人口老化和部分地区缩减的工业国家为“第一世界”;经济充满活力、人口发展相对均衡和城市化 继续向前推进的新兴国家是“第二世界”;人口年轻且有力增长尤其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的贫穷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2010年,发 达国家人口为12.37亿,到2050年,在接纳移民的情况下将保持在12亿的水平,其中多数国家的人口将减少,欧洲人口将从目前的7.33亿减少到 6.91亿。与20世纪一样,世界人口增长几乎完全以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为基础。到2050年,欠发达国家人口将从57亿增加到79亿,占世界人口总数 的86.3%,其中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增加一倍,从8.55亿增至17亿。

    据统计,近30年来,全球人均耕地面积从0.33 公顷降至0.22公顷。目前东亚和南亚人均可耕地仅有不到0.17公顷,非洲人均可耕地面积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0.5公顷降至不足0.3公顷。中国用 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令人不安的是,全国耕地已从1996年的19.5亿亩降至2003年18.5亿 亩。我国人均耕地从新中国成立时的2.5亩降至现在的1.38亩。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持在18.05亿 亩。但是,各种占用耕地正冲击18亿亩“红线”。

    全球人均耕地减少直接关系各国粮食供求格局和粮食安全。据统计,近几年来全球 粮食生产年均增加0.4%,而年均消费需求却增加1%左右。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011年3月18日发表该刊记者对德国巴斯夫公司负责植物保护和农业研 究的董事会成员斯特凡·马尔奇诺夫斯基采访得到的数据,欧洲能够出色地保证粮食供应,因为欧洲有钱每年都进口额外的农产品,而生产这些农产品需要其他大洲 3500万公顷耕地,这相当于欧洲耕地总面积的1/3。他认为,总体说来,现有耕地已经不够用,很多国家今天已经不能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法新社2010 年10月11日援引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和救济世界饥馑组织起草的报告称,他们收录的122个国家中,已有25个国家饥饿状况达到“惊人”水平。在中非国家 中,有3/4的人营养不良。孟加拉国、印度、东帝汶和也门五岁以下儿童体重不达标的比例都超过40%。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 计,2010年,全球玉米价格暴涨了52%,小麦价格上涨了49%,大豆价格上涨了28%。据世界银行统计,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国际粮 价上涨15%,与一年前相比飙升29%。美国利兹大学教授埃文·弗里曼与美国《波士顿全球报》编辑安德鲁·里马斯2010年出版的《食品帝国———盛宴、 饥饿和文明的沉浮》一书中指出:未来粮食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到2030年,世界对粮食的需求将增加50%,到2050年将增加56%,家禽消费将增加 90%。天气将更糟糕,米价将比现在上涨80%,30亿人将朝不保夕。

    地球负担越来越大,特别是人均耕地减少和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供应。2010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战胜饥饿”。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携手努力,相互帮助,生产更多粮食,实现人类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1条评论
  这是本坛的特色。 - n_m 11/03/11 (300)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nbsp;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