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蒋介石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国际学界的经典评论
送交者: 三把刀 2025-08-20 02:42:00 于 [世界时事论坛]

范学德


一、各语种评价的综合比较共识

蒋介石的核心领导:所有语种(英、德、法、俄、日、西、意、韩)的经典著作都承认蒋介石是抗战核心领导。作为国民政府领袖,400万国民革命军的最高指挥官,

   1)他指挥正面战场(淞沪会战:1937年,70万军队;武汉会战:1938,100万军队);

   2)协调国际援助(如飞虎队、1943年开罗会议、滇缅公路)。并于1942年成为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3)国民革命军承担了80%伤亡(300-400万军人)。

   4)重庆成为抗战中心(1938-1945,承受五年半日军轰炸,9000架次,11889人死亡)。

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西安事变促成)被视为抗战胜利的关键,国民党主正面,中G主敌后。

同时,批评蒋独裁、腐败和战略失误(如花园口决堤、豫湘桂战役失败)。俄文著作批评其反共政策(如皖南事变)。


二:不同语种学术经典的总体评价

 

1、经典学术巨著:《剑桥中国史,第13卷:中华民国1912-1949,第2部分》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13: Republican China 1912-1949, Part 2》) (1986, edited by John K. Fairbank and Albert Feuerwerker) 

总体评论:蒋介石是抗战的核心领导者,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负责战略指挥和正面战场的组织。尤其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成为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书中肯定其战略决策(如炸毁黄河花园口大堤,1938),尽管引发人道争议,但延缓了日军攻势。

但蒋的领导受腐败、军阀割据和内部派系斗争制约,军队纪律和后勤问题削弱了作战效率。

 

2、《被遗忘的盟友:中国二战,1937-1945》 (《Forgotten Ally: China’s World War II, 1937-1945》 (2013, Rana Mitter))

总体评论:Mitter认为蒋介石是抗战的中流砥柱,面对巨大压力维持国家统一,蒋介石是抗战的核心人物,其坚持抵抗(尤其在南京沦陷后迁都重庆)为中国赢得国际尊重。书中强调蒋的外交努力(如1942年与美英结盟)将中国抗战融入全球反法西斯战争。1943年开罗会议,蒋作为中国领袖与罗斯福、丘吉尔会晤,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局限性:蒋的军队管理不善,腐败和后勤问题导致作战效率低下。花园口决堤决策引发巨大人道灾难(约89万人死亡)。

 

3、德文学术经典:(《变革中的中国:20世纪的革命与改革》)(《China im Umbruch: Revolution und Reform im 20. Jahrhundert》(2000, Mechthild Leutner 编)

总体评价:蒋被视为抗日战争的中央领导者,书中特别提及德国军事顾问(如汉斯·冯·塞克特)对国民政府的训练支持,强化了蒋的军事指挥能力。批评蒋的独裁统治和军队腐败,指出其战略失误(如1938年花园口决堤)以及内部派系斗争削弱了抗战效率。

 

4、《The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Jay Taylor, 2009):此书虽为英文,但德文、法文译本广为流传,强调蒋介石的抗战领导,称其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人物”,指挥正面战场和国际外交。

 

5、《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与太平洋》(《Der Zweite Weltkrieg: Asien und Pazifik》(2005, Gerhard Schreiber 等)

该书基于德国和盟军档案。蒋介石作为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1942年起),实为“抗战支柱”。局限性:蒋的军队管理问题(如腐败、后勤不足)导致1944年豫湘桂战役惨败,书中批评其战略保守。

 

6、法国汉学经典:《中国史: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 (《Histoire de la Chine: Du néolithique à la fin du XXe siècle》2007, Jacques Gernet),这是法国汉学家Jacques Gernet的经典著作,称蒋介石是抗战的“国家象征”。

 

7、《20世纪的中国》 (《La Chine au XXe siècle》,1994, Marie-Claire Bergère)

法国汉学权威。法国汉学家Marie-Claire Bergère的著作,认为蒋是抗战的“无可替代的领袖”,通过正面战场和重庆指挥中心维持全国抗战。

 

8、俄罗斯汉学经典:《20世纪中国史》 (《История Китая в XX веке》,2007, А.В. Меликсетов / A.V. Meliksetov)

俄罗斯汉学家Meliksetov的著作,基于苏联档案和中国史料。总体评价:蒋是抗战的国家领袖,指挥正面战场,维持重庆抗战中心。书中认可其外交努力(如与苏联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937),争取苏联援助(约250架飞机、1000名顾问)。书中指出蒋对中共的压制(如1941年皖南事变)破坏统一战线。

 

9、《第二次世界大战:亚太战区》 (《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 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ий театр》,2010, М.Ю. Мясников / M.Yu. Myasnikov)

俄罗斯军事史学家Myasnikov的著作,基于苏联和盟军档案。评价:蒋是抗战的核心指挥者。书中称蒋在重庆的坚持为中国赢得盟军支持。1942年成为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局限性:蒋的军队腐败和战略失误(如1944年豫湘桂战役)削弱了抗战效果,书中批评其对中G的敌视(如皖南事变)。

 

 

10、日本历史学权威。:《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再审视》 (『第二次世界大戦と中国:抗日戦争の再検討』,2007, 波多野澄雄 / Sumio Hatano)

日本历史学家Hatano的著作,基于日本军方档案,重新审视抗日战争。评价:蒋介石是抗战的核心领袖,指挥正面战场。书中称其迁都重庆和持久消耗战略拖延了日军进攻。蒋的外交努力(如1943年开罗会议)被视为中国抗战国际化的关键。

 

11、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1995, 坂野正高 / Masataka Banno)

日本汉学经典,分析抗战国共分工,注重日军视角。

 

12、《中国近代史》 (《중국 현대사》,2015, 김영수 / Kim Young-soo)

韩国汉学家Kim Young-soo的著作,基于中韩档案。认为蒋介石是抗战的核心指挥者。书中称其迁都重庆和外交努力(如1941年与美英结盟)为抗战胜利关键。

 

13、西班牙汉学代表作:《东亚历史:中国、日本、韩国》:Historia de Asia Oriental: China, Japón, Corea (2009, Juan Luis García Alonso)

该书基于国际档案,蒋被视为抗战的核心领袖

 

14、 意大利汉学权威,《中国近代史:1840-1949》:Storia della Cina moderna: Dal 1840 al 1949 (2010, Guido Samarani)

该书基于中意档案,评价:蒋介石是抗战的中央领导,指挥正面战场,维持重庆抗战中心。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显示其战略决心,1943年开罗会议提升中国地位。局限性:蒋的独裁和腐败导致军队效率低下,1944年豫湘桂战役失败暴露其领导缺陷。

 

这些资料都是借助Grok3整理出来的。不当之处,请向它问责,别问我。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