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为尊者讳——中国历史真相的文化屏障
送交者: 大国如海鲜 2025-05-14 04:47:56 于 [世界时事论坛]

hare

第三讲:为尊者讳——中国历史真相的文化屏障

内容聚焦:揭露“不能批评伟人”如何掩盖错误、维护暴政,强调批判精神对文明的核心价值。

---

一、文化传统中的“讳”与“敬”

中国文化历来讲“礼”,讲“孝”,讲“尊”,其中“为尊者讳”成为一种深植人心的潜规则。在历史书写中,这种倾向体现在:

不敢直书帝王错误;

对权贵、祖先、儒者的“圣化”;

“文以载道”,但“道”服从权力而非真理。

这种文化心理植根于宗法制度与皇权结构——君权神授,长幼有序,愚忠为德。因此,不但现实中不能“冒犯”,历史叙述中也必须“回避”。

---

二、讳言的危害:谎言构建的国家记忆

“为尊者讳”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更是一种记忆篡改,它有以下后果:

1. 掩盖历史真相

比如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合理化,对历代昏君暴政的“体恤民情”之词,对文化大革命的模糊处理,乃至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讳莫如深。

2. 剥夺公众判断力

当批评伟人成为“政治不正确”或“历史虚无主义”,民众只能接受被筛选和加工过的历史版本,无法通过历史学习理性与判断。

3. 形成文明发展障碍

没有批评,便没有反思;没有反思,便没有进步。这是中国文明长期“朝代轮回”却始终无法走出专制循环的深层原因之一。

---

三、西方文明的镜鉴:批评的正当性与制度保障

相较而言,西方文明之所以能发展出宪政民主、科学精神、法治社会,离不开一个核心机制——批判的自由:

对教会的质疑造就了宗教改革;

对国王的批评带来了宪政革命;

对权威的挑战推动了科学进展;

对“伟人”的否定建立了制度高于个人的现代伦理。

柏拉图可被反驳,牛顿可被修正,丘吉尔可被批评——正是这种文化机制,让社会脱离了“圣人依赖”,进入了“理性主权”。

---

四、重建文明的基石:恢复批评伟人的权利

如果一个文明无法批评其“圣人”,那么它也就无法判断他们的对错,更无法替代他们的错误。Instancology指出:

真理不属于任何人,不属于“圣人”或“伟人”,而属于与现实匹配的理性认知;

AA层的真理无须权威加冕,RA层的法则超越个体意志;

崇拜个人而非规律,便无法进入现代性的本体结构。

因此,文化重构的第一步是:敢于批评伟人,敢于直面历史,敢于清算错误。

---

五、结语:不批评伟人,就等于放弃未来

伟人不是神,历史也不是神话。如果一个民族只会歌功颂德,不会反省与批判,那么它不可能真正拥有文明的理性自觉。

“为尊者讳”不再是道德,而是罪恶;

“批评伟人”不再是忤逆,而是责任;

惟有拨开神圣的迷雾,我们才能看见前方的道路。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