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预制菜在中文媒体中,这两三年预制菜名声日差,虽然日渐大流行,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和解放后的香港。 本来,各传统菜系中包括粤菜,都有相当比例的预制菜,例如各种腌制的,长时间炖煮焖烤的等等,必须预制,例如扣肉,各种牛羊腩煲,卤水食品等等,上菜时用各种方式加热即可, 有的隔餐翻煮更好食。 北京鸭9成的工序都是预制的,剩下一成,顾客点菜后才开始做。 只是近几年,出于各种原因(省略一千字),预制菜泛滥,主要是非传统,基于成本考虑和基于科技狠活的预制菜:既不好食,也不健康,乃至有害,更破环了饮食业的生态(省略一千字),即使符合我国为大众制定的饮食法例。 这也蔓延到西方国家的唐餐馆。我发觉若干我常去粤菜馆不如以往好食了。例如其中一间在商场电影院门口,电梯旁边的旺铺,一次是厨师失手,两次是我不好运又遇着厨师失手,三次的话,是待客之道的缺失,没有下次了。此铺也冷清了,但生意不差,因为主要做外卖,堂食也少唐人,主要是粗鲁不识食的西人。 好食的餐厅,刚开门就半小时内就坐满一大半,不好的,最旺的时候也冷清,鬼佬也骗不了。澳洲白人的嘴也有广府人一半叼。 因为好的选择少了,我多食了日本餐,特别是回转寿司,食材新鲜和工序透明。只可惜日本餐天然品种少,因为食材和烹饪方法有限, 预制菜不是问题,而纯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科技狠活会引致重大健康问题。以预制代替传统现做且当大厨现做价卖是另一个商业诚信上的问题。
粤菜与预制菜传统预制菜在粤菜中的比例应该是在四大菜系中比例最小的。 粤菜大排档或大排档风格的粤菜馆是最难被非传统预制菜渗入的。例如最普通的干炒牛河,由各种新鲜食材,包括牛肉,通过差不多十道工序,其中四五道是分开炒各种配料,才有相应的色香味俱全包括锅气。一定要大火大锅小份量炒才够锅气,而锅气是稍纵即逝的,只有5到十分钟的生命。而合并两三个单一齐炒,锅气是不够的。各配料大份预先炒制的放几个小时,真正广府人是不收货的,即使爆炒发生在后厨而不是开放透明厨房。 至于香港的中餐馆,包括粤菜的,自香港2020年解放后,各方面的服务素质大面积深度塌方,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和后果。广州,佛山,南海,番禺和顺德等,还OK,因为厨师,领班和侍应基本以本地人为主,以差劲食品得罪街坊实在不好意思。 中文媒体常吹在广东有什么海底捞和小龙虾如是种种很流行,应该是那些在广东居住的北方人中流行。广府人不会拒绝,但只会偶尔试下,转换口味而已。
以现做重获资深食客的欢心开高级餐厅的商业风险甚高,特别是在我国近几年消费降级的大势下。所以,粤菜大排档是旧路新径。 各地大排档菜谱各异,而粤菜大排档以炒制,白灼,煲仔为主,讲求食材新鲜,现做为主。预制而流行的,大概有鱼蛋牛腩之类。 粤菜大排档从来都流行,只是不常作为正规餐厅特色,而多做街坊生意。 餐厅取名候选以镬为主。镬专指炒锅。
又一镬---源自粤语常用词。原指某人闯祸不久后,又闯祸。 每一镬 香一镬 镬镬新鲜 -- 一个粤语的俚语,它通常指“事情接连发生,每次产生的后果都比较严重,或是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需要立刻处理的新问题”。 大镬小炒 够晒镬气 / 够镬气 -- 食物的味道和口感非常好,带有炒锅特有的香气和焦香风味。这通常形容粤菜中通过猛火快速翻炒而形成的色、香、味、形俱全的烹饪效果,是厨师技艺和火候掌握的体现。 炒大镬 -- 粤语俗语,意为激烈地争吵或发生重大冲突。它比喻争吵得非常激烈,如同炒菜时锅里的东西翻腾不止,并且常常会引爆出意想不到的后果或揭露内幕,造成严重的事态。 镬气 -- Wok Hei 爱好各国饮食的西人也明白。
这里用一些带有负面意义的粤语的俚语作品牌名,是符合广东人搞笑幽默的传统。 资源管理
不需大厨,只需热炒厨师,一到10人镇店,透明厨房,一字排开,即点即炒。 若厨房因室内限制而不能全透明,可用CCTV,顾客可看到自己所点的菜的炒制过程。 尽量天天进货不存货。宁愿沽清而提早收档。
基本运作要求一单一锅不并单。 蔬菜类不时不食。如春夏通菜,秋冬菜心和芥兰。四季有番茄西兰花和椰菜花白菜之类。
招牌菜:
干炒牛河 炒贵刁 星洲炒米 各种炒面 各种炒饭 炒菜心,通菜,芥兰,西兰花,蒜蓉,姜汁,沙茶,牛肉 炒蛋,结合虾仁,牛肉,韭菜,韭黄,番茄
参考: 《候镬篇-粤厨宝典》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0%99%E9%95%AC%E7%AF%87-%E7%B2%A4%E5%8E%A8%E5%AE%9D%E5%85%B8/12323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