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论坛 | 时事论坛 | 汽车论坛 | 摄影论坛 |
股票论坛 | 游戏论坛 | 音乐论坛 | |
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
用举例推演的方式解析蒙代尔三角 |
送交者: 一枪中的 2025-09-28 01:56:50 于 [世界时事论坛] |
五人墓碑記 之前还未注销国内所有账号的时候,在与知乎网友讨论经济问题时,有个网友曾留言让我解释一下蒙代尔三角,当时只觉得这就是现实中的必然现象,就像三角形两条边的边长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的边长一样,没觉察到他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在哪里,后来注销了账号,也渐渐忘了这事。 前几天归纳完各国货币发行、外汇市场等内容之后,下一步原本准备探讨各国反腐制度和实际清廉情况,发现这个问题有点难整,三哥、菲律宾、泰国这些东南亚腐败民主国家为何会这样,原因太多太复杂,特别是三哥,有民选制度、有反腐制度、有独立的司法系统、还像发达国家一样有媒体监督,但三哥现实中就是一个所有官僚阶层都默认腐败的过度,民众们即使对这个贪官不满,用尽各种手段换了一个新的上来(大部分情况贪官就可以安全卸任),也同样是个贪官,甚至可能比前任还贪,感觉破局的难度甚至比中共都难,中国只需要中共下台,香港、台湾从贪腐到清廉的历史都可以让人对中国从现在的全民贪腐变成清廉社会抱有很大的信心,三哥真是把我给卡住了,卡壳之间偶然想起了之前网友的问题,突然明白了他想问的是什么,就写一篇回答吧。 这位网友实际问的是,为什么会存在蒙代尔三角这种现象,回答他的问题就像是证明三角形两边之和必定大于第三边这个命题,这里就用举例推演的方法来叙述一遍为何会出现蒙代尔三角这种现象。 先贴个维基百科的定义,学名三元悖论(Mundellian,Trilemma),又称不可能的三头马车、三难选择、不可能三角、蒙代尔三角或不可能的三位一体(Impossible trinity),是国际金融学中的原则,指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完成下列三者,三者最多可以选其二:资本自由进出(Capital mobility)、固定汇率(Exchange rate)、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维基百科里还有一个词条解释为什么不可能,虽然没什么错误,但是过于文绉绉,不够形象,让读者不太容易理解。 推演开始。 先假设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资本自由进出这一块默认两国都允许,也都有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两国央行都很正规不像三哥那么狂野。 第一种情况。两国的货币双方都认可,仅指汇率市场上的认可(且汇率市场上没有投机者,汇率市场的供需完全来自于两国的贸易需求),设定两国的出口商只接受本国货币(如果接受对方货币,那就复杂了,推演起来很麻烦)。那两国要进行贸易,进口商需要先去汇率市场上将本币兑换成对方的货币,再进行交易。不管最初的汇率市场怎么形成的,就当是上帝创造的吧,设定两国货币是1比1的固定汇率, 那两国要都保持三个条件都一直稳定存在,在贸易量上双方的进出口额就必须相等。如果不平衡,就会导致外汇市场上的供需发生变化,比如变成A国进口商需要3亿B国货币用以进口B国商品,而B国进口商却只需要2亿A国货币用以进口A国商品,外汇市场上的供需对比是3亿对2亿,那这个1比1的汇率怎么维持?自由市场汇率必定会变成1比1.5才能让平衡继续,这就把三个条件之一的固定汇率给打破了。这个推演分支并不涉及到三角,反而牵涉到特里芬两难,这里先将其作为前提条件提出来。 如果假设两国之间的进出口额刚好就相等呢?那两国之间的1比1的固定汇率是不是就可以保持住了?我们来看三角的另外一个条件,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假如A国决定将本国的利率从5%到10%(写高点),那B国该怎么办,B国想保持1比1的汇率,就必须也跟随A国将利率从5%提高到10%(这就等于只能选择资本自由进出和固定汇率两项,放弃了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如果B国坚持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就是不提高利率的话,那B国就会有很多资金流向A国赚那多出来的5%利率带来的利润,这就会导致外汇市场上B国货币供给增加,市场的供需发生改变,那汇率就保持不住了,B国选择资本自由进出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就铁定因为自由市场的供需原则而被打破。当然,B国也可以进行资本管制,想在外汇市场进行换汇先得问政府同不同意,那就可以保住固定汇率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这两项。 第二种情况。A国认B国的货币,B国不认A国的货币,也就是B国货币是世界货币,A国货币不是,这种情况更贴近当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之间的实际情况。那两国要进行相互的贸易,需要A国先出口商品从B国换回B国货币,再用换回来的B国货币向B国进口商品,也请上帝出马将两国最初的贸易搞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成熟的两国交易现状,也设定两国的货币兑换比例是1比1。 同样来推演下外贸市场上不平衡会引发什么情况,每年A国需要2亿B国货币向B国进口商品,而B国却要花3亿B国货币从A国进口商品,那A国就拥有了3亿B国货币,这样,A国只需要花2亿B国货币,剩下的1亿作为外汇储备存在了A国央行。随着一年年过去,A国储备的B国货币越来越多,B国本国的B国货币就源源不断的被A国吸走了,特里芬两难就又来了,先不管这个难题。A国要B国货币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找B国买商品吗,在上述前提下,多余的B国货币对A国能有什么用呢?没有任何用处,如果A国真这样每年存1亿B国货币却花不掉,且每年这个总量还在不断增加,那这不就是妥妥的B国拿货币这种“废纸”换A国实打实的商品财富了吗,A国是B国的亲儿子么? A国不想被B国这样占便宜,要么加大对B国的进口额度,让两国贸易变成3亿对3亿,达成平衡,这个好理解。 要么A国的外汇市场两国货币的汇率就得变成1比1.5,这个较难理解,因为在“A国认B国货币,B国不认A国货币”的前提条件下,只有A国有外汇市场,B国不需要有(现实中当然会有,这里以最简单的模型来解释比较方便),这个外汇市场是供A国的进出口商和A国的央行兑换B国货币的。A国不想让B国印钱占自己便宜,第二个方法是让本国对B国的出口商品涨价50%,也就是原来卖你2元B国货币的,现在涨价到3元B国货币,这就变相等于A国货币对B国货币升值了50%。请忽略A国货币在A国本国的通胀,默认A国商品的以A国货币标价的售价不变,不然就又复杂了,不利于理清最基本的推演逻辑。 也就是说,只要两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那两国货币的汇率也必定基于贸易不平衡这个事实而改变,两国守不住1比1的固定汇率。同样这个推演分支也不设计蒙代尔三角,也是作为前提条件提出来。 继续假设两国贸易平衡,蒙代尔三角能保持住吗?与上一种情况同理,当B国利率提高时,想保持固定汇率,A国也必须得跟着提高利率(这就是选择了资本自由进出、固定汇率,就必须放弃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不然B国的货币同样可以直接进入A国的外汇市场换成A国货币,多赚那5%利率带来的利润,直接改变外汇市场的供需状况,自由市场下的汇率也就被打破了,A国选择资本自由进出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就铁定因为自由市场的供需原则而被打破。选择固定汇率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进行资本管控,现实中的中国就是这样,央行说的那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可以看成是个幌子,而实际上是每天由央行决定数值的固定汇率,具体的数值(变化或者不变化,变化多少)也由央行全权决定,关键在于中国进行资本管制选择了另外两项。 第三种情况。两国都不认对方的货币,这就跟蒙代尔三角无关了,两国要进行贸易,只能以物易物了。 那三个选项只选择一项,另外两项都放弃行不行?那当然行,蒙代尔三角表达的是最多只能选择两项,你自愿只选择一项当然没问题。而在现实中,如果一个国家自身经济出现问题,即使只选择两项也可能维持不住,以上一篇文章介绍的英镑黑色星期三为例,英国是选择了资本自由进出、固定汇率两项,放弃了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跟随德国马克加息而加息,但国内经济衰退需要降息刺激经济,然后被索罗斯一顿教育后,乖乖的放弃了固定汇率,选择了资本自由进出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两项。也就是说蒙代尔三角说的最多只能选择两项,不代表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两项,选错了也不行。从历史经验来看,固定汇率这个选项,只有像香港那样严格实施联系汇率让外汇储备100%覆盖本币供应量的,才可以选择并且守住,也就是在货币的发行阶段就得遵守固定汇率。 蒙代尔三角是一个确定的规律,不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 上面两次提到特里芬两难,对于这个难题,我多次思考,始终觉得是个无解的难题,提到这个就想起我在知乎内部见到一个博主宣称特里芬两难早就已经解决了,这种研究经济的思路我是非常不认可的,经济是个混沌系统,只能事后去总结归纳,不可能事前精准预测,但偏偏无论墙内墙外,研究经济的大多是这种自视极高的自大狂,想跟他们深入交流以给自己找灵感、找思维突破方向几乎做不到。且非常多的经济博主们研究经济特别喜欢走预测这条路线,想通过研究经济让自己拥有强大的赚钱能力,而这类经济博主粉丝还特别多,看来人人都想轻松的发财,结果就是经济博主们通过这些想发财的粉丝们,自己的确达到了赚钱的目的,看来大众真是因贪婪而导致的愚者居多啊。研究经济学跟赚钱毫无关系,投机学倒是靠点边,可投机学目前有几个让普罗大众都认可、奉为神明,且真的能通过学习他们让自己复制他们成功的呢?醒醒吧,钱不是那么好赚的,任何一门专业技术能力甚至是赌博技术(投机学貌似可以归为赌博技术一类?),都比研究经济学更容易赚钱,研究经济学如果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直接赚钱能力(培养信徒赚信徒钱不算,这种算诈骗能力?),那这路子一开始就走歪了。对于这类现象实在是忍不住,在此吐槽一番。 再说回特里芬两难,这个世纪难题虽然无解,但这么多年,全世界各国也是这么过来的,貌似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难道说特里芬难题的解决角度并不在于难题本身?以美元为例,虽然货物贸易逆差巨大,不过服务和金融顺差不小,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货物贸易逆差的数额,但即使这样,美元确实是每年都在流出,各国也都喜欢对美元进行储备。按上文所说,某个国家储备美元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找美国买商品(货物和服务都包含),虽说美元也可以找美国之外的国家买商品这个现状可以掩盖或者说延缓各国找美国买商品这个最终目的暴露,但当各国都储备了足够的美元之后,这个问题最终还是会暴露,那结局会怎样呢? 终极结局大概是美国恢复贸易平衡(无论是美国真的增加出口商品数量,还是美元贬值达成如上文所说的交易商品的货币额平衡),接着各国储备的美元逐渐回流美国,美元丧失世界货币的地位,也不再有新的世界货币,各国间的贸易及牵涉的货币、汇率之类完全由贸易及相关市场本身决定;另外一个是美国增加美元供给,但这只能延缓终极结局到来的时间,且如果美元增加供给不规范让世界觉得有损美元信用,那市场中的美元就会相应贬值(比如08年),现实中就是这样,但现实中其他国家的货币比美元更加不做人,目前还是美元信用最好、接受度最高,以这几十年的历史来看,只要不爆发大战,美元还能长期保持世界货币的地位。 越想脑壳越疼,写不下去了。世界真的需要一个世界货币吗?世界上的美元(美国以外)是否达到某个数额或者说比例,实际上就不会再增加需求了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有一个像美元这样的世界货币倒也不是什么坏事,美元要是将来极度不做人(比如变成MAX版的三哥),那市场自然就会淘汰美元,选择信用最好的那一批货币。唉,接着想吧,有新突破了再接着写。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