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论坛 | 时事论坛 | 汽车论坛 | 摄影论坛 |
股票论坛 | 游戏论坛 | 音乐论坛 | |
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
什么是一个文明应有的高度 |
送交者: 三把刀 2025-07-31 08:38:59 于 [世界时事论坛] |
湮灭之城 拜罗伊特(Bayreuth),德国巴伐利亚州东北部的一座小城,人口不过数万,却是“瓦格纳迷”的圣地,因每年夏天的“拜罗伊特音乐节”而享誉全球。 当然,这与瓦格纳密切相关。 说到瓦格纳,绝对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在歌剧艺术、音乐美学、德国文化乃至政治思想等领域的影响十分广泛与深远。 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
瓦格纳在音乐上的贡献首推歌剧,他一改传统“咏叹调—宣叙调”的歌剧结构,强调歌剧应是音乐、戏剧、诗歌与视觉艺术的整体融合,也因此,他的歌剧更像是“歌剧的交响”,他的史上最长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需要连续四个晚上才能演完,他的宏大音乐和精巧配器直接为后来的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作曲家所吸收,甚至连现代电影音乐也无不显现出瓦格纳的影子。 然而,瓦格纳同时也是“毒药”!他主张“德意志人”才是音乐文化的真正传承者,他所打造的音乐在19世纪德国民族主义情绪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成为“德意志精神”的象征。在他死后,他的这一观点被纳粹政权大力宣传利用,希特勒更是对他推崇备至,以至于他的作品在第三帝国成了“官方艺术”。以色列等国家至今仍存有“禁演瓦格纳”的争议。如果溯源的话,共产极权国家的宏大叙事、自我神化和那些令人血脉喷张、欲罢不能的“法西斯美学”宣传,几乎无不来自瓦格纳,来自他的音乐。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景点,拜罗伊特节日公园(Bayreuth Festspielpark),通常指拜罗伊特节日剧院(Bayreuth Festspielhaus)及其周边的文化园区。一年一度的拜罗伊特音乐节(Bayreuth Festival)便是在节日剧院举行,这个由瓦格纳创立的节日,为“瓦格纳传统”提供了一个持续的舞台,也影响了后世艺术节的发展。而由瓦格纳亲自选址、筹建与设计的拜罗伊特节日剧院,更体现出瓦格纳当年的良苦用心。 拜罗伊特节日剧院 当初,瓦格纳为了实现自己融音乐、戏剧、诗歌与视觉艺术为一体“总体艺术作品”理念,需要一座能完全体现其艺术设想的剧院,而不是被既有剧院制度、贵族审美所左右。他亲自选定了边陲小镇拜罗伊特,不仅是因为那里土地便宜,政府配合积极,还因为它地处偏僻、文化较为封闭,更容易将其打造成专门的“瓦格纳朝圣地”。 1872年,剧院破土动工,四年后首演的剧目便是《尼伯龙根的指环》,德皇与尼采等文化巨擘都来到现场见证这一时刻。人们看到的是:突破传统的舞台设计,乐队藏在舞台下方的“隐蔽乐池”中,以突出舞台视觉与戏剧本身,不会被指挥与乐队干扰;而全黑的观众席设计,强调了“观众如同进入神殿”一般,一切都聚焦于舞台之上,让人们始终沉浸在音乐戏剧之中。 这不正是今天剧院与影院的设计吗? 毁誉参半的瓦格纳,无疑是音乐史上的一座高峰,只不过这座高峰的阴影同样绵长浓重。他创造了深邃、复杂且震撼人心的音乐,却同时留下了许多令人不安的文化遗产,就连他早期的崇拜者尼采最终也与他决裂,用尼采的话说:“他太深刻,太德国,太黑暗,太危险,太让人无法不爱,却又无法不怕。” 许多犹太音乐家(如古尔德、巴伦博伊姆)在深受其音乐魅力吸引的同时,也陷入了一种矛盾与道德反思。 反思的也包括德国人。 人们好奇,“二战”之后进入深刻反思的德国人是如何对待瓦格纳的?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整体,通常人们称作“节日公园”的区域除了节日剧院外,还有绿山步道所通往的瓦格纳故居、墓地以及纪念花园等组成,其中的墓地没有墓碑,仅有一块简单的石板,而纪念花园如今已由一排排浅灰色的墓碑式展板所代替。更让人惊异得是,那每一块展板上记录的,是一个个曾在纳粹时期被迫害的犹太音乐家的故事!曾经为纪念瓦格纳所开辟的小公园,现在则犹如一个庄严肃穆的犹太音乐家墓园,直到公园的尽头,瓦格纳的雕像依然伫立。 那雕像毫发无损,静静地伫立在这里,它的周围,环绕着一群深受纳粹迫害的犹太音乐家。这是何等震撼的一幕! 这既是对音乐家的缅怀,也是对那段不堪历史的留存与敬畏。有人在现场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这里,庆祝与谴责并存,自豪与反思同在,这种将两种极其对立的情绪呈现在同一个时空的做法,俨然就是一部现代版的《帕西法尔》和《唐豪瑟》,在罪恶与救赎之间,让站在这里的每一个灵魂都无法逃脱思考。” 说得好! 当那个题为《被压制的声音》(Silenced Voice)的展览从2006年开始在德奥多个艺术场馆展出时,没有人知道这展览于2012年会最终栖息在“瓦格纳音乐圣地”。 就在瓦格纳诞辰200周年的2013年,纪念花园里戏剧般地摆放了500个色彩斑斓的“迷你瓦格纳”,这些形似侏儒的瓦格纳小雕像高高举起双手,仿佛随时准备指挥。而这些可爱的瓦格纳侏儒,与《被压制的声音》交相呼应,其中所呈现出的轻松与内省相结合的精神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对瓦格纳崇拜的不敬,与音乐节的严肃性及其在第三帝国时期所扮演的角色的交织,表现出历史的巨大张力,不由得让人思索,催人自省。什么是正确的历史观?各种不同的观点、乃至无比尖锐的对立需要怎样的真诚和勇气才能平和对话、相互理解? 在这个小小的纪念公园里,相互对立的音乐家同在,看不到围墙,也没有监控,更没有身穿制服的“维稳”人员。那些展板十多年来餐风露宿,却依然清晰可见,没有涂鸦得痕迹,也没被破坏,包括更早的瓦格纳雕像。 这,或许反映出德国人对历史反思的一种态度,这种面对历史的坦诚以及独特的呈现方式,让每个踏入这块“圣地”的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如果说拜罗伊特节日剧院曾经代表着西方歌剧的最高境界,那么面对那个以“瓦格纳”为象征的文化整体,面对这个《被压制的声音》,人们或许会更加明白:什么才是一个文明应有的高度?而在一个高度文明的背后,又需要怎样的神圣信仰作为坚实的基础? 现今的德国,包括整个欧洲,或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堪,他们正在抛弃他们曾倚赖的信仰,包括梵蒂冈!人们恨其自私愚蠢,怒其绥靖不争。然而当人们聚焦于拜罗伊特那小小的一隅,便足以让全世界刮目,借用鲁迅的一个词:有救! 谁说“天下乌鸦一般黑”?!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