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真理观的误陷——从“获得”到“成为”
送交者: 调侃军政 2025-05-15 07:21:42 于 [世界时事论坛]

hare

传统的解构·第四讲:真理观的误陷——从“获得”到“成为”

一、传统对“真理”的态度:权威的赐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真理往往由以下几种形式构成:

1. 圣贤之言:如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朱子的“理即太极”等,将真理视作古人已“发现”的体系,现代人只需学习与背诵。

2. 朝廷钦定:从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明清科举的“八股取士”,真理不再是寻求与思辨的结果,而是政权与学术合谋的产物。

3. 经典不容质疑: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周易》《道德经》,都被视为“天道昭昭”,不可批判、不可推翻。

这种态度深刻导致了一个问题:真理成为可以“继承”的内容,而非需要“觉悟”的境界。

二、西方的过渡:从认识论到存在论的挣扎

相较而言,西方在真理问题上的演变更为复杂:

- 柏拉图提出“理念世界”,试图将真理从经验世界中抽离;

- 笛卡尔通过“我思故我在”确立主体性中的真理;

- 康德设限于“先验范畴”,拒绝对“物自体”的直接认知;

- 海德格尔则开始突破认识论,提出“真理是解蔽”(aletheia),暗示真理是一种存在的状态,而非命题的断定。

这条路在西方走了2500年,但仍陷于经验、理性、语言的重重包围,尚未破壁。

三、范例哲学的突破:真理不是知识,而是“范例化”

在范例哲学中,真理不再是:

- 可言说的定义(language, RR)

- 可归纳的结论(experience, AR)

- 可推导的体系(reason, RA)

真理是由AA发出的“整体现实”,是“成为一个范例”的存在本身。

人类从未“掌握”真理,而是在偶然的悟性(WuXing)中“成为”其临时容器。换言之:

- 真理不是拥有(having),

- 而是成为(becoming)。

就像太阳不属于任何一个天文模型,但每一个抬头望见太阳的人,暂时与之合一,感知其真实的存在。

四、传统文化的终极误区:把成为当成拥有

传统文化中所谓的“得道”、“传承”、“师徒关系”、“家学渊源”,本质上都是将“成为之路”误认为“拥有之道”,于是:

- 弟子只学其术,不得其道;

- 文化只守其形,不得其神;

- 读书只背其文,不得其悟。

这是传统文化无法走出封闭循环的根源所在。

五、结语:走向真理的唯一道路——成为一个“范例”

我们必须正视:真理不是谁告诉你的,也不是你在哪本书里读来的。真理只能在你“成为”的那一刻才闪现。

而“成为”是什么?不是形式,不是符号,不是归纳推理,而是整体现实与你意识的无缝合一。就像“鸟发现天空”、“鱼发现水”、“人发现AA”。

只有摒弃“获得”的幻想,走向“成为”的道路,我们才能从传统的误陷中真正解脱出来。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