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五台山旧米难解佛心 少林寺方丈是真如来
送交者: 一枪中的 2025-07-30 03:27:36 于 [世界时事论坛]

牵牛福克南

《西游记》中有一段颇为耐人寻味的故事。

唐僧一路西行九九八十一难,好不容易到了灵山,终于见到如来佛祖,准备请得真经回东土弘法。却不想,如来座下的两位尊者阿难与迦叶,竟开口索要“人事”。孙悟空火冒三丈,大声喝道:“你这佛门之地,怎的也收贿索贿?”二位尊者倒也不争辩,只低声咕哝:“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唐僧师徒愤愤不平,去如来那里告状。如来却一点也不慌,淡定得像个见惯贿赂的老吏:“我知道的,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你看当年那赵长者,听了几卷佛经,便奉上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我当时就说他卖得太便宜了——如此贱卖佛法,教我后世子孙将来无钱可用啊!”

这话,古怪得很,却也真实得很。

要说佛门不近钱财,那未免太天真。你看今朝少林寺高僧、功夫CEO、商界菩萨——释永信方丈,不正是这一精神的忠实实践者吗?他穿着袈裟,手握股份,旗下企业如林,少林牌护肤品、少林IP直播、功夫体验营、寺内门票售卖平台,样样不落,年年盈利。正所谓“佛光普照,照到支付宝余额为止”。

有人讥讽他说他敛财,但从如来佛祖的视角来看,这岂不正是“大乘佛法”的继承与发扬?

前阵子五台山信徒的陈米被和尚扔出去的事儿吗?那也是得了佛的旨意的。


佛经说得清楚:法不轻传,传则有价。这年头,若佛法能一边开光、一边变现,岂不是佛祖也会抚掌称妙?钱,是要赚的。不然,教后代儿孙如何使用?

可是,有钱之后,还得有“儿孙”不是?


坊间流传,释方丈在德国育有一子,血脉虽未公开验证,骨相却有神似之处。有人指责他有违清规戒律,忘了他早已不再是那种“焚膏继晷、戒色持斋”的苦修僧人。他不近女色?那是古佛的事。他不育私子?那是过去的事。如今佛法已经更新换代,金刚经都能NFT化,戒律又何必固守旧章?

况且,佛门之子也是“儿孙”啊,不然,赚来的钱传给谁去?


于是你看,他的寺产由实业公司打理,他的弟子是金融总监,他的弟子们直播讲经、讲经带货。他也不避嫌,甚至以身作则:“要取真经?米斗黄金少不得。”

当今信众也颇懂规矩,烧香不如扫码,磕头不如充值。你诚心许愿,他真心收款。倒也公平交易,互不强求。佛说众生皆苦,但方丈坐拥资产千万,显然早已超脱六道,脱离人间疾苦了。

所以说,那些讽刺他有私生子的,不懂佛意;那些指责他敛财的,不明大乘。释永信不过是把如来佛祖那句“不可空取”落实到了极致罢了。他收钱,是为了传法;传法,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教儿孙使用;有儿孙,才能不辜负黄金;如此闭环,佛法圆满,财色双收。

这才是新时代的佛教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无字真经”。

至于那些执着于“清净”、“出世”、“清规戒律”的,不妨多读几遍《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看清楚那句被很多人忽略的实话:

“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佛挑了一下眉头,充满了暗示,曰:你若无慧根,就别怪我不传经。

佛门本无佛,金银最灵验。你问佛祖为何不管释永信

——如来笑而不语。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