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六十岁活埋是古代中国对世界和人类发展所做出的最伟大贡献
送交者: 三把刀 2025-09-21 03:21:27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席琳

中国人的历史,数起来上下五千年,但是从古到今,中国对世界文明和人类发展的贡献屈指可数。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瓷器、茶叶、丝绸之外,就是女人小脚,男人去势,到了清朝,又增加了旗袍和辫子。至于人见人爱的鸦片烟枪和鼻烟壶,以及传说中的木牛流马和地动仪,都是拾人牙慧上不了台面儿的洋泾浜,不值得一提。


可是有一项,就是六十岁活埋,不知是在哪一朝帝王的时代发明了的,是对世界和人类发展所能做出的最伟大贡献。设想如果康熙皇帝六十岁就被活埋了,那么勤政而又高雅的雍正就能提早接班,会把景德镇的瓷器烧得更加玲珑剔透。乾隆六十岁被埋,前清就能停在康乾盛世的高端,而不是留下十全武功的笑话。至于后清的老逼养的若在六十岁被埋,三反五反就停在了初级阶段,大国的老百姓少饿死整死六千万,连小红书都可能改名《小土坑》了。再说那位光腚,刚登基仨月就被活埋了,那么后清国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根本不是当今四面楚歌的光景!


六十岁活埋的发明,有人说始自秦汉,也有人说始于宋元。根据《礼记·坊记》中最直接的文字记载:


  •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处。有不粒食者矣。中国之为言也,以其居四方之中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以六十弃于沟壑者,有以七十而活埋者。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这是史书中最早明确说要六十弃,七十埋的地方,所以先人六十岁活埋的这项发明创造,应该发生在秦汉之先,四大发明之前的朝代。


1758393119690060.jpg


因为到了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在《曲江二首》这首诗词里曾经开始抱怨说: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在之前的先秦两汉文献里,确实也有类似人之寿命稀少,七十难得的说法,比如孔夫子在《论语·为政》中,就有论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但没有直接的成语化,因此就不能够琅琅上口,深入人心。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然而,隔壁胡僧老王家那个不怀好心的怂孩子,不断地教唆我们的光腚皇上得意忘形手舞足蹈地大声说,现在的人七十岁还只是个孩子,随着器官不断移植,会不忘初心跟党走,越活越年轻,活到一百五十岁,直到永生。因为历史上最孜孜不倦想长生不老的,是秦始皇那老儿,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记载派徐福带数千童男童女,去海上寻药,结果是一去不返。


  • 方士徐市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臣请齐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可是早在先秦文献《左传·昭公二十年》这本书中,邾莒大夫巫臣就对楚灵王说过:老而不死,是为贼也。所以最早的国贼,非秦始皇莫属。不过,若说这六十活埋的制度,仅仅是出于残忍,那就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它简直是古代版的社会养老保险顶格清算,让不劳而食的老头老太,活到六十岁便自动清退,既减轻了财政压力,又避免了后代子孙的赡养负担。正所谓千秋大计,埋人第一。


想象一下,若欧洲的路易十四也被强制在六十岁那年埋入凡尔赛宫后花园,那么法国的宫廷财政就不会因他的奢靡而崩盘;若拿破仑在六十岁被活埋,那么滑铁卢的惨剧就不会上演,巴黎街头就能少多少流血啊。


这项发明若能推广于全世界,人类文明史就要被改写:亚里士多德不用絮叨那么多晚年逻辑,苏格拉底也不用被逼喝毒酒,反正六十岁时大家都得下坑;甚至莎士比亚写到《暴风雨》时正好年满六十,活埋以后,免得后人费劲考证他的真伪。


这一项发明若能传之于后清,真可谓是祖宗积德,子孙沾光。朝廷就不用费尽心机强制推广那种缺德的计划生育,因为人口自然控制:每一代人上来,等六十岁一到,哗啦啦整批往坑里填,地里冒出的粮食正好够地下缺口。若当年此制早行,则四九年之后的干部们一个个熬不到耄耋之年,自然不会出现上寿无德的奇观。多少八九十岁还在批示文件的总设计师和高龄元勋们,六十岁就该乖乖下土,不会再霸占年轻人的官位,也不会有人需要编造老骥伏枥,志在一百五十岁的颂歌。


更妙的是,养老金问题迎刃而解。什么延迟退休、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全是多馀。朝廷只需颁一道圣旨:六十入坑,七十免谈,从此财政赤字一扫而光。户部的银子不用发养老金,拿去修皇家花园、修龙舟、建石牌坊,修更多更大的陵墓皆可。


而且,六十岁活埋还有另一大好处:能大大激发社会生产力。人人都明白自己只有六十年的限额寿命,活一天就少一天,所以个个加班加点,赶在活埋之前立功立业。诗人会更快出全集,科学家会更早交论文,商贾会更拼命赚银子。正所谓坑期逼近,创新加速。


可以想见,若后清真正继承了先祖的这一伟大发明,那么中国便会成为全世界最年轻、最高效、最没有负担的国家。所谓活到老,干到老”口号,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句大实话:六十入坑,子孙无忧。



有人会说,这么一来岂不是削减了文明的积累?错!六十岁活埋的伟大意义,就在于它逼迫人类在有限的寿命里高速产出。二十岁要立志,三十岁要成家,四十岁要建功,五十岁要传世,六十岁必须躺平于黄土。如此一来,每个人都是短跑健将,不会混日子,也不会像川普和光腚皇帝们那样,让人称作老而不死是老贼了。


所以我斗胆推测,若未来考古学真正挖出六十岁活埋的实物证据,必将改写人类发明的世界排名。金字塔、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统统靠边站!古代中国人发明的六十岁活埋,才是人类自我淘汰、自我优化、自我革新的至高智慧。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