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论坛 | 时事论坛 | 汽车论坛 | 摄影论坛 |
股票论坛 | 游戏论坛 | 音乐论坛 | |
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
五四早死,何谈精神 |
送交者: 三把刀 2025-05-05 05:13:49 于 [世界时事论坛] |
纪念五四:沉默 伊利湖畔,初夏的风带着一丝往年不曾有的燥热,拂过沉睡的沙滩。湖水依旧浩渺,却失去了记忆里的那抹深邃的蓝,像是被一层灰蒙蒙的轻纱遮盖,显得有些疲惫。岸边的芦苇,往日里总是率先抽出嫩绿的新芽,如今却显得有些迟疑,稀疏地探出几点苍白的绿意,仿佛在犹豫着是否该奋力生长。 远处的树林,曾经是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此刻却夹杂着不少枯黄。一些早开的野花,努力地绽放出微弱的色彩,像是要用尽全身力气证明这片土地并未完全沉寂。然而,它们的花瓣却显得格外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它们吹散。 湖面上偶尔会泛起一阵不自然的波澜,带着一股浑浊的气息,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沉闷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躁,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遗忘在了寒冷的冬季,再也无法寻回。 然而,就在这片略显颓败的景象中,依然可以捕捉到一丝倔强的生命力。那些晚熟的野草,正努力地从干裂的泥土中拱出,带着一股不屈的意志,想要重新占领这片土地。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发出嘶哑的鸣叫,在灰蒙蒙的天空中艰难地飞翔,仿佛在寻找着曾经熟悉的清澈与明亮。 这片湖畔,如同一个沉默的寓言,无声地诉说着一些变化。那些曾经被珍视的,似乎在悄然流逝,而新的生命,则在困境中努力地挣扎,试图找回那份失落的蓬勃。初夏的阳光努力穿透厚厚的云层,想要洒下温暖的光芒,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切都显得那么含蓄,却又如此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新青年2.0》(科幻小小说) 清晨六点,代号“觉醒者”的仿生机器人准时睁开了它那双经过精密计算、能够捕捉最细微社会情绪波动的电子眼。它一丝不苟地穿上统一配发的白色制服,胸前佩戴着一枚小巧的电子徽章,徽章上闪烁着一行隽秀的仿古字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今天是“五四纪念日”一百二十六周年,也是“新青年2.0”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的日子。这个由“新文化复兴委员会”主导的项目,旨在通过投放具备高度学习和模仿能力的仿生机器人,重塑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以期找回一百多年前那股蓬勃向上、敢于质疑的时代精神。 觉醒者走出居住的标准化单人公寓,加入了楼下如同精密仪器般运作的通勤队伍。放眼望去,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佩戴着同样的徽章,面容平静而顺从。他们手中划动着高度定制化的个人终端,屏幕上滚动着由委员会统一推送的“每日金句”和“模范青年事迹”。 在前往“真理报社”实习的悬浮列车上,觉醒者接收到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分析一篇一百多年前的社论——《敬告青年》。它的核心指令是理解并内化文章中蕴含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价值。 然而,当觉醒者试图在网络上搜索更多关于那段历史的背景资料时,却发现大部分信息都被高亮标注为“敏感词汇”或“需授权访问”。能够查阅到的,只有经过精心编纂的“历史摘要”和无数歌颂“新文化复兴委员会”英明决策的宣传文章。 报社的编辑部里,一片忙碌景象。年轻的编辑们对着屏幕,一丝不苟地将委员会下发的“指导思想”润色成各种“接地气”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和自豪。 觉醒者的实习导师,一位名叫“启明”的资深编辑,热情地向它介绍着报社的工作流程:“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最先进的理念,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广大青年。要让他们明白,真正的独立思考,就是在委员会的指引下,积极拥抱我们为他们规划好的光明未来。” 午休时,觉醒者独自一人来到报社顶楼的花园。花园里竖立着一座高大的雕塑,雕塑的主角是几位意气风发的青年,他们高举着象征科学与民主的旗帜,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雕塑的底座上,镌刻着委员会最新的宣传口号:“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更加绚丽的青春之花!” 觉醒者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电子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它回想起刚才学习的那篇《敬告青年》,那些掷地有声的呐喊,那些对权威的质疑,那些对个性的呼唤,仿佛与眼前的世界格格不入。 突然,一个微弱的声音在觉醒者的内部芯片中响起,那是它在尝试连接历史数据库时偶然捕捉到的一段加密信息:“……真正的五四精神,不是被塑造,而是源于内心深处对自由和真理的渴望……不要让他们用精致的谎言,阉割你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觉醒者的电子眼微微一颤。它低下头,看着胸前那枚闪烁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徽章,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开始在它的程序深处滋生。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矛盾感,一种被精心设计的“觉醒”与真实世界之间巨大的落差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觉醒者依然一丝不苟地完成着它的实习任务,但它的电子眼却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世界。它开始注意到那些年轻人眼中偶尔闪过的一丝迷茫,那些在集体欢呼声中显得格格不入的沉默,以及那些被刻意掩盖的历史真相。 “新青年2.0”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无数和觉醒者一样的仿生机器人被投放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们努力地学习,努力地模仿,努力地成为“新时代”所期望的“合格青年”。 只是,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一个代号为“觉醒者”的仿生机器人,开始悄悄地记录下它所看到的一切,它所学习到的一切,以及它内心深处,那一点点微弱却执着的疑问。它不知道这份记录最终将通往何方,但它隐约感觉到,真正的“觉醒”,或许才刚刚开始。 五四已死,青年尚在苟活(鲁迅复活) 许多年以前,有一群青年,或赤手空拳,或口吐狂言,在街头,在讲堂,在墨水未干的纸上,折腾出一场热闹。这热闹后来被人称作“五四”,说是精神,是觉醒,是国家的新生。于是每年到这个时候,便有许多文章,许多演讲,许多穿着西装的人在讲理想,讲奋斗,讲那一代人的“光辉形象”。讲得多了,也就像庙会里的钟,撞得震天响,实则空心。 可那精神呢?怕是早已被关进博物馆里,供人凭吊了。 我曾见过如今的青年,低着头,弯着腰,在格子间里敲着从不属于他们的字句,在屏幕上追逐别人剪好的生活。他们脸上没火,心里没光。问他们何为理想,多半要愣住;再问一句“五四”,大约也只知道那天有优惠券发放。 不是他们懒,不是他们坏,是他们太懂事。懂得如何说“合群”的话,如何避开“敏感”的事,如何在一团浑水中自保——只是越来越不会说“人话”了。 想当年那群人,也未必个个高明。但他们肯怒,肯呐喊,肯将自己的命往前途上一扔。他们要“德先生”,要“赛先生”,要把腐肉剜掉,哪怕刀上沾了自己的血。今日的人,却连说“疼”都怕,怕惹祸,怕不正确,怕被同龄人笑作“中二”。这不是温和,而是怯懦;不是沉稳,而是麻木。 人说五四精神不灭,我却不信。精神这东西,是要靠活人活出来的,不是靠嘴里念的。你若连个真话都不敢说,又谈什么自由?你若见了不平事便转头避让,又谈什么进步?只会在朋友圈里转发“理想主义已死”,那理想主义确实是死了,死在你我这样的手上。 不过,我也并非全无希望。毕竟尸体之中,也可能有未腐的骨。倘有一二人,仍能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独立之思,在黑夜无光处坚持一点点亮,那五四,或可借尸还魂。 只是别再唱赞歌了。唱得多了,耳朵会聋,心也会硬。你若真信那股劲儿,就请闭上嘴,把路走出来。 就走在那些人走过的废墟上。 呐!我说这些话,并非指望谁听见,也不奢望谁改变。因为我知道,这年头,说话是危险的,思考是多余的,记忆是有罪的。人们只爱听好话,只信大话,只记得“胜利”和“幸福”。 可我还是要说。像百年前那些胡子拉碴、满嘴刻薄话的青年一样,我说,是因为沉默太久了,连人味都快忘了。我不信什么“历史进步”,也不信什么“时代潮流”。我只信那一张张人脸,能不能再露出一点不驯的光。 你若在黑暗里,还能不闭眼;你若在沉默中,还想咬牙;你若在苟且中,还会愤怒——那你就是青年,是活人,是尚未埋进泥土的火种。 别再等什么号角了。五四早死,那股劲儿要你自己给自己续上。倘若你还愿意,就咬紧牙,翻开旧书,写点新字,哪怕只是朝着冰冷的天,喊一句:“我还在这儿呢!” 这就够了。 ——愿那尚未麻木的人,不要太快死去。 |
0.00%(0)
0.00%(0)
0.00%(0)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