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论坛 | 时事论坛 | 汽车论坛 | 摄影论坛 |
股票论坛 | 游戏论坛 | 音乐论坛 | |
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
有关人自由意志的电影观后:幻觉与现实的模糊,精神与肉体的挣扎 |
送交者: 一枪中的 2025-05-12 07:50:55 于 [世界时事论坛] |
湮灭之城 这是一部由两位奥斯卡最佳男女主角和一位大牌明星共同打造的经典影片,有人说它是心理惊悚与法律剧情相结合的电影,而我更愿意将其看作是一部包含有道德抉择、权力诱惑、宗教象征和魔鬼踪迹,以及兼具哲学和信仰深度的现代寓言。 先简述剧情,由于电影拍摄于1996年,所以不必担心有“剧透”之嫌。 由影星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饰演的凯文(Kevin Lomax)是一名佛州小镇年轻且极具才华的辩护律师,他保持有连续64场辩护无一败绩的傲人记录。影片开始,他在佛州一桩性骚扰案中为被告辩护。尽管他在法庭上已察觉被告有罪,但却昧着良心运用他娴熟的技巧,成功地将受害女孩引入陷阱,让陪审团相信女孩的证词不实,致使施害者胜诉。他的才华被纽约一间大公司看到,于是以高薪和优厚的待遇将他聘入,他的妻子也一并受邀,举家搬到纽约,两人沉浸在一步登天的美梦之中。只是,在凯文成为公司高层关注的明星律师的同时,堕落之门也为之打开。 由阿尔·帕西诺(Alfredo James Pacino,1992年的奥斯卡影帝)饰演的公司“老大”米尔顿(John Milton),是一个神秘而有魅力的男人,他对凯文格外关注与器重,表现得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人生导师一样。随着米尔顿的循循善诱,在渴望事业成功和曼哈顿形形色色的诱惑中,凯文逐渐坠入米尔顿精心打造的欲河中而毫不自知。伴随着不断地升职加薪,他开始察觉到公司的灰色地带乃至黑幕,包括贩毒、走私、杀人等,但为了保持自己奢华的生活和连续胜诉的记录,他放弃了起码的职业操守,完全不顾是非曲直地为罪恶辩护。 影片中将米尔顿打造成魔鬼撒旦,在幻觉与现实中不断显现、切换,他有选择地优先攻击那些不愿与罪恶为伍的、相对善良的人。不幸的是,由查理兹·塞隆(Charlize Theron,2003年的奥斯卡影后)饰演的凯文的妻子玛丽·安(Mary Ann Lomax)成了米尔顿的第一个牺牲品。她美丽、单纯、善良,沉浸在未来的憧憬中。可渐渐地她发现,一切都变得不对劲,她从最初的兴奋逐渐转入冷静、孤独和忧郁,她一次次地被丈夫冷落、忽视。尽管她求助般地将自己痛苦惊悚的经历告知丈夫,声称不止一次看到魔鬼的幻象,但丈夫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那只是她虚幻的想象,是她精神出了问题。这位曾经深爱着妻子的丈夫仍沉迷于自己的工作与成功。 在一次为涉嫌三条命案的“大佬”辩护的案件中,凯文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明明已经发现被告就是杀人犯,却仍旧选择为其辩护。最终他如愿以偿,又一次打赢了官司,但结果却是让杀人凶手逍遥法外。当他结束庭审后冲出法庭奔向医院,想在第一时间去安慰妻子时,悲剧已然发生。妻子在精神崩溃的折磨下自杀身亡。 道德谴责和妻子之死的双重打击令凯文痛苦万分,他最后找到米尔顿并向其质问,结果发现:一切都是米尔顿的精心设计,而凯文,却阴差阳错地正是多年前凯文妈妈与米尔顿所生的儿子!此时的米尔顿踌躇满志,他振振有词地向凯文展露出他的“宏伟计划”:其目的就是想让凯文与同父异母的妹妹克莉丝汀(Christabella)结合,从而孕育出“敌基督”的后代,继续执掌黑暗大厦。 当克莉丝汀脱去衣衫,赤裸着面向凯文展示她的美丽时,当米尔顿得意地在一旁打算欣赏这对兄妹即将发生的一切时,凯文面对如此诱惑几乎再次就范。也就是在此刻,极具震撼的一幕出现了:凯文终于醒悟,他意识到自己赖以骄傲的所谓自由意志,根本就不是魔鬼的对手,他毫不犹豫地举起枪来对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凯文用自己的死终止了魔鬼的计划。他的最终觉醒当然不是自由意志的胜利,因为人的自由意志只会屈服于撒旦。他的觉醒是通过上帝对他向死而生的救赎实现的——杀死旧我,重生新我。 这是一部在惊悚与律政外衣下嵌入哲学、伦理与信仰命题的电影,它借助剧情反讽了现代社会对成功的偶像崇拜和将信仰道德边缘化,它再一次诠释了人类历史“从堕落、到启示悔改、再到救赎”的命运三部曲,很容易让人想到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以《圣经·创世纪》为基础创作的史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那是讲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为堕落天使撒旦所诱惑,最终走向堕落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弥尔顿笔下的堕落天使悖逆上帝,强烈抱怨自己的永远被“低估”。影片中借凯文之口说出了撒旦的那句名言——“宁可在地狱称王,不在天堂作奴仆”(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这也许就是导演将影片中魔鬼的角色命名为约翰·弥尔顿的缘故吧。尽管弥尔顿这部史诗的主旨是痛斥魔鬼。 纵观整部电影的核心,其实只围绕一个有关人类的赌注展开,那就是: 人,真的可以左右自己的自由意志吗?人的自由意志能否战胜魔鬼的诱惑? 这是历史上无数哲人争相探讨的主题,像弥尔顿的《失乐园》,像歌德的《浮士德》中与魔鬼梅菲斯特的赌注交易,像14世纪但丁的《神曲》中在冰冷居所中的撒旦……当然,还有《圣经·约伯记》中,天庭之上,上帝与撒旦的那场奇异的赌局。 影片通篇没有直接描绘上帝的声音或神迹,但凯文的“悔改”并非自发,而是“被允许”在绝境中选择放弃魔鬼。上帝似乎并未干预他,但却保留了他“悔改得救”的空间。后面时间倒流的情节象征着神性出场的方式——不是干涉现实,而是在破碎中提供新生的可能。上帝的缺席,或许正是他的临在! 显然,片中的几位主要人物都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 凯文代表着堕落中的人类,也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代表。他起初是一个充满自信、意气风发的青年律师,但在各种诱惑下逐步被名利腐蚀,迷失于成就和虚荣中。妻子的死亡、对米尔顿真实身份和计划的发现,使他觉醒,最终以自杀为代价终止了魔鬼的计划。当凯文在象征着魔鬼的父亲和妹妹的惊异之下举枪自杀的那一刻,意味着一个“旧我”的死亡和一个“重生之我”的诞生。这在影片的结尾有所表现。 米尔顿代表着撒旦、诱惑,是罪恶的化身。他狡猾、操控欲强,但却魅力非凡。他鼓吹自由意志,实则诱人堕落,伪装成人生导师,背后却是毁灭的制造者。 而玛丽·安不仅仅是凯文的妻子,她在整部电影中扮演了人性的良知、精神的真实以及道德危机等多重角色,她无疑代表着纯真、牺牲和人类的悲剧性。有作家将她的名字与圣母玛利亚联系起来。她的直觉与敏感让她得以最先“看见”米尔顿的魔鬼真相,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人类道德良知的哨兵。当她在丈夫的冷漠与环境的压迫下失去现实感时,米尔顿乘虚而入,与她长谈,建议她改变自己的发型:“女人的肩膀是一切神秘的源头,脖子活色生香,宛若边城小镇般的旖旎梦幻,引起无数群雄竞起进行永无止境的争斗”。不仅如此,米尔顿还向她灌输:“3000美元的夏装,买下来,穿一次,然后扔掉,这样你才能放松。把他的钱都花光,既然你很难保持你的丈夫,至少和他的钱保持联系”。此时的玛丽·安已经身不由己,无法摆脱,最终被米尔顿强奸。她的死既是道德的破碎,也是留给他人的警钟。她并非斗士,但却是“受害者”中的少数清醒者。她所承受的痛苦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她与恶魔世界的格格不入,她的崩溃正说明她还保有人性。撒旦说:“虚荣是我最钟爱的罪。”而玛丽·安,几乎与虚荣无缘,因此便成为罪恶世界中最先被“淘汰”的人。 关于玛丽·安是否真的被强奸,影片中心理与现实交错的情节让她本人的叙述充满不确定。因为当玛丽·安在教堂里崩溃地向凯文哭诉“米尔顿强奸了我。”时,她所描述的时间正是米尔顿与凯文一同出庭的时间,也因此,当时凯文认为妻子的精神已经彻底不正常了。 影片的特点之一,就是自始至终将超自然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化。而玛丽·安的幻觉是渐进式的:从看到裸女的鬼影,到看到女人的恶魔脸,再到最后出现的性羞辱——看到自己怀了恶魔的“子宫侵入”式幻想。所以她的陈述不排除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抑或是幻觉中的经历。她诉说米尔顿在场,看着她,笑着强奸她,这是一种深度的恶魔式侵犯幻想,是对她身心被环境“占据”的象征。 反观米尔顿,尽管他从未直接动手伤害玛丽·安,但他始终通过精神压迫与环境操控瓦解她的心智。这使得玛丽·安的“被强奸”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心理真相:她的意志与身体已被这个恶魔般的世界强行侵入,她感到彻底地被侵犯。这大概也是影片对“精神强奸”或“道德侵蚀”的一种隐喻处理。 由于导演刻意设置的多义性结构,让观众的选择有了张力:如果你把电影当作现实主义作品看,那她是在精神崩溃中产生的幻觉;但如果你接受片中的超自然设定(撒旦存在),那她可能在另一个维度中确实被恶魔“强奸”,那是一种超自然的侵犯。 一句话,从现实角度看,她没有被真正强奸;但在她的主观体验中,这确实发生了。 在影片的最后,米尔顿与凯文之间的大段对白堪称经典。那是米尔顿试图说服凯文就范于同父异母的妹妹,以怀上敌基督的段落,此时,大厅背景墙上的雕塑开始灵动起来,像是19世纪英国诗人兼画家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刻画的《失乐园》中的“叛逆天使的陨落”。这段米尔顿诱惑凯文的情节,应该是受到了《圣经》中耶稣被魔鬼试探的启发,那美丽的诱惑者的名字Christabella,字面意思竟然是“美丽的基督”。 嘲讽无处不在! 在这场对话中,米尔顿不加任何掩饰地讲出了自己真实身份,同时对人性中的欲望、罪恶进行了无情的讥讽,其中不乏深刻的剖析。帕西诺通过台词历数了人性的种种不堪,那种将人的种种软弱剖开来示人的做法,让人不寒而栗: 米尔顿(M):有一点你是对的,我一直在观察你,我不由自主地观察、等待,屏息以待。可我并不是一个操纵者,我没有让事情发生,那是行不通的。自由意志就像蝴蝶的翅膀,一旦触碰就不会散开。我只是搭建舞台,表演的是你自己。 凯文(K):你对玛丽·安做了什么? M:一把枪?在这里? K:该死的,你对我老婆做了什么? M:嗯,如果从1到10打分,那么10是人类已知的最堕落的性爱表演,而1是你在家里每周五晚上的平均排练,我和玛丽·安,大约打7分。 K:我要杀了你! M:抓住我了!没错!做好准备,儿子!来吧!很好,你得控制住怒火,这是你最后的藏身之处,也是最后的遮羞布。 K:你是谁? M:我是谁?从未败诉?你觉得为什么?因为你太厉害了?没错,但为什么? K:因为你是我父亲。 M:我比这强多了,凯文。你在法庭上火力全开,不是吗?凯文,你的确出手不凡,但这些总有一天要结束的,没有人会只赢不输。 K:你究竟是谁? M:我是谁?我有很多名字。 K:撒旦? M:叫我父亲。 K:玛丽·安,她知道,她认出了你,所以你毁了她。 M:你把玛丽·安的事怪到我头上?我希望你在开玩笑。玛丽·安?你们留下来不是她的主意么?再说,你随时都可以救她。她需要的只是你的爱。当然,也许还有CD的夏装和Channel的香水。但你太忙了。承认吧,你一到这个环境就想找配得上你的女人。 K:你撒谎!那不是真的,你不知道我们之间的感情,你对此一无所知。 M:啊哈!我同意。 K:你是个骗子! M:跟着我你绝不会受委屈。别他妈的那么笨好吗?不要再骗自己了。我早叫你好好照顾自己的老婆。我是怎么说的?我动员你放弃这个案子,回去好好陪陪老婆。我说“大家都会谅解你的”,我是这么说的吧,结果你怎么回答的?你说:“知道我怕什么吗?约翰,我怕我放弃这个案子而她的病好了。我会为此而恨她!”想起来了吗? K:我知道你在搞什么鬼!你在设计我! M:啊哈!是谁决定在盖提案中隐藏证物?是谁的主意? K:你一直在设计我! M:还有,摩伊兹案你的辩证策略?天主教、印度教、弄蛇人……一切都是宗教仪式?这些都是谁的主意? K:你一直在耍弄我!你在考验我! M:还有库伦。你知道他有罪。你看到那些凶案照片,结果呢?你仍让那说谎女人出庭作证。 K:是你叫我接这个案子,逼她说谎。 M:我可没这么做。凯文!那天在地铁,我是怎么说的?你还记得我说的话吗?我说“或许你也该输一次了!”结果你不服气。 K:输?我可没输过!我只会赢!赢!我是律师,这是我的工作。 M:我不再说了。虚荣,无疑是我最钟爱的罪,凯文,这就是人性!自私自利是人性的麻醉剂。你并非不爱你的妻子,凯文。只是你另有所爱更胜于她。那就是你自己! K:你说得对,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害了她。 M:别太自责了,凯文。有更好的在等着你。相信我! K:我怎会忘了这事,把她抛在身后继续前行? M:你用不着苛责自己。目前你的成功有目共睹。我可没有对你特别优待。我也没这么大能耐!至少对你是如此……我没打算放过你,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让你的妹妹,你的同父异母妹妹在一起。 克莉丝汀(C):惊喜吗?别让他吓到你。 M:凯文,我的子女不计其数,不成材的太多了,我不断地犯错,终于盼到了你。现在只有你,你们两个。 K: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M:做你自己,我告诉你,孩子,罪恶就像沉重的负担。而你要做的就是把一切罪恶感抛开。 C:嘿,我知道你正在经历什么,我经历过。过来,过来,放下。 K:可我做不到。 M:你干嘛老是想不开呢?上帝,是吗?上帝?我告诉你一点上帝的小秘密吧,上帝喜欢冷眼旁观。他是个讨厌鬼。想想看,他给了人类感情的直觉,他给了你这些天赋,然后呢?我敢说,他为了自己的乐趣,为了娱乐自己,他立下了相反的游戏规则——那是史上最大的恶作剧,要你看得到,却不准碰。碰到了,又不准吃。吃到了,却不准吞下去。哈哈!当你犯规时,他在做什么?他会乐不可支地嘲笑你!这家伙真是变态!简直是个虐待狂!他就像是不负责任的房东!要我敬仰他?门都没有! K:宁可在地狱称王,也不在天堂当奴仆。是这样吗? M:难道不是吗?我从开天辟地以来就来到世上,深入人类生活,我挑动了人性一切潜在的欲望。我满足了人类需求却不批判他!为什么?因为即使再顽劣的人我也不会拒绝他!我热爱人类!我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搞不好还是硕果仅存的一个。凯文,没有人会否定20世纪是我的天下!一切都是我的!凯文,统统都是,我的天下!我已经迈向历史的巅峰,现在是迎接胜利的时刻了!该我们上场了! C:有人想喝一杯吗?我要喝一杯。 K:你的演说真是精彩!想必你大概真的需要我!你想怎样? M:我要你按我说的去做,接管公司,你和你妹妹。 K:就这些? M:不,当然不止!现在她正在排卵期。浮华世界的一切都是符合情理的,凯文。你的精子是开启新纪元的钥匙。你儿子将掌控天下至高权利。他将为我们获取一切! K:你想要一个小孩? M:我想要整个家族! K:敌基督的家族? M:哈哈!随便你怎么称呼。 K:但我必须自愿。 M:自由意志?这玩意最难搞定!凯文,我要一个家族!我太忙了,需要帮手。儿子,千禧年就要来了,拳赛已进入最后一个回合。哈哈!我已准备好大干一场了。 K:开个条件吧。 M:我们在谈判吗? K:没错。 M:耶!太好了! K:你给我什么好处? M:条件随你开。你要任何好处都行。你想要什么?先给你感官的极乐,立即的感官享乐!哈哈!随时随地,心想事成。让你有如吸可卡因一般爽快!和陌生女子翻云覆雨之乐。这点子你熟悉吗? K:恐怕你还得再加把劲才能打动我。 M:我知道,我只是热身而已。你想要更多,对吧?你值得更多,那你最爱的东西是什么?陪审团的微笑?那冰冷的法庭,它自己翻来覆去,屈服于你的意志。 K:这些我自己就能得到。 M:那不一样!我会把你的罪恶感赶走。让你充分享受胜利!毫无心理负担!孩子,自由的意义就是永远不需要说道歉!这是伟大的革命,凯文! K:为什么你要从法律下手?为什么?老爸! M:因为法律最接近生活,孩子。它是通往特权的通行证,它是新的圣职,小子!你知道吗?现在的法学院学生人数比全国律师还多。我们即将展示威力。你们两位,我们同心协力,一个接一个地无罪释放。直到把天堂闹到瓦解为止,整个天堂将分崩离析。 K:但在圣经中,你最后输了。我们命中注定会输的,老爸! M:儿子,圣经是上帝的信徒写的。而现在,是我们自己写圣经。第一章,就在这张桌上开始写。此时此刻。 C:说完没有?你的话太多了。你们父子都一样。看着我,凯文!好好看着我…… M:哦!她真是太迷人了! C:看看我,我是谁? K:我第一眼看见你,我就想要你了。 M:魔鬼的本性蓄势待发…… K:那爱情呢? M:爱,总是被夸大。按照生理学角度来说,吃一块巧克力也能得到相同的感受。忘了他吧,这是关于我们的。凯文,我等你等得太辛苦了。 C:两分钟后,你就再也不会想起玛丽·安了,过来。 M:她说得对,我的儿子,是时候站出来,拿回属于你的东西了。 K:你说得对,是时候释放你的自由意志了,对吧! M:不!该死的!够了!我给的还不够吗? (接着,凯文站起身来拿起手枪对准自己——开枪!) 与其说这是凯文与魔鬼的对白,毋宁说这更像是凯文内心两种声音的对话,是地地道道的属灵争战。观影中,观众很容易将所有的罪恶与悲剧归结于魔鬼的搅扰与引导,这当然不错,但更深刻的剖析则是:这其实是每个人内心的挣扎于对话,是自由意志不由自主的选择,米尔顿说的没错,没有人逼你,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自己的选择! 当凯文质问米尔顿“你到底想要什么?米尔顿回答“我只是给你机会,是你自己的选择。”帕西诺用他那缓慢、沙哑但却充满确定性的语气,揭示了自由意志下人类的选择往往是通向深渊的道路。 正像《圣经·罗马书》中保罗说的:“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若我去做所不愿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做的。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上帝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这才是最可怕的!这也是凯文最终选择自杀的原因。 片中不时出现的一些场景深深地刻入人的头脑中,挥之不去,有疑惑,有思考,也有追问: 场景一:在南方小镇教堂里做义工的凯文妈妈爱丽丝(Alice Lomax),是位虔诚的基督徒,在她眼中,纽约犹如堕落的“巴比伦”,应该远离才是。影片里她引用了《圣经·启示录》中的话语:“大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和一切污秽之灵的牢狱,并一切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然而让观众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她,在若干年前与米尔顿曾发生过一场“浪漫”的邂逅。那正是爱丽丝遭到抛弃、心灵空虚的人生低谷。米尔顿一次又一次地陪她说话,她因此感受到温暖,直到最终竟与米尔顿(撒旦)共同有了他们的孩子——凯文!这不免让人想到了玛丽·安的悲剧。 场景二:影片中米尔顿公司的办公大楼,那结构象征着地狱的圆圈:顶楼硕大的水池,仿佛但丁笔下位于地狱顶部的撒旦的冰屋;室内那始终燃着火焰的壁炉,有着火湖中恶魔般的视觉现象。自由意志,也是但丁《神曲》里的重要主题,其中《炼狱》第16章说:“如果现在的世界误入歧途,原因在于你们,应该在你们身上寻找它。” 场景三:在一间豪华气派的传统教堂里,一众道貌岸然的“绅士”纷纷就坐,随着镜头的摇曳,人们赫然看到一个个凯文曾经为之辩护的性侵犯和杀人犯!他们嘲讽地看向镜头,看向观众。而米尔顿则站在大厅最前面的受洗池旁,微笑地将手伸进池中,那池中的水在接触到米尔顿手的刹那间,便化作热气冉冉上腾。 场景四:当爱丽丝因担心儿子来到纽约探望凯文夫妇时,她在电梯里“偶然”撞见米尔顿,她一眼就认出了米尔顿。但爱丽丝明知那是魔鬼,却表面上镇定得心如止水。仅仅过了一天,她竟置自己的儿子儿媳于水火而不顾,匆匆摆脱了这个邪恶的“巴比伦”回到自己的家乡,而她的离开间接地造成了玛丽·安的悲剧。 影片有着一个出乎意料的超现实结尾: 时间突兀地回退到了影片开头凯文所代理的那桩性侵案的审判现场,一切仿佛未曾发生过。中场休息过后,凯文的表现判若两人,他在发言前与身后的妻子微笑对视,之后便在法庭上向所有人宣布:他无法继续为被告辩护,因此选择退出律师代理一职。这意味着他64场不败纪录的职业辉煌就此终结,而且还冒有终生不能再做律师的巨大风险。 这当然是获得重生后的凯文,他终于选择了良知。 但接下来,导演安排了一个极具讽刺性的镜头:就在凯文走出法庭的过程中,一位《时代》的记者追上来对凯文说:“你真是个英雄!”记者希望与凯文预约第二天的采访,并且预言:届时你将成为一个更大的明星,比之前还火。 凯文听罢动心,向记者回应:“我明天电话联系你!” 这无疑是最充满深意的一幕。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真的自由吗?或者我们早已在体制与欲望中失去自我?米尔顿尽管反复强调人拥有的自由意志选择权,但他却又在暗中无时无刻不在操控着局势,这就是现实! 影片通过宗教与神话的重构,让撒旦不再具有传统的邪恶形象,而俨然成为一个现代化、高智商、鼓励人性欲望的“自由斗士”,他以“选择”之名让人自我堕落,这正是魔鬼的诡计! 这是警醒!撒旦从不曾真正远离,即使是“自杀悔改”后重生的人,依然要不断与原罪搏斗。自由意志永远不能自救,而神恩也永远不会强迫你,这是对自由意志的深刻诠释。 镜头的最后,那记者的脸瞬间幻化成了米尔顿的模样,他意味深长地对着镜头甩出一句话:“虚荣,无疑是我最钟爱的罪。”(Vanity,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 这里的虚荣(Vanity),意指所有不切实际的荣誉。 是的,人的软弱无时无刻存在着再次堕落的危险,这是坚定信仰的艰难,但也正是最终战胜撒旦的希望所在。 借用凯文对米尔顿(撒旦)说的那句台词:“可是在圣经中,你最后输了!” 最后,顺便说说片名。Devils Advocate中的“Advocate”一语双关,既有作为名词的“律师”之意,又有作为动词的“拥护”之意,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实中的律师,有可能正是魔鬼的代言,因为在欲望与正义的角力下,会有多少人不向魔鬼低头?这的确是对人性的最大考验。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