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中国为什么造出巨量烂尾工程
送交者: 三把刀 2025-07-15 02:06:58 于 [世界时事论坛]

近年来,媒体频频报道中国各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烂尾工程,如空置的“鬼城”、未完工的摩天楼、大型港口和机场。这些项目造成大量资金浪费,严重影响购房者、开发商和银行利益。相比之下,加拿大多伦多同样经历了三十年房地产繁荣,却几乎没有烂尾楼。这一对比说明,中国之所以爆发烂尾楼危机,根源在于土地制度模糊、信息不对称、以及片面追求GDP。

 

一、土地制度问题

 

在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土地私有化使开发商有动力尽快盘活项目,避免长期停工和资产贬值。中国则实行土地国有制度,地方政府垄断土地出让权,导致房地产成了政府攫取收入的主要手段。城市化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而荒废的乡村土地无人问津。如果推行土地私有化,不仅能盘活烂尾楼,还能带动农村土地价值,使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建设,重塑乡村经济。

 

二、信息不对称

 

中国房地产信息不透明,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依靠“专家”“学者”制造虚假繁荣,鼓吹房产供不应求和城市化红利。这种片面宣传让两代人陷入房地产泡沫,导致房屋过剩和巨额债务。反观多伦多,住房规划依据人口增长实际制定,政府限制炒作,市场运行更稳健。

 

此外,中国缺乏独立媒体监督,媒体被用作政治宣传工具,发布“东升西降”“遥遥领先”之类虚幻口号,误导公众判断。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及汇率战,正是在这种误判下爆发的,令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三、GDP至上思维

 

中国官员为了政绩热衷搞房地产和基建,不惜投入巨资建楼、修高铁,制造短期“繁荣”。楼市火爆时,一套房售价动辄几百万,高于实体企业一年的利润。结果是房产压榨实体经济,制造空置楼与家庭负债,推高房价,年轻人买不起房,不婚不育,形成“多养房子、少养孩子”的畸形现象。

 

房地产繁荣表面上拉高了GDP,实质上透支了民生和未来发展。大量资源被用于制造泡沫,而非用于科技、教育和创新。长期以往,不但影响经济结构,也危及人口结构和社会稳定。

 

结语:

 

烂尾楼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而是制度性问题的集中体现。土地制度不清、信息垄断和政绩导向的GDP思维,是中国爆发房地产危机的根源。要真正解决烂尾楼困局,中国必须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发展实体经济,重建与国际特别是美国的务实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经济发展走出“虚火”,步入良性循环。

 

多伦多 李郡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