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中俄伊朝(CRINK)经济关系:合作模式不均衡
送交者: 调侃军政 2025-09-07 04:00:35 于 [世界时事论坛]

image.pngCRIN图片:PAVEL BYRKIN/SPUTNIK/AFP/Getty Images

 

周四(9  4 ),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该中心高级研究员玛丽亚·斯涅戈瓦娅(Maria Snegovaya)、副研究员尼古拉斯·芬顿(Nicholas Fenton)和蒂娜·多尔巴亚(Tina Dolbaia)的调查分析报告,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中俄伊朝(CRINK)四国的经济关系,值得一读。

提示:

  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CRINK)四国在经济合作方面面临诸多障碍,例如地理距离、制裁、相互不信任以及自给自足的目标。

 由于缺乏伊朗和朝鲜的官方数据,以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非正式贸易和影子贸易的兴起,关于CRINK经贸关系的可靠数据有限。

 现有数据显示,尽管双边协议的不断扩大、能源联系的加强以及军民两用技术贸易的不断增长,表明CRINK四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正在不断加强,但其合作模式并不均衡。

 CRINK四国还寻求整合其金融和支付系统,以通过优先使用本国货币而非美元来规避西方制裁。

 2022年后的中俄关系是推动这一发展势头的主要动力,而伊朗和朝鲜与该集团其他国家的一体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但一体化程度明显减弱。

 尽管如此,中国仍是一个谨慎的行为者,在与俄罗斯和伊朗的能源贸易中采取两面下注的态度,避免公然违反制裁规定,并面临自身经济放缓的制约。

 

引言

本简报探讨了2022年后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即所谓的CRINK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历史上,军事盟友之间的经济协调并不一致,并不一定意味着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集团。例如,二战时期的轴心国由于地理距离、战时需求、制裁、不信任以及对自给自足的关注,导致经济合作支离破碎——这些因素如今也制约着CRINK的发展。

尽管如此,能源和军民两用技术贸易的增长等迹象表明,经济协调正在增强。然而,由于数据有限或不透明(尤其是来自伊朗和朝鲜的数据),以及自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非正式贸易的增加,评估这些联系十分困难。

本简报借鉴了各种国际和行业特定来源的数据,以填补数据空白。调查结果显示,中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在能源和军民两用产品领域,但由于对制裁相关投资风险的担忧,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仍然较为温和。其他CRINK成员国的经济协调则远弱于俄罗斯。

贸易协定

中国是外交和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CRINK成员国,与其他国家保持着经贸协定。北京与伊朗于2021年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协议,该协议确保中国以折扣价获得伊朗石油,以换取对伊朗能源、交通和制造业的投资。中国还在伊朗开展了多个“一带一路”项目,并于2024年开通了库姆-义乌全铁货运列车。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没有正式的贸易协定,但自20222月以来一直保持着“无限制”的友谊——这是北京从未赋予其他国家的独特伙伴关系标签。中朝经济关系中存在一些障碍,包括北京支持2017年联合国对平壤核计划的制裁。然而,中国仍然是朝鲜的主要经济伙伴,截至2024年,中国占朝鲜官方贸易额的98%。此外,两国维持着2015年建成的货运铁路和航运连接,并在鲜为人知的元井里-圈河口岸扩建了基础设施,从而大幅提升了双边贸易额。

中国是外交和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CRINK成员

除中国外,其他CRINK成员之间的双边经济合作也日益加强。 20251月,俄罗斯与伊朗签署了为期20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CSP),涵盖银行间合作、能源投资、国防协调和规避制裁。两国还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建设一条贸易路线——国际南北运输走廊,该走廊将通过伊朗连接俄罗斯和印度。

2012年,俄罗斯还通过免除朝鲜90%的苏联时期债务,换取朝鲜在能源、医疗保健和教育领域的投资权,从而深化了与朝鲜的关系。20246月,莫斯科和平壤签署了一项包含共同防御条款的CSP,并通过向朝鲜提供粮食和资金,向俄罗斯提供弹药供应,满足两国的安全和经济需求。两国还在豆满江-哈桑边境修建一座新的公路桥,预计于2026年竣工。

尽管朝鲜和伊朗尚未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但两国间仍存在零星的合作。 2012年,两国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2019年和2024年,平壤均派遣高级别经贸代表团访问德黑兰。

在多边协调方面,由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几个欧亚国家于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SCO)于2023年吸纳伊朗加入。金砖国家是一个地缘经济集团,旨在提升“其他国家”在全球治理和金融领域的地位,使其超越“西方”,并同样实现了扩张,伊朗于20241月加入。这三个国家都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成员,伊朗和俄罗斯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即使在非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中,朝鲜仍然被边缘化,在国际治理中的参与度有限。

贸易总额

2023年,四国双边贸易额超过2550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16.6%,较2021年增长49.1%。中俄贸易额远超其他双边贸易额,其次是中伊贸易。

为了展现这一增长趋势,CSIS参考了经济复杂性观察组织(OEC)提供的详细全球贸易数据。分析时间段涵盖2010年代初期,即2014年俄罗斯首次入侵乌克兰之前,以此作为基线,并考虑了2022年之前几年发生的重大经济动荡,包括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放缓。

如图1所示,中俄贸易额随时间显著增长。 1997年至2007年,由于莫斯科的经济仍以西方为导向,中国在俄罗斯贸易中所占比例不到10%。这种情况在2008年后开始转变,但即使在2014年入侵乌克兰之后,俄罗斯仍然优先考虑经济主权,并谨慎避免过度依赖中国,导致进口量仅略有增长。然而,2022年的全面入侵标志着一个转折点:西方制裁切断了关键的供应链,迫使莫斯科转向北京,因为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制裁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国家。

12010年至2023CRINK双边贸易总额(百万美元)

image.png

来源:CSIS 根据 OEC 数据计算:https://oec.world/en

 

2022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俄罗斯重要的经济伙伴,为莫斯科的军事能力提供直接和间接支持,有时甚至取代此前依赖西方经济体的整个行业。例如,在汽车行业,中国目前生产了俄罗斯约90%的进口新乘用车。自入侵乌克兰以来,中俄贸易结构一直围绕着俄罗斯出口能源,中国出口机械、运输设备、化学品和纺织品。2022年和2023年,双边贸易额均实现了近30%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900亿美元和2401.1亿美元)。中国海关数据也显示出类似的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额较2022年增长了46.9%,较2021年增长了64.2%

在中国成为俄罗斯主要贸易伙伴的同时,俄罗斯在2020年至2024年间在中国贸易伙伴中的排名也从第13位上升至第7位。这种关系是不对称的,莫斯科对北京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北京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据OEC的数据,2023年,在中国2.1万亿美元的进口额中,俄罗斯仅占1290亿美元(6.1%),在中国3.41万亿美元的出口额中,俄罗斯仅占1100亿美元(3.2%)。相比之下,俄罗斯出口总额的32.7%流向中国,进口总额的52.8%来自中国。随着石油出口的增长以及俄罗斯对中国技术零部件的依赖程度的提高,这种不对称可能会加剧。俄罗斯是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国也是俄罗斯的合作伙伴。

近几个月来,中俄贸易保持可观的规模,但在某些领域出现停滞或下降的迹象。例如,2024年,两国双边贸易增速放缓至仅1.9%,为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为1064.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9.1%。这种转变可能反映了多种因素:(1) 随着中国商品逐步替代西方进口产品,俄罗斯市场已趋于饱和;(2) 近几个月来俄罗斯整体经济陷入停滞;以及(3) 中国企业对潜在的二次制裁日益谨慎,尤其是在对俄军民两用产品出口方面。

与持续报告海关数据的中国不同,俄罗斯、伊朗和朝鲜并未公布海关数据,导致贸易数据有限且不可靠。OEC没有伊朗与朝鲜贸易的最新数据,尽管可能存在漏报,但双方贸易额似乎微乎其微。例如,2018 年,伊朗向朝鲜出口了价值 21,200 美元的烘焙食品,而朝鲜在 2005 年向伊朗提供了总额为 518,000 美元的抗生素、电池和橡胶带等产品。俄罗斯与朝鲜的贸易数据似乎也被低估了,两国自 2022 年春季起停止公布双边贸易数据。根据 OEC 的数据,俄罗斯对朝鲜的出口(截至 2020 年)主要是矿产品和机械,而朝鲜对俄罗斯的出口(截至 2021 年)主要集中在纺织品、机械和运输设备。俄罗斯对伊朗的出口主要为动植物产品、机械以及木材和棉花等植物产品,而伊朗则出口农产品、化工产品、金属和塑料。

能源贸易

根据全球能源贸易追踪机构Vortexa的数据,CRINK的能源贸易以俄罗斯和伊朗对华石油出口为主,其中以原油为主。如图2所示,过去五年,俄罗斯和伊朗对华能源出口均显著增长。在此期间,伊朗对华石油出口稳步增长,从2020年的平均每日33.94万桶增至2025年上半年(20251月至7月)的每日170万桶,增幅接近400%。目前,中国占伊朗石油出口的最大份额,为46.6%。双边贸易的主要贸易对象是原油,但伊朗也出口精炼(清洁)和未精炼(肮脏)的石油产品。

220161月至20257月俄罗斯和伊朗对中国的海运石油出口

image.png

Vortexahttps://www.vortexa.com/

 

在西方对俄罗斯实施能源制裁后,中国在2021年至2024年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份额从6.7%增至12%。然而,中国通常在经济上有利时才会购买俄罗斯能源。尽管俄罗斯在2024年是中国第二大石油供应国(沙特阿拉伯占12.6%),但中国仍在继续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据Vortexa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20251月至7月),印度已取代中国成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进口国,而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则依次为沙特阿拉伯(占13.1%)、伊朗(占12.3%),以及俄罗斯(占10.3%)。

天然气贸易也出现了类似的发展态势。 2021年至2024年间,俄罗斯在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中的份额几乎增长了两倍,从13%增至38%,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沿线天然气产量的提升。俄罗斯在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中的份额也从6%增至11%。然而,由于与莫斯科在定价和建设成本上存在分歧,以及对能源安全和过度依赖俄罗斯的担忧,中国一直不愿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建设。在中国于2025831日至91日主办的上合组织峰会之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已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建设签署了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尽管据报道两国尚未达成定价协议。

除向中国出口外,俄罗斯和伊朗均未与朝鲜进行大规模官方记录的能源贸易。然而,有报道称俄罗斯向朝鲜供应成品油,贸易额的增长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访问俄罗斯有关。最后,虽然中国是CRINK的主要进口国,但它并非主要的能源产品出口国。

外国直接投资

如图3所示,中国对朝鲜的投资很少,来自其他CRINK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也很少。虽然中国在2020年对俄罗斯的投资显著增加,但自那以后,这一数字基本持平,对伊朗的直接投资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汇总数据显示,这种停滞可能反映了自2020年以来中国全球FDI的整体放缓。

32018-2023年中国按对应经济体划分的直接投资

image.png来源:CSIS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数据”(数据库)计算,https://data.imf.org/en/Data-Explorer?datasetUrn=IMF.STA:DIP(12.0.0)

 

与此同时,俄罗斯企业增加了在中国相对温和的投资:2023年,俄罗斯铝业巨头俄罗斯铝业公司(Rusal)收购了河北文峰新材料有限公司30%的股份。2024年,俄罗斯镍生产商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Nornickel)宣布成立合资企业,将铜加工业务转移到中国。在人工智能 (AI) 领域,据报道,成立于2012年的俄中投资基金 (RCIF) 2021年向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初创公司比任科技(Biren Technology)投资了约2.45亿美元,并向被称为“中国版Palantir”的平台明略科技(MiningLamp)投资了2亿美元。

2022年后趋势

俄罗斯与中国

自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在向俄罗斯提供其国防工业所必需的各种军民两用产品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北京通过在中国设立的空壳公司和中小企业向莫斯科出口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半导体、芯片、滚珠轴承、导航设备、战斗机部件和其他军事零部件。这些转移在俄罗斯加大武器生产力度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种支持的规模反映在关键的贸易数据中。例如,正如 CSIS 先前报道的那样,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机床零部件从 2022 年的 32% 增长到 2023 年的 80-90%。中国对俄罗斯的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同样在 2022 年增长到近 60%,在 2023 年增长到约 90%。中国经济回暖对俄罗斯的一个显著例子是,截至 2023  11 月,中国对俄罗斯的滚珠轴承总出口量也比 2021 年同期增长了 345%,其中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最终可能转运到俄罗斯,增长了 2,500%。如图 4 所示,中国供应的某些电子和电子元件——尤其是属于美国工业和安全局 (BIS) 定义的 3A 级和 2 级高影响类别的电子和电子元件——在出口构成中占主导地位。2022 年入侵后时期也出现了属于 Tier 4B(计算机数控机床)的产品交付量增加,证实了上述结论。

420182月至20254月中国对俄罗斯两用产品出口(按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等级划分)

image.png数据来源:CSIS根据中国海关数据计算:http://stats.customs.gov.cn/indexEn

 

值得注意的是,CSIS获得的俄罗斯海关交易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BIS清单上敏感商品的进口量在交易数量和金额上均急剧下降,几乎所有BIS清单上的两用部件的进口量都下降了65%或以上,20种或20种以上商品的进口量下降了90%以上。相比之下,同期中国海关数据(仅报告金额,不报告交易数量)显示,14种敏感商品的进口量有所增加。虽然由于方法不同,数据集无法直接比较,但这种明显的差异表明俄罗斯在2024年有意少报了敏感商品的贸易量。

俄罗斯与朝鲜

虽然可靠数据有限,但间接证据表明,朝鲜对俄罗斯的出口呈增长趋势,这与中国出现的趋势如出一辙(见图5)。

为了满足军事需求,2022 年秋,克里姆林宫协调增加从中国的两用产品进口和从朝鲜的武器交付等。俄罗斯还引进朝鲜工人,帮助弥补其民事部门的劳动力短缺,有报道称这些工人面临着“奴隶般的”工作条件(见下图)。此外,2024 年,俄罗斯停止遵守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的制裁。朝鲜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 (SWIFT) 断绝关系后,在莫斯科的积极支持下,越来越多地通过俄罗斯和南奥塞梯的代理银行进行卢布和美元交易。

 52022  11  22 日至 12  19 日朝鲜铁路运往俄罗斯

image.png来源:Joseph S. Bermudez Jr.Victor Cha  Jennifer Jun,《以武器换能源:战争让俄罗斯和朝鲜走到一起》,CSIS,《超越平行》,2023  2  17 日,https://beyondparallel.csis.org/arms-oil-and-coal-the-tumangang-khasan-railroad-crossing/

6:朝鲜给了俄罗斯什么?

image.png来源:“解释:朝鲜从俄罗斯赚了多少钱?”YouTube 视频,由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2025  7  15 日,09:2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u6_Gysw7s

 

俄罗斯与伊朗

自乌克兰入侵以来,莫斯科和德黑兰已完全停止报告双边贸易数据。然而,众所周知,伊朗一直向俄罗斯提供“沙赫德”(Shahed)无人机和弹道导弹,据报道,以此换取购买俄罗斯苏霍伊Su-35战斗机及其生产型——尽管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战斗机是否已经交付,最近的报道称它们在阿尔及利亚。俄罗斯目前正在生产“沙赫德-136”(Shahed-136,更名为“杰兰-2”)无人机,使用俄罗斯和伊朗的零部件。分析人士警告称,由于产量增加,俄罗斯可能很快就能拥有一次齐射2000架无人机的能力。

整合金融基础设施

CRINK的经济合作也在其他方面得到了加强。正如俄罗斯借鉴中国和伊朗在石油走私和船对船转运方面的经验一样,它也积极开展易货贸易以及使用卢布、人民币和伊朗里亚尔等非美元货币进行交易,以绕过西方金融体系。金融领域的创新是CRINK经济合作的关键领域之一,其驱动力往往源于中俄贸易关系中支付处理的需求。

跨境支付与货币互换

2022年以来,俄罗斯使用人民币进行中俄企业跨境结算的规模激增:截至202312月,俄罗斯约三分之一的贸易已以人民币结算。尽管俄罗斯央行自2022年以来尚未公布其外汇储备的最新细节,但自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持有的人民币可能已大幅增加。

虽然俄罗斯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PBOC)确实共用央行货币互换额度,但据报道,该额度的使用情况有限,尽管此前有报道称俄罗斯国内货币市场存在人民币流动性短缺,最明显的体现在俄罗斯境内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表明,央行货币互换额度和离岸清算银行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一项重要研究表明,到2022年底,俄罗斯进口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跨境支付的比例增加了17个百分点;当第三国与中国人民银行有有效的人民币互换额度且未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俄罗斯与非中国企业之间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平均增加了4个百分点。此外,研究还发现,当交易商品为受制裁的军民两用产品或工业品时,俄罗斯进口商以人民币计价的占比显著增加。

然而,鉴于人民币持续不可兑换和中国持续的经常账户盈余,人民币尚未准备好取代美元的全球地位,这分别限制了人民币的流动性和可供购买的人民币计价资产的供应。

支付系统集成与数字货币合作

CRINK 也在拓展西方控制的金融平台的替代方案。 2014 年制裁实施后,俄罗斯开始开发替代性国内支付处理系统,推出了 Mir 卡支付平台和金融信息传输系统 (SPFS)。中国早在 2002 年就已推出银联卡支付品牌,并从此主导了中国大陆的国内卡支付,成为全球最大的卡支付发行国。2015 年,中国推出了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 (CIPS),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处理人民币交易。如今,银联和 CIPS 在俄罗斯都有使用,在俄罗斯和中国金融系统之间建立了关键联系。同样,伊朗国内支付平台银行间信息传输网络 (SHETAB) 也连接到俄罗斯的 Mir 系统,这意味着伊朗卡持有人可以在俄罗斯境内处理交易,反之亦然。另外,俄罗斯和中国的金融机构创造性地采用了“镜像方案”,协调各自国家出口商和进口商的货币持有量,以尽量减少执行跨境支付的需要,同时仍然支持贸易。

此外,CRINK 成员国也倾向于支付平台创新,例如使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CBDC)。俄罗斯中央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都在各自开发 CBDC 数字代币方面取得了进展。俄罗斯和中国进一步参与金砖国家在支付平台创新和数字货币合作方面的努力。中国还参与了旨在促进 CBDC 之间支付的多边项目 mBridge

CBDC  CRINK 经济体中的广泛使用仍遥不可及,但其促进跨境结算的潜力应该引起西方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以监控可能规避制裁的行为。

CBDC  CRINK 经济体中的广泛使用仍遥不可及,但其促进跨境结算的潜力应该引起西方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以监控可能规避制裁的行为。俄罗斯为规避制裁所做的努力已经融入了加密货币等新的支付技术,以及卢布支持的稳定币等创新技术。俄罗斯仍然有意扩大黄金支持的稳定币的潜在用途,这表明其决心适应西方的经济遏制措施。

为了遏制日益增长的CRINK经济联系,使其更容易规避制裁,西方国家应该限制推动替代金融体系采用的“网络效应”。这可能涉及实施互斥性的极端选择——例如,限制使用CIPSSPFS的银行使用SWIFTVisa等西方信用卡服务(后者已受到西方制裁)——但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金融碎片化,从而大幅提高国际交易成本并抑制贸易。一种更为温和的替代方法是通过创新和持续的全球竞争力来增强西方平台的吸引力,巩固美元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地位。

结论

现有数据显示,CRINK国家间合作正在加深,包括扩大双边协议、加强能源联系、在规避制裁方面的相互支持以及整合金融和支付系统的努力。然而,与二战期间的轴心国类似,CRINK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远未完全发展。

2022年以来,中俄关系的特点是中国对俄罗斯战时经济的支持日益增强,能源和电子产品贸易的显著增长便是明证。伊朗和朝鲜对西方制裁的敏感度较低,这使得它们能够向俄罗斯提供更直接的军事支持,例如伊朗在无人机采购方面提供的关键援助,以及朝鲜提供的人力和弹药。然而,数据可用性的不均衡可能会影响分析结果:人们对莫斯科与北京经济关系的了解远多于对其与伊朗或平壤关系的了解,这留下了关键的分析空白。

然而,即使在中俄伙伴关系框架下,北京方面对深化与其商业利益无直接关联的经济关系仍持谨慎态度。例如,自2020年以来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停滞不前,以及中国努力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都体现了这一点。在2022-2023年贸易额大幅增长之后,俄中贸易在2024年仅略有增长,并在2025年第一季度出现下降。这种放缓可能反映了莫斯科市场的饱和以及北京对二次制裁的担忧,凸显了这种经济伙伴关系的局限性。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