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世界时事论坛>帖子
流通过程何以增加交换价值
送交者: 一枪中的 2025-04-13 03:04:43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刘派正经53. 流通过程何以增加交换价值

 

上一篇捅破了,资剥论反对资剥论,居然潜意识地暗示,流通打工人也会剥削,产业打工人的大窟窿后,这一篇从正面谈谈,流通领域里,企业家连同打工人,从事的种种劳动,究竟是如何帮助商品,上涨了交换价值滴,嗯哼。

 

说白了,万变不离其宗:一个商品,只有在买账的消费者那里,实现了它的使用价值,才会同时实现,它的交换价值,让为了它的生产,流通和销售,付出了各种成本,包括劳动成本的人们,无论企业家,还是打工人,无论抓生产的,还是促流通的,都能获得超出成本的收益;否则的话,把生产与流通,联结起来的市场链条,就会分崩离析,没法循环下去咧。

 

先看产销一体的情况:甲地有家面包店,老板张三连同老婆孩子,外加雇的打工人,携手烤出了面包后,自己有木有利润收益,完全取决于,有木有顾客来买,以及五块的零售价,是不是高于,产销面包的全部成本:高了就赚,低了就赔,木有人买嘛,就全砸手里咧,只能让自己,混个肚儿圆——正因此,倘若产销的是桌椅板凳,连这种非预期的良性后果,也荡然无存啦。垂头。

 

再看单搞运销的情况:假定局面没那么糟,反倒相当好,以致老板李四觉得,乙地也有人爱吃,于是乎冒险决定,以四块的批发价,买一千个运到乙地,发动老婆孩子,外加雇的打工人,按六块的零售价,摆摊吆喝,结局也是一样一样滴:有木有收益利润,完全取决于,有木有顾客来买,以及零售价减去了,批发价的差额,是不是高于,运销面包的全部成本:高了就赚,低了就赔,木有人买嘛,就全砸手里咧,只能让自己,混个肚儿圆——正因此,倘若运销的是桌椅板凳,连这种非预期的良性后果,也荡然无存啦。丧气。

 

所以哦,就像不仅抓生产,而且促流通的张三一个样,不抓生产,只促流通的李四,之所以能有收益利润,压根不是因为,雇来的打工人,辛苦干活的时间,分成了必要与剩余,而完全是因为,他找到了对路适销的商品,满足了乙地消费者,丰富的吃货需求,并将运销的成本,成功地控制在,两块的差价以下,所以乙地的消费者,愿意买他的账,亦即认为他定的,六块零售价,可以接受,欣然掏钱。无论如何,要是乙地的消费者,觉得这价格有点小贵高,接受不了,肯定不会买,结果就是让,李四运来的面包,全砸在自己的肚儿里……

 

友情提醒一声:据恩格斯本尊讲,他当年也是在流通领域,围绕纱质和交货,从事了管理三个家伙的工作,不断地检查,纠正,申斥和指挥他们,才有了200英镑的年收入,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产业打工人,领到的薪水,嗯哼。

 

进一步瞎琢磨:何以张三会同意,按四块的批发价,卖面包给李四呀?原因不复杂:博弈权衡后,他发现,要是亲自将面包,运销到乙地去,自己又没三头六臂,肯定忙不过来,还不如一股脑儿,打包卖给李四,既省下了运销的成本,又能腾出手来,扩大生产规模,结果赚得更多。

 

那为啥乙地的消费者,不肯亲自跑到甲地,买五块一个的面包,反倒宁愿多花一块钱,买李四投机倒把,搬运过来的面包哎?原因更简单:权衡博弈后,他们发现,要是亲自跑甲地一趟,买张三五块一个的面包,成本远远超过了,省下的一块钱,所以不划算,蠢货才会干。精明。

 

说穿了,即便老板赵五,在乙地四块八买下了,李四运来的一千个面包,转手又以五块三,批发给各家分销商,让他们以六块的价格卖出去,结果没付出多少,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非生产性耗费,单靠坐地起价,就赚了一笔,但只要他守住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木有强买强卖,坑蒙诈骗,硬性垄断等,同样是正当滴:谁让他抓住了商机,既能让李四,把面包批发给他,又能让各家分销商,从他手里批发面包哇?你行你上吔,亲,不是?

 

某种意思上讲,老马自信十足地断言,商品生产才创造价值,商品流通不创造价值,或许还基于,另一个误解:既然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进入流通过程后,不会发生变化,那商品的交换价值,也应该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进入流通过程后,同样不会发生变化,而是始终保持等价,江湖人称“等价交换”……

 

举个例:既然一个面包,香甜可口的使用价值,是张三带领手下,从事具体人类劳动,在生产过程中,早已烤出来的,从甲地流通到乙地后,对消费者而言,不会发生变化,都是填饱肚子,享个口福而已,那它能卖多少钱的交换价值,应该也是张三带领手下,从事抽象人类劳动,在生产过程中,早已创造出来的,进入流通过程后,同样不会由于,李四带领手下,从事抽象的非人类劳动,发生什么变化,而是始终保持等价,俗话或曰“等量劳动交换”……

 

撇开这种理解,将两类不同价值混为一谈,类似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荒唐谬误不谈,它失足的关键点,依然在于:拎不清一切价值的源头,统统在于需要,因而误以为,商品的使用价值,连同交换价值一起,是在生产过程中,早已创造出来的,在等价交换的流通过程中,不可能再发生变化,于是乎甚至没法解释,出厂价或批发价,何以不同于零售价的简单事实,嗯哼。

 

其实吔,事情的真相是:首先哈,张三带领手下,在生产过程中,早已烤出来的,只是面包能有香甜可口的,使用价值的质料基础;当且仅当它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一并实现,它的使用价值,以及交换价值,从而让张三及其手下,赚到利润薪水;否则的话,如同前面所讲,即便它被张三吃了,实现了使用价值,也依然木有实现,它的交换价值,学界所谓“卖不出去”,不是?

 

其次哈,尽管李四带领手下,在流通过程中,既木有烤出,又木有增加,面包能有香甜可口的,使用价值的质料基础,他们将面包,从甲地运到乙地的劳动,却实实在在地帮它,在乙地的消费者那里,一并实现了,它的使用价值,以及交换价值,从而让李四及其手下,赚到工资收益;否则的话,如同前面所讲,即便它被李四吃了,实现了使用价值,也依然木有实现,它的交换价值,文言又叫“没人买账”,嗯哼。

 

这样子观,李四带领手下,赚到了六块零售价,与四块批发价的,两块钱差额,就与资剥论的干瘪解释:“有助于流通时间的缩短”,瓜葛不大了,倒是与他们帮乙地的消费者,满足了吃货需求,因而后者愿意支付,他定下的零售价,息息相关;不然的话,同一个面包,香甜可口的使用价值,木有发生变化,但在乙地的交换价值,怎么会比甲地,硬生生多出一块来呀……

 

讲得更直白些:无论李四赵五,还是各家分销商,及其雇的打工人,能从面包在流通过程中,涨上去的交换价值中,获得利润薪水,全都与据说是,张三雇的打工人,在延长了的剩余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木有半毛钱关系。这个意思上曰:流通打工人,剥削了产业打工人?不存在滴!

 

毋宁说,由于并且仅仅由于,他们凭借自己,木有改变“质料”,单纯搬来运去的,非生产性流通劳动,帮乙地的消费者,满足了吃货需求,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面包的使用价值,乙地的消费者,才会欣然接受,他们定下的更高价格,从而成功地增加了,面包的交换价值,因此让他们获取了,应得的利润薪水。

 

否则的话,要是这些木有改变“质料”,单纯运来搬去的,非生产性流通劳动者,不能从面包,上涨了的交换价值中,获取应得的工资收益,因而干脆躺平了,拒绝将甲地的面包,搬运到乙地来,乙地的消费者,还能像甲地的消费者那样子,享受可口的美味,满足吃货的需求,爽得不要不要滴么?没门。

 

当然喽,倘若很有生意头脑,因而被左均瞧不起的钱六,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决定仿效张三的榜样,在乙地开家面包店,用五块的零售价,产销也有香甜可口的,使用价值的面包,李四赵五之流,就被断了财路咧,要么金盆洗手,另谋生计,要么降本增效,以相等或更低的零售价,销售运来的面包,从而再现了市场竞争,如何造福于消费者,推动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不是?

 

眼看夏天要来了,再举个应景例子:又大又甜的西瓜,使用价值杠杠滴,流通行当的从业者,压根不可能把它们,变得更大更甜,增加它们的使用价值,但只要能通过,非生产性的流通劳动,把它们运到市场上,方便了会玩的城里人,下班时买回家大快朵颐,就能成功地增加,它们的交换价值。

 

否则的话,倘若没人干这种,据说叫“投机倒把”的“犯罪”活儿,烂在地里的西瓜,除了能给那块地,施点非预期的肥料外,怎么可能一并实现,它们应有的使用价值,以及附着其上的交换价值,让种瓜的老汉,最终木有白白忙活一年,而是能数着钞票,咧着嘴笑呀,嗯哼。

 

所以喔,如同老师医生官员等,提供了让咱们满意的服务,就能获取超出成本的收益一个样,流通领域的增值现象,再次体现出,斯密揭示的,市场秩序的不成文法:“请给我以我想要的东西吧,你也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流通从业者,通过他们的非生产性劳动,帮别个得到了,别个想要的使用价值,所以别个也会让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利润收益,是为“平等互益”。神婆。

 

话说到这份上,要是阁下依旧相信,资剥论主张: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并有必要与剩余之分,所以会被剥削,流通劳动不创造价值,也没剩余与必要之分,只会大搞剥削,这些实然上极度错谬,应然上严重扭曲的见解,浅人就木有法子啦,只好辍笔不写,自行放假三天。惬意。

0.00%(0) 0.00%(0) 0.00%(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