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论坛 | 时事论坛 | 汽车论坛 | 摄影论坛 |
股票论坛 | 游戏论坛 | 音乐论坛 | |
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
土地私有制是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 |
送交者: 一枪中的 2025-07-26 06:38:19 于 [世界时事论坛] |
多伦多地产经纪 李郡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城市化迅速推进,伴随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许多传统村庄被废弃,大片农田闲置。与此同时,城市中有大批农林牧类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种农村土地荒废与城市人才浪费并存的局面,不仅造成资源错配,也埋藏了社会不稳定隐患。
笔者认为,土地私有化是破解这一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助于释放土地价值、盘活闲置资源,更可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一、土地私有制可唤醒土地价值与农民积极性
在当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实际操控权多由村干部把持。土地使用权无法自由流转、交易受限,农民既无产权保障,也缺乏投入意愿。年轻人更不愿返乡建设,农村难以吸引有知识、有专业能力的新生力量。
而一旦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拥有者可放心投资、长期经营。被抛荒的农田将转化为生产要素,吸引具农业、生态、科技背景的青年回乡创业,推动专业化、知识化、科技化农业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
二、土地私有制能有效盘活城市烂尾资产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出现“烂尾楼”“鬼城”“空置商业街”,其背后是政府以土地财政推动GDP增长,追求表面政绩,而非真正关心土地利用效率。一旦项目资金链断裂、开发失败,原地搁置,无人负责,造成巨额银行呆账和社会财富浪费。
在私有制土地制度下,每块土地都有明确产权归属。无论空置、荒废或烂尾,业主出于自身利益会设法盘活资产,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就极少出现大面积烂尾楼现象,原因即在此。
因此,土地私有制能激活市场机制,让土地作为生产要素自行“找出路”,减少制度性损耗,提高国家资源配置效率。
三、土地私有化有助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破坏一个核心原因是土地非私有。没有产权意识,土地被过度索取:草原过牧、山林乱伐、耕地板结、水域污染……政府再多禁令,也难抵抗短期逐利行为。
若土地归个人所有,法律赋权产权保护,业主将出于自身长远利益,主动维持土地可持续利用。牧民会适度放牧、林农不会乱砍滥伐、农人也会精耕细作维护地力。正所谓:“私有才能珍惜,产权决定态度”。
四、土地私有化推动农村文明跃迁
过去城市化建设虽然美化了城市,但也制造了“有害GDP”:表面繁荣、实则负债累累。而农村发展滞后,人才断层,文明进程缓慢。要真正实现城乡融合、社会进步,必须让农村成为可以扎根发展的热土。
土地私有化,正是实现这一转型的“原点”:可将城市闲置人才与农村闲置土地有机对接,打造现代农业、数字农业、新能源社区,使传统农村向现代社区跃升。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在自己的土地上创业,既开辟事业也创造价值,农村知识结构由此改变,文明程度同步提升。
结语:
土地私有制既是经济发展的制度引擎,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改革曾极大促进国家建设;今天,土地私有化改革同样有潜力唤醒沉睡资源,激活亿万家庭的积极性。
正如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耕者有其田”,真正实现土地私有,是尊重劳动者、释放社会创造力的起点。它不是简单的产权变更,而是一个关系国家未来结构性调整的重大变革。
当然,制度改革必须谨慎推进,需有严密的法律保障与配套机制,但方向应明确:让土地回归其应有的社会生产力角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支柱。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