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他说:“在世界上只有一个绝对美好的人物”
送交者: 一枪中的 2025-10-28 05:02:06 于 [世界时事论坛]

范学德


十月份去中国,有位姐妹为我买了一些书,其中一本就是《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是冯增义和徐振亚翻译的,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出版。拿到书后我喜出望外,因为这是我看到的第一本陀氏自己谈自己的书。回美国后立即狂读,五百多页的书一个多星期就读完了。

我关注的是他对自己信仰的论述。

1854年二月他自述:“我是时代的产儿,直到现在,甚至(我知道这一点)直到进入坟墓都是一个没有信仰和充满怀疑的孩童……”但在我心中形成了这样的宗教信条:“它就是,要相信,没有什么能比基督更美好,更深刻,更可爱,更智慧,更坚毅和更完善的了,不仅没有,而且我怀着忠贞不渝的感情对自己说,这绝不可能有。不仅如此,如果有谁向我证明,基督存在于真理之外,而且真理确实与基督毫不相干,那我宁愿与基督而不是与真理在一起。”(第83页)

1867年他说:基督“这是人类永恒的理想。”(第215页)

1868.1.13: “美是理想,而理想,无论是我们,还是文明的欧洲,都还远未形成。在世界上只有一个绝对美好的人物——基督,因此这位无可比拟,无限美好的人物的出现当然也是永恒的奇迹。”(第232页)

1870.4.6:他写到:“《大罪人传》贯穿小说各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那个我有意无意之间为此苦恼了一辈子的问题——上帝的存在。”(第290页)

1871.5.30:他写到:“在西方丧失了基督(天主教的过错),因而西方便堕落,这是唯一个原因……(别林斯基们)在谩骂基督时从未对自己提出,我们以什么取代他。总不能以自己吧,因为我们是如此卑劣。不,他从不想自己卑劣的问题。”(第323/24页)他一再痛斥俄罗斯左翼知识分子:“有神论给我们提供了基督,即如此崇高的人的概念。如果缺乏虔诚的心情便不能理解他,也是不能不相信的,这是人类永恒的理想。”而无神论提供的不是上帝的美,而是对他的亵渎。(第215页)

1876.6.7:他写到,“基督知道单靠面包无法使人获得新生,倘若缺乏精神生活,缺乏美的理想,人就会忧伤,死亡,发疯,自杀,或者沉湎于种种多神教的幻想。由于基督本身和他的言行体现了美的理想,因而他决定,最好把美的理想播种在人们的心中,内心有了这种理想,彼此就会亲如兄弟,那时候彼此就会互助,大家也就会富裕起来。其实,如果你给他们面包,他们也许会因为无聊而彼此成为仇敌。加入同时给予美和面包呢?那样的话,人的劳动,个性,为亲人做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将荡然无存,一言以蔽之,人的整个生命,生活的理想将消失殆尽。因此最好告诉他们一个精神上的理想。”(第379页)

1878年二月:“人间没有,也不可能有另外一本书可以与之(圣经)媲美……现在请你设想一下,世界上不存在上帝,灵魂也并非不朽,(……)那么请问,我何必要好好生活,积德行善呢?既然我在世上要彻底死亡,既然不存在灵魂的不朽,那事情很简单,无非就是苟延残喘,别的可以一概不管,哪怕什么洪水猛兽。如果这样,那我(假如我只靠自己的灵活与机智去逃避法网)为何不可以去杀人,去抢劫,去偷窃,或者不去杀人,而是直接靠别人来养活,只管填饱自己的肚皮呢?要知道我一死就万事皆休了。”(第411/12页)

后来,他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一书中将这个思想集中概括为一句话:“若无上帝,孰不可为。”


0000 Fyodor_Dostoyevsky_(Shapiro,_1879)_-_4_(cropped).jpg


读着这些书信,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往事。

那是1979年夏日,我在吉林大学哲学系读书,某日黄昏,我和杨德军同学校园散步,走到一个墙角时,德军忽然停下来说,老范,陀思妥耶夫斯基太厉害了。他把人的灵魂简直就是放在油锅了,煎熟了这一面,翻过来,又煎另一面,凉了一会儿,再加进一些油来炸。从来没有作家像他这样深刻地描写人的灵魂。后来看鲁迅写陀氏的一段话:“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利的处死,竭力要放它们活得长久。”

那时,我还没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任何一本小说。但从那以后,大陆出版的每一本他的小说我都买。而《地下室手记》是到台北才买到的,“人不是一个钢琴键”,也成了我在布道中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卡拉马佐夫兄弟》则读了好几遍,耶稣“你希望人们能自由地爱,使他们受你的诱惑和俘虏而自由地追随着你。”“你要求的是自由的信仰,而不是凭仗奇迹的信仰。渴求自由的爱,而不是囚犯面对把他永远吓呆了的权力而发出的那种奴隶般的惊叹。”这两句话我也无数次地引用,用来印证上帝对他儿女的一个应许:“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耶31:3)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转折点发生在他二十八岁那年,由于在彼得拉舍夫斯基一案中遭到牵连,他被判处死刑,并拉到刑场等待处决。在《白痴》中梅什金公爵的回忆,也是他自己的回忆:“这是判决,全部可怕的痛苦也就在这确定无疑、不可避免的死亡上,世上没有比这更强烈痛苦了……也可能有这样的人,对他宣读了死刑判决,让他受一番折磨,然后对他说,走吧,饶恕你了。这个人也许能说说所受的折磨,基督也曾讲过这种折磨和这种恐惧。不,对人是不能这样的!”

得到赦免后,在写给他哥哥的信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讲述最多的是希望与幸福:“我心里没有怨恨和愤怒,此刻我多么渴望能热爱和拥抱任何一位熟人。这是一种欢欣的心情,我今天在死亡边缘与亲人告别的时候体验到了……生命是一种天赋的能力,生命就是幸福,每一分钟都可能无限幸福。青春活力,无所不在!生活发生变化,我将会面目一新。哥哥,我向你起誓,我不会绝望,而且会保持我的思想和心灵的纯洁。我将变得更好。这就是我的全部希望,我的全部慰藉……”

此后,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之一。另外一位是托尔斯泰。


0000 Vasily_Perov_-_Портрет_Ф.М.Достоевского_-_Google_Art_Project.jpg


《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中,许多地方谈到了写作,

1845.3.24  “但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已经立下誓言,就是落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也必须坚持,绝不奉命写作。奉命写作会有压力,会毁坏一切。”(第30页)

我像苦役犯一样写作。“如果不能写作,那么我必然灭亡。”(第64页)

1864.12.14 “一个作家最大的技巧便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敢于删改自己的作品,谁就前程远大。所有大作家的作品都非常精炼,最主要的是不要老调重弹或者重复众所周知的东西。”(第161/62页)

1869.3.10 我对现实(艺术中的)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而且被大多数人称之为几乎是荒诞的和特殊的事物,对于我来说,有时构成了现实的本质。(第265页)

1870.3.10 :“我一辈子都是为了金钱而写作。(但)我从来也没有为了金钱而虚构情节,为了自己承担的义务而赶时间完成作品。我只是在我头脑中有了确实想写,而且我认为是需要写的主题之后才承担义务和出卖作品。”(第282页)

1876,7,28 我从来没有在作品中把自己的信仰和盘托出,阐述自己的最后结论。(第383页)

1880.6.15 艺术中的虚构是有限度的,也是有规则的,虚构应当尽可能接近现实,以期达到是我们几乎要信以为真的程度。(第494页)

1880.8.16 我乐于创作,我投入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部欢乐和希望。(第500页)

这些对于我的写,帮助极大。

书信中还有许多宝贵的话,我留在附录中了。

 

2014.11.6 初稿于芝加哥

2025.10.27 重写

 

0000 58c335bd5deca83f8ee6aae.jpeg


附录:

1839.8.16:“我的心灵对原来狂热的激情已格格不入。心灵中的一切很平静,就像隐藏着深深秘密的人的内心一样;我能根据一些作家的作品研究人物,我生活的最好时光便是和它们一起自由而欢乐地度过的。人是一个谜。需要解开它,如果你一辈子都在解这个谜,那你就别说浪费了时间。我在研究这个谜,因为我想成为一个人。”(第16页)

我有一个可怕的弱点,自尊心和虚荣心无比强烈。我太容易冲动,病态的敏感。我的性格是病态的。十分狂热,在一切方面总是走极端,一辈子都漫无节制。(第64页)

1870.8.29 : 没有痛苦便不可能理解幸福,理想要通过痛苦才能达到,就像金子要经过炉火的冶炼一样,天堂要努力才能达到(第300页)

1871.4.28: 我不是一个卑鄙的人,只是一个狂热的赌徒……折磨我十年之久的可恶的幻想消失了。十年来总是幻想赢钱。(第317/19页)

 “俄国使命的最终本质,这一本质就是,向全世界显示全世界从未见到过的俄罗斯基督,而俄罗斯基督的根基就存在于我们亲切的东正教之中。”(第271页)

1873.2: 一条不可动摇的历史法则,即一个民族一旦丧失了对于自己在世界上的作用的自豪感,我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无法为全世界的利益留下某种特殊的东西。我们忘记了,所有伟大的民族正因为‘自命不凡’才表现出巨大的力量(第337页)

1873.2.26: 我的目的和想法是:社会主义既是有意识地又是糊涂透顶地,既是冠冕堂皇地而有卑鄙下流地腐蚀了几乎整整一代人……社会主义与基督教是水火不相容的。(第338/9页)

1875.6.22 : 我读《约伯记》时几乎感到病态的喜悦,我往往放下书,在房间里来回走一个小时,几乎要留下眼泪,要不是译者所加的那些蹩脚的注释,我真会感到十分幸福。。这是我一生中最初看到的令人震惊的书之一,我当时几乎还是个孩子。(第368页)

1880.8.18: 美的感受在童年是绝不可缺少的。读司各特,狄更斯,堂吉诃德,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歌德(第16页)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