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年少不识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送交者: 大国如海鲜 2025-07-20 05:41:58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多伦多地产经纪 李郡

 

学生时代,我曾疑惑为何中国的外交部常被排在最前面,甚至总理、副总理常兼任外交部长。移居多伦多后,接触到自由独立的海外媒体,对外交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一个国家的外交方向,就是国家的发展方向。美国尤为重视外交,国务院负责外交事务,国务卿的地位甚至超过其他部委领导。

 

方向决定成败。选对方向,国家发展顺利,许多问题迎刃而解;选错方向,问题层出不穷。如今中国面临地方财政、房地产泡沫、货币波动、高失业率、产能过剩及南海争端等多重难题。过去40多年中,中美、中欧、中日关系良好时,这些问题能被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但如今中美关系紧张,问题齐聚,难以解决。有人说,这是外交方向变化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

 

提到外交,不得不谈中国近代第一外交家、满清直隶总督李鸿章。他在国内外评价两极,有人视其为卖国贼、投降派,有人则称赞他为近代外交巨擘。学生时代,我也对李鸿章抱有偏见,认为他签署诸多不平等条约,镇压太平天国、义和团,是卖国者。但移居加拿大后,广泛阅读历史资料,对李鸿章和义和团有了全新认识:李鸿章是一位远见卓识的外交家,义和团才是祸国殃民的群氓。

 

甲午海战失败后,李鸿章反思当年洋务运动,修建铁甲舰队、铁路、矿山、工厂和派遣留学生,感叹自己不过是“糊裱匠”,外表华丽但经不起风雨。四十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规模庞大,成为全球供应链核心,但关键技术仍依赖欧美日本。如今“去风险化”潮流下,国内企业大面积倒闭,局面与李鸿章时代惊人相似。表面繁华掩盖核心技术落后。

 

称李鸿章为投降派失之公允,他凭借与太平天国的战斗建立功名。甲午开战前,他极力避免战争,非怯战,而是知己知彼、识大局,意在避祸。义和团盲目斗争,表面爱国实则祸国,裹挟民众与列强轻率开战,造成惨祸。李鸿章签署的协议是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妥协。

 

改革开放40年,国家经济取得长足进步。高铁、高速公路、港口吞吐量、发电量、石油和钢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大学毕业生从20万增长到1000多万,提供了世界工厂必需的人力资源,民众生活大幅改善。若继续坚持过去方向,中国本可持续发展。然而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反而成为一大怪象。

 

这些专家占据各大媒体平台,鼓动民众炒房、炒股、投资理财,令不少人陷入财务困境。他们大肆宣扬“中国强大了”,但当国际机构认定中国为发达国家时,又矛盾地宣称“我们永远是发展中国家”,以享受优惠关税及避免承担发达国家义务。这种自相矛盾的姿态,将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真是“败家子”。

 

国家真的像这些专家宣称的那样强大吗?普通人看世界各地防疫措施便知,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其防疫依靠方舱医院、封控、消杀等低效手段,被戏称为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现代翻版;而欧美国家通过疫苗实现防疫,社会代价截然不同。此外,贸易战前中国某电讯企业曾被吹嘘能超越苹果,但美方制裁后,该企业及高科技产业遭受瘫痪,显示中国科技与先进国家仍有差距。

 

与李鸿章相比,刘鹤缺乏签署中美贸易协议的勇气。有人说,如果刘鹤早签协议,便无后续贸易战,中美关系不会恶化,也不会有全球“去风险化”。但当时国内专家营造的舆论环境不支持签约,签了即成“卖国贼”,轻则辞职,重则遗臭万年。义和团式的舆论压力让人无胆承担“李鸿章”角色。

 

时光流转,今天中国面临百年未遇大变局——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过去不读李鸿章,不懂何为爱国,误以为领导人国际舞台上霸气发言即是爱国,误把义和团视为爱国,误信战狼学者才是真正爱国。实际上,百年前李鸿章才是真正爱国者,引进先进国家技术,推动国家转型。今天,国家再次面临选择:是进步还是倒退?是与世界先进国家携手前进,还是孤立退缩?这决定着亿万人民的福祉。

 

(本文纯属学术探讨,不涉及政治立场)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