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灵光下的阿西西——宗教改革500周年纪念之旅
送交者: 三把刀 2025-09-21 03:11:06 于 [世界时事论坛]

湮灭之城

图片1.jpg

意大利田园风光

 

倘若要问,此次游历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相信大部分同行之人的回答一定是:阿西西!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意大利中部小镇。

吸引人们的,也许是前往阿西西途中美丽的田园风光,也许是阿西西古朴原始的小街与建筑,当然更是那日天空中极富变化的美丽光影……

但或许这些都不重要。                       

图片2.jpg

油画般的意大利田园风光


图片3.jpg

罗马至阿西西途中景色

 

告别罗马沿公路一路向上,在脱离了城市喧嚣的同时,意大利中部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据介绍,此时节并非最好的季节,否则美丽景色更会令人流连忘返。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当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镇佛罗伦萨,而阿西西,是我们的途经之地,也是当天300公里路途的中点。

回想起来,阿西西真正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那里的一种久违了的氛围——平和淡定、质朴真诚、乐观友善、信仰坚定。在你所遇的一张张充满喜悦的脸上,分明有着一种直入心魄的满足、感动与和谐,由此产生的强烈感染成为强大的向心力,令人愉悦,倍感平安……

我想,这一切都来源于——信心、爱与盼望!

毋庸置疑,这是当今世界所欠缺的所在,也正是因为如此,阿西西让人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图片4.jpg

远眺阿西西

 

与阿西西密切相关的,是圣方济各的传奇故事和乔托的精彩壁画。前者为宗教改革提前播下了变革的种子,后者则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之父”与欧洲近代绘画的先驱。

方济各(Francis11821226),出身富甲,年少衣食无忧,号称“阿西西欢愉王子”,想来与今之“富二代”无异。其父渴望他晋升名门,遂为拥有骑士头衔而参军,不料战事中被俘,因病释放返回阿西西。1205年,方济各响应“十字军”之号召再次从军,行至Spoleto城时,忽被上帝圣言点醒,幡然悔悟。返回家乡后,抛弃所有财产甚至不惜与盛怒的父亲决裂,开始了服务于广大穷苦之人与病人的布道生涯。他的善行很快地就吸引了众多跟随者,其建立的修道院自此声名远扬。

图片5.jpg

悔改归来的方济各


图片6.jpg

乔托在阿西西教堂中的壁画:描述了方济各抛弃一切、与富有家庭决裂的一幕(引自网络)

 

乔托(Giotto12671337)在阿西西留有大量壁画,大都是表现圣方济各生平的故事,这些壁画被认为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高杰作。

方济各一生持守信仰,甘愿赤贫,言行一致,品格高尚。他凭借着坚定的信仰与来自耶稣基督的强大信心,力挽狂澜于即倒,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纯正,提振了人们对信仰的信心。他的出现如一股清新的空气,一时间令中世纪死气沉沉的天主教会如沐春风,耳目一新。方济各44岁病故,据说留给人们最后的话是:“兄弟们,我完成了我的那部分,你们该做的,基督会教你们。”

两年后,罗马天主教将他尊为圣人,其领导的方济各运动后来成为一股热潮。相传他称太阳、风、火为兄弟,称月亮、星辰、水为姐妹,他用心灵的眼睛发现世间万物的光明、美丽和生命力。曾有一书《小花》,搜集了他的多种传闻及民间故事。其中一则:一日旅行,偶见路边树上栖息着很多鸟,方济各即告同行者,“等我片刻,我要去对我的鸟儿说话布道”。据说鸟儿在他传教的时候一直围绕着他,被他的声音吸引,一只都没有飞走,一时成为佳话。

图片7.jpg

乔托《方济各向路边小鸟布道》(引自网络)

 

2000年,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圣殿及相关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图片8.jpg

盘旋而上抵近阿西西


图片9.jpg

世界文化遗产:阿西西修会建筑群(圣方济各宗座大殿,引自网络)


图片10.jpg

蓝天白云下的圣方济各大殿,远处为下层入口,弥撒大殿便设在此层

 

圣方济各宗座大殿被人们视为极具历史、艺术和灵修价值的丰富宝库。整个工程据说是按照教宗额尔略九世的意愿、在册封方济各为圣人的当日破土动工,时值1228716日。大殿共分两层,下层为罗马式风格,两年后竣工,方济各的墓室即在此层;上层为哥特式风格,1239年完成,其侧面和顶部均有壁画,被人们称为“教会的肖像”,乔托所绘制的描述方济各传奇一生的28幅壁画便在此层。

图片11.jpg

古朴整洁的小街


图片12.jpg

快乐,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图片13.jpg

经典装束的教职人员与管理者


大殿前见到了经典装束的修士,其腰间扎有一条白色的带子,下面打有三个结。这三个结大有讲究,亦可说明修道院的来历。公元四世纪,基督教被尊为国教,民众争相加入,教会逐渐走向世俗,少数信徒不愿与其为伍,避世而居,致使所谓修道院盛行。公元540年,“本笃法规”完成,主张信徒脱离世俗,持守贫穷、贞洁和顺服,这就是修士身上那三个结的来历。

而这,或许也是阿西西900年传承的独特之处吧。

图片14.jpg

灵光沐浴下的阿西西

 

我们抵达的时刻,恰逢阿西西教堂周日弥撒在即,于是有幸体验其中。随着教堂内圣歌响起,大殿外天空上出现了难得的“耶稣光”(“耶稣光”、“哈达云”均为摄影爱好者的“术语”),整个阿西西沐浴在一片灵光之中!

我并不了解天主教的弥撒仪轨,也无法听懂那些赞颂上帝的圣歌语言,但我断言,我从未听到过如此空灵纯净的歌声与音乐。至今依然记得那是一种对唱:幕后如天使之声的独唱从略显遥远的空中飘出,如同召唤。旋即,管风琴响起,伴随着舞台上众人的合唱作为回应,深远而连绵不绝。整个大殿沉浸在一片庄重与圣洁之中,人人眼中噙满了泪水,包括我们同行的人在内,竟无一例外……

或许,这就是阿西西的力量!

有人说,宗教改革是因为初代教会与信徒的优秀传统丧失殆尽,而改革之目的,就是要使教会回复到基督教最初创立时古朴、纯粹的本相。

但阿西西似乎在向人们宣告:传统并未中断,信仰依旧鲜活!这传承,不是靠着曾经如日中天的教皇威严,也不是依赖于如圣彼得大教堂那般的宏大富丽与金碧辉煌,而是如阿西西人一般的敬虔与坚守,如同一条深沉恬静的细流,在卑微而圣洁的人们当中代代相传,而且他们常常遗世独立,隐于其中,不为外界所动,也不为一般人所见!

宗教改革的种子或许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播种并结出果实!

图片15.jpg

教堂内美丽的圣歌在空中回荡


图片16.jpg

上层大殿的入口

 

走出大殿,人们再次沐浴于奇妙的光影之中!有人说,每个到达这里的人都会体验到一种特别的感受,那是一种与上帝的会晤,带着悔改的心,感受平和、美善与神圣……

图片17.jpg

阿西西灵光依旧


图片18.jpg

抱朴守拙的方济各修会


图片19.jpg

友善和谐的氛围永远不会缺乏感染力

 

离开阿西西,挥之不去的,是那空灵纯净的歌声和奇特圣洁的灵光。它们在人们心中得以持续,而且必常有常新。

图片20.jpg

俯瞰阿西西(引自网络)

 

傍晚,我们终于抵达了佛罗伦萨。夜色中汽车盘旋而上,来到这个城市的制高点进行晚餐。餐厅名为Montebuoni,位于Greve山谷的高点,门前有一观景台,可俯瞰佛罗伦萨全景。

图片21.jpg

Montebuoni门前


图片22.jpg

观景台俯瞰佛罗伦萨城市夜色

 

担任当晚主厨的Emilio Marchitti先生并非平庸之辈,他是一位有着35年以上职业生涯的综合厨师,曾经担任过佛罗伦萨市政厅的行政主厨,还两次专程赴北京,在意大利大使馆主理意大利餐!

他当晚主理的烤乳猪,据说属地道的托斯卡纳风格,而托斯卡纳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地区,佛罗伦萨为其首府。

图片23.jpg

主厨Emilio Marchitti先生


图片24.jpg

正在分酒的餐厅帅哥美女

 

(除注明外,全部图片为20171119日所摄)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