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芬兰化的历史与乌克兰的现实:一个误导人们的问题必须厘清
送交者: 一枪中的 2025-08-23 05:46:22 于 [世界时事论坛]

芬兰化的历史与乌克兰的现实:评一篇误读之作。

作者:  草头将军 蒋大公子

【乌克兰不是“芬兰化”,更不是美国的“飞地”】

1,如果乌克兰真是一直奉行“芬兰化”也不至于有今日之局面。

2,如果乌克兰是美国的飞地,普京也根本不敢入侵。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标题赫然写着“乌克兰芬兰化?”。作者引用了芬兰的历史,把十九世纪的瑞俄战争、二战中的冬季战争与继续战争,甚至冷战时期的“芬兰化”也一口气搬了出来,似乎要证明乌克兰的前途就是“以割地求和平,再靠大国撑腰”。我们不得不说,作者文章史料引用得相当齐整,文字也颇有“气势”。如果单看历史叙述,倒真有几分头头是道的条理。

 问题在于:一旦文章进入现实推论,逻辑便开始东倒西歪,甚至自相矛盾。看似“学究气”十足,实则是一场“偷换概念”的表演。下面就逐条批驳。

【第一,‘’芬兰化‘’的本质概念被误读,被歪曲。】

既然作者在谈乌克兰的‘’芬兰化‘’

那么让我们首先搞清楚“芬兰化”的概念:

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的:

【芬兰化(英语:Finlandization,芬兰语:Suomettuminen),或称芬兰模式,指的是一个弱小的国家遵循于强大的邻国的政策决定,以保持主权及领土完整。源自于二战后,芬兰为了避免邻近强国苏联的并吞,在国际事务上顺从苏联意见,并以自我检查(self-censorship)消弭、压制国内反苏联声音。这套“以小事大”作法虽被讥为“芬兰化”,但保住芬兰的独立国家地位[1],得以延续至今,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和福利国家,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2]。另外,类似案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瑞士对纳粹德国也是。而此一名词,出现于1960年代后期的西德,为当时西德的保守派批评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所新造的词。勃兰特当时重视同东欧的共产主义阵营对话。】

  所以真正的“芬兰化”,是冷战中,处于北约和华约夹缝中的芬兰为了避免成为国际地缘政治的棋子,在【保持国家独立与民主制度的前提下,避免与苏联为敌,维持中立政策】。在军事上保持中立、在外交上对苏自我约束,以换取独立与发展。正因为如此,芬兰在整个冷战期间【拒绝加入北约。】而乌克兰的选择恰恰相反:它拼尽全力要摆脱“灰色地带”,【坚决要求加入北约】。

作者却把“割地+加入北约”说成“芬兰化”,这完全是对历史上的“芬兰化”一种误读。如果按照作者的逻辑,芬兰当年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像现在这样加入北约?

答案很简单:因为那样就不是历史版的“芬兰中立化”,而是现实版的“芬兰北约化”。

【第二,乌克兰立场被歪曲成“愿意割地”。】

作者声称“乌克兰能够接受的最低下限是加入北约保障和平,领土交换可以商谈”。这话听起来义正辞严,但问题是:【乌克兰政府什么时候说过要割让领土?】基辅的立场,从战争爆发至今,始终是【不接受割地换和平】,目标是恢复2014年前的边界。作者把普京的条件硬塞到乌克兰头上,再冠以“最低下限”的名义,这是不切实际的偷梁换柱。

现在俄乌要达成和平协议的难点就在于,

俄国普京决心侵吞乌克兰四个州的领土。

乌克兰泽连斯基坚决不答应,因为乌克兰的宪法决定小泽无权用土地换和平。

未来俄乌战争前景,

就在于欧盟和美国是否能够用一切方法使得乌克兰人同意让泽连斯基有权签署以土地换和平的协议,而不必承担宪法上的责任。

【第三,川普政策被作者强行捏造。】

川普多次说过,他若当政能“24小时促成停火”。这话可以争论,但从来没有一句话是“必须割地”。文章却一本正经地把“割地换和平”描绘成川普的“推进进程”,这不是分析,而是歪曲。若照此逻辑,普京的战争条件只要稍微动动笔,就能变成川普的“政策”?这就是作者的所谓“逻辑推理”?

【第四,乌克兰被描绘成美国的“欧洲飞地”。】

这大概是整篇文章最令人哭笑不得的地方。乌克兰是一个主权国家,美国提供军事和财政援助,但这并不意味着乌克兰成了“飞地”。如果乌克兰真的是美国飞地,那就是乌克兰‘’美国化‘’。乌克兰又何来的作者分析的“芬兰化”?如果按作者这种修辞逻辑:

1,日本、韩国、以色列是不是也成为了美国的“飞地”?

2,欧盟是不是也是美国的殖民地?

如此类比,不仅无知,更暴露了作者心底那点“弱国心态”:凡是和美国合作的国家,都被她想象成“美国附庸”。这种心态,倒更像现中共宣传部和前苏联塔斯社的口吻。

【第五,普京与斯大林的荒唐类比。】

文章最后一段把普京描绘成“新斯大林”,仿佛俄乌战争一停火,普京就能与二战后的斯大林比肩,川普反倒成了陪衬。问题是,今日俄罗斯连苏联的影子都比不上:经济规模还不及意大利,盟友屈指可数,连在战场上的表现都漏洞百出。硬要把普京捧成“斯大林”,只能暴露作者对历史的浅薄与对现实的无知。

【历史不是噱头,更不是玩弄概念的工具。】

这篇文章在历史叙述上可圈可点,但一旦触及现实,就开始胡乱拼接,硬把乌克兰往“芬兰化”的框子里塞,还顺手给川普安上“割地政策”的帽子。若真要以芬兰为鉴,乌克兰的选择正好相反:不是“芬兰化”,而是“以色列化”——靠自己的军力与西方的联盟来生存。

  因此,我要送给作者一句话:你引用的芬兰史大部分是对的,但你得出的结论全是错的。历史不是任人摆布的积木,更不能成为发泄反川偏见的道具。事实自有力量,逻辑自有锋芒,任何偷换概念的文章,最终只能成为笑柄。


昨天,我对阿妞不牛的关于【乌克兰芬兰化】博文发表不同意见以后,阿妞对我的博文给出了回复:

一,【作者:阿妞不牛留言时间:2025-08-20 19:09:42

哈哈哈,俺一看标题就知道是你。俺还是看了全文。换了别人,俺不会看这类大字报。?教“不容偷换“?俺有俺的理解,你有你的说法 。你不容俺哈?俺需要你“容忍”包容吗?估计你也是个老红卫兵呀,致以革命战斗敬礼!】


于是我对她的评论做出回复:

二,【作者:蒋大仁勇 回复 阿妞不牛留言时间:2025-08-20 22:44:22

 其实,你才是贴标签的低能儿,什么是芬兰化?国际上早有定义,你必须按照大家的约定俗成,而不是自定义一个与大家都公认的芬兰化完全不同的芬兰化,自己错了,就只能够给我贴上一个老红卫兵的标签了。】

我的回复显然没有太过分,仅仅只说她是贴标签的低能儿,而并没有说她在所有方面都是低能儿。但是我的回复让她恼羞成怒,她立马给我一个回复:


三,【:阿妞不牛 回复 蒋大仁勇留言时间:2025-08-20 23:01:15

 什么“低能儿”都出来了。你究竟是什么玩意呀?建议你我立马互相拉黑。俺瞎了眼,居然跟你这样混蛋搭上过腔。】

  原来阿妞不是一匹牛而是一只虎,一只屁股摸不得的老虎。

既然如此,我也就只好再发一篇博文进行解释。

明明是谈的芬兰史偏偏要指鹿为马说成芬兰化。

而且川黑俱乐部里面那么多人把楼砌到一百多层,居然没有一个人对此提出不同看法,说明什么问题?

要么这些人普遍缺乏常识,要么故意装傻。


最后给阿妞进一言:


阿妞,您对我从“红卫兵”一路骂到“混蛋”,这情绪的爆发力确实惊人。可惜逻辑没能跟上火气。

 我本来是在讨论“芬兰化”的定义,您却转去讨论我的“红卫兵人格”,红卫兵是什么货色,就是打砸抢分子呀!

这就好比本来我们是在下棋,您恼羞成怒就把棋盘给掀了:围观者看得明白,这盘棋的输赢也就不言自明。

 所以,这一回合,不是我让您哑口无言,而是您亲手把“理性”的门关上,转身投入了“情绪”的怀抱。红卫兵式的帽子、混蛋大棒子式的武器,您倒是演绎得惟妙惟肖。

 看得出来是我的回复让您情绪很激动,以至于您把我从“红卫兵”一路升级到“混蛋”。这份真性情,其实也挺让人佩服的。

 只是遗憾,我们本来是在讨论“芬兰化”,最后却变成了比谁的脾气更大。您骂得越狠,其实越说明我的观点触到了要害。

无论如何,您先好好休息,别让火气伤了身子。逻辑上的争论,随时欢迎您冷静后再继续。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