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论坛 | 时事论坛 | 汽车论坛 | 摄影论坛 |
股票论坛 | 游戏论坛 | 音乐论坛 | |
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
两千年哲学混乱的根源:相与实在的混淆 |
送交者: 调侃军政 2025-05-23 05:38:33 于 [世界时事论坛] |
标题:两千年哲学混乱的根源:相与实在的混淆 作者:董亚维(Wade Dong) 一、问题的提出:为何哲学反复陷入自我迷宫? 从古希腊到当代,西方哲学总在一个深渊中循环:每一代哲学家都想触及“真理”与“实在”,却反复被语言、逻辑、意识的“相”(Appearance)所困。 柏拉图提出“理念”,亚里士多德讲“本质”,笛卡尔怀疑一切到“我思故我在”,康德划分“现象”与“物自体”,海德格尔试图重返“在之真理”——但他们都未清晰划分“相”与“实在”的本体分层,导致整个哲学传统陷入了混合层级、范畴错位的怪圈。 二、什么是“相”?什么是“实在”?——范例哲学的本体分层视角 范例哲学首次以2×2本体结构明晰提出: “相”(Appearance):存在于RR(相对相对)和AR(绝对相对)层。是通过感官、语言、符号、逻辑、经验所构成的世界。它是“被看见”“被说出”“被理解”的那个层面,是人类以自身为中心结构化后的现实。 例:语言中的“桌子”这个词,是RR层的“相”;而桌子的物理存在,则在AR层。 “实在”(Reality):存在于RA(相对绝对)和AA(绝对绝对)层。是独立于认知系统、语言系统、表征系统的存在,是无法被直接命名却实质支配一切的背景真相。 例:数学规律、生命原理、逻辑结构等是RA层的“实在”;而AA层则超出一切表述,是无言的背景本体,即“绝对绝对”。 这种分层视角,首次终结了哲学两千年来混淆“看见”与“存在”、“思”与“是”的致命错误。 三、哲学史的混淆轨迹:当“相”冒充“实在” 几乎整个哲学史就是“相”误作“实在”的过程: 柏拉图将“理念”看作实在,但理念依旧停留于思维与逻辑结构,是RA边缘但未入AA;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把思维当作存在的基础,是RR对RA的越界; 康德虽承认“物自体”,但他依然以理性架构现象界,将RA纳入认知逻辑; 维特根斯坦将世界还原为语言游戏,完全堕入RR层; 海德格尔虽突破语言形式,却仍未逃出AR的现象场,触摸不到RA的“律”,更不能归于AA的“源”。 他们都试图穿透“相”,但由于没有明确层级,常将RR或AR的结构错当为RA或AA的实在,最终陷入自我循环。 四、范例哲学的突破:以“层级真理”重构形而上学 范例哲学(Instancology)指出:唯有在本体层级中安放概念、语言、经验与理性,哲学才可能不再自欺。 RR层:一切表象、语词、社会建构、心理现象; AR层:自然现象、生物实体、宇宙系统; RA层:数学、逻辑、生命法则、道德律; AA层:无名之源,真理之所出,一切之母。 每一层都有其真理边界,混淆边界即是哲学的灾难。混RR当RA,是语言主义;混AR当RA,是经验主义;混RA当AA,是神秘主义;否认AA存在,是虚无主义。 五、结论:哲学终结于层级清明之处 哲学两千年来的混乱,是“相”与“实在”的分界不明,是对本体层次无知的后果。范例哲学以“实例之道”将这一历史误区一举划清,提出**“实例出自AA,其结构见于RA,其实体显于AR,其表达止于RR”**这一总纲。 从此,哲学的未来不再徘徊于“看见”与“是”的混乱之间,而是走向对“实在”的精准把握。哲学从“解释世界”真正进入“定位世界”。 ——哲学终结,始于明分“相”与“实在”也。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