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诚信与契约精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送交者: 三把刀 2025-08-12 07:58:25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多伦多  李郡

 

引言:发展的根本动力

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诚信与契约精神都是发展的基石。观察全球现状不难发现:越是高度发达、文明程度高的社会,越重视守信履约;反之,失信违约频发的社会,发展速度与质量往往落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坚持契约与诚信精神,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传统农业经济跃升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核心节点。

 

然而,近些年来,忽视诚信与契约精神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国家、企业和对外合作层面都引发了波动与风险。

 

案例一:香港政策违约的冲击

当年,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承诺“香港五十年不变”,包括社会经济制度与法律基础的稳定。然而近年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使这一承诺提前改变。结果,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动摇,大量资本转移至新加坡等地,股市长期低迷。

过去,香港普通法体系给予西方资本安全感,促进资金通过香港流入内地,特别是深圳,带动经济腾飞;同时,香港在影视与文化领域对内地影响深远。本可延续五十年乃至百年的政策,却因提前改变,动摇了外界对中国的信任,引发香港持续的群体抗争,并间接影响国运与社会稳定。

 

案例二:疫情时期的企业违约与房企危机

三年严格防疫措施,暴露了大量企业的诚信问题。能源供应波动(停购澳洲动力煤、关闭小煤矿)、频繁断电、出口无法按期交货,加之高房价推高生产成本和国际竞争力下降,导致订单加速流向越南、印度等地,大批企业外迁或倒闭。

房企领域,购房款本应专用于建房,却被挪作他用,导致大规模烂尾楼。购房者不仅蒙受经济损失,还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这背后是银行坏账、投资者损失和社会信任的崩塌。过去被视为稳健的银行,也出现客户取款困难。由能源决策失误到企业停产、订单流失、失业增加、房市低迷、资金链断裂,这是一条完整的“失信链条”,显示出诚信危机的系统性破坏力。

 

案例三:国际合作中的选择与反思

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寻找诚信与契约精神强的伙伴至关重要。历史经验表明,与发达国家合作,通常更容易实现互利共赢与长期稳定;而与一些失信风险高的国家合作,常因违约而陷入烂尾项目和债务减免的困境。 

令人担忧的是,每年投入数千亿甚至上万亿资金在这些高风险国家,却与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美、日、欧关系紧张。这种“舍近求远”的策略,与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成功经验背道而驰。

 

结论:诚信危机比金融危机更可怕

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证明,契约精神与诚信不仅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更是社会稳定与文明进步的保障。一旦失信违约成风,不仅经济会遭受打击,社会信任与国际形象也会被长期侵蚀。 

诚信与契约精神,是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力量(本文纯属学术探讨,作者不持任何政治立场,特此声明)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