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论坛 | 时事论坛 | 汽车论坛 | 摄影论坛 |
股票论坛 | 游戏论坛 | 音乐论坛 | |
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
“信息对称性”与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
送交者: 一枪中的 2025-07-14 07:40:47 于 [世界时事论坛] |
“信息对称”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1996年,经济学家米尔利斯和维克里因研究信息不对称获诺贝尔奖;五年后,阿克洛夫等人也因类似研究获奖。简言之,市场经济要实现公平交易,交易双方必须掌握相对对称的信息。若一方掌握信息多,另一方信息少,交易不仅难以达成,即使达成,也极可能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公交易。
回顾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房地产发展史,这一阶段被不少人称为“房地产时代”。然而,这个时代的运作机制却高度依赖于“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基于利益驱动,长期发布与事实严重不符的信息。明明是房屋大量过剩,却宣传“一房难求”;明明库存严重,却频频限购限价,营造房价“永远上涨”的幻象。专家学者充当政策合唱团,掩盖真实供需关系,导致普通购房者在被误导中作出重要决策。
据说,全国累计建设的房屋超过几十亿套,几乎足够全球人口居住。但过去十余年,市场主流观点依然宣称“房子不够”。在这种人为制造的信息偏差下,不仅消费者被误导,房地产商、金融机构、甚至地方政府自身也陷入信息陷阱,集体误判风险。
最终,房地产行业几乎无一方成为赢家。以恒大为代表的大型开发商已被清盘,地产类股票连续暴跌,巨额债务链条崩裂,烂尾楼遍地。不仅普通购房者付出沉重代价,连银行、地方政府也陷入系统性危机。
更为严重的是,这一场以“房子”为核心的虚假繁荣,直接摧毁了数以亿计的中产家庭。过去很多家庭为让子女“上车”,倾尽六个钱包积蓄购买高价房,如今资产贬值、房贷压顶,已资不抵债。有的断供被起诉,家庭破产;有的背负失信记录,难以翻身。而这一切,仅仅源于他们在信息层面的“劣势”。
也有人称之为“房子吃人”时代。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似乎从传统的“多子多福”转向“多房为安”,新生人口出现断崖式下滑。从上世纪80年代每年新生人口2000万,到今天跌破800万。如果趋势不变,中国人口将回落至6亿左右,而全国却拥有数十亿套住房。换句话说,房子是建多了,但人却越来越少。
更讽刺的是,信息优势方——地方政府与银行,最终也没能幸免。在虚假繁荣的推动下,地方政府沉迷于土地财政,争相扩张新区,建设临港新区、卫星城,结果如今空置率高企,烂尾搂成片。金融机构盲目放贷,积累大规模坏账风险。财政断流、金融暴雷,地方政府反成最脆弱的风险承担方。
可以说,三十多年的房地产时代,最终形成了“共输格局”。不仅百姓受损,企业破产,政府失血,银行埋雷,整个经济结构也被扭曲。据有关机构估算,这一轮房地产泡沫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万亿元。而其根源,正是信息不对称。
不仅房市如此,股市与债市也面临类似问题。无论是上市公司的财报造假,还是地方债的风险掩盖,三大市场都呈现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特征,导致结构性、系统性失衡。市场体量之大,早已非短期刺激或“救市”可解。一旦货币超发救市,人民币汇率崩盘的风险也将威胁国家金融信用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今天,中国社会经济面临极其复杂局面:产业外迁、需求不足、金融收缩、信心缺失,这一切都在警示我们,是时候正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了。媒体和学术界理应承担起真实披露信息、还原市场全貌的责任,而不是继续制造虚假叙事。如果继续沉浸在“专家”构建的幻境中制定政策,不仅无法扭转经济困局,反而会重蹈百年前清政府因误判国际形势而铸成大错的历史覆辙。
结语是:信息对称不是学术抽象命题,而是国家走向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前提。唯有建设一个信息透明、舆论开放、数据真实的市场体系,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与智慧才能有效配置,国家的经济命运才能走出系统性误区,迈向理性与稳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多伦多 李 郡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