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里,东方圣城。
曲阜,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国都,“齐鲁”两字,曲阜独占其一,曲阜又是孔子的故乡,被称为“东方圣城”。
山东曲阜
曲阜之名,是公元596年,由隋文帝杨坚所赐,取的是《礼记》中:“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的描述。
因为曲阜是孔子的故乡,人尽皆知的孔庙,就在曲阜境内,所以西方人把曲阜称作“东方的耶路撒冷”。
穿着道袍的赫达·莫里逊
上世纪30年代,一位叫做赫达·莫里逊的德国女摄影师,带着从小对摄影的热爱,对东方文化的痴迷,不远万里,远渡重洋来到中国。
1942年,当莫里逊到达曲阜时,被这里见到的一切所吸引,拍下了很多罕见老照片。
下面,就让我们在老照片中,去看一看1942年的曲阜吧!
△1942年,女摄影师莫里逊,在去往曲阜的路上,看到打谷场里,人们正在忙碌,打谷场边上,有一座高高的塔,这就是今天济宁市的兴隆寺塔。
莫里逊高兴极了,赶紧登上塔顶,正好可以眺望周围的景色。
△莫里逊站在兴隆寺塔顶,拍摄的济宁乡野的景象,真实记录了那个时候的乡村和田野的样子,十分难能可贵。
△莫里逊来到了曲阜街头,拍下了这张照片,旁边的摊贩,对突然出现的这个外国女摄影师,感到十分好奇,一直盯着她观察。
△1942年的曲阜街头,一辆辆驴车,从街道上走过,扬起些许尘烟。
△曲阜街头的一位摊贩,正拿着秤杆子称重。有意思的是,他看到这位外国女摄影师正在拍他,不好意思地用帽子,遮住了自己的脸。
△莫里逊在曲阜游览时,看到了这个亭子,亭子周围杨柳依依,风景优美,她惊奇地发现,亭子里面,竟然还有一尊菩萨造像。
△莫里逊走近亭子,拍下了亭子里的这尊造像,造像盘腿而坐,呈打坐样,神情恬淡,雕工精巧。
△不知不觉,莫里逊就来到了孔庙的棂星门前,进入此门就是孔庙,孔庙历史悠久,在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鲁哀公下令,把孔子曾经居住的地方,改建为孔庙。
△莫里逊来到孔庙里面,被这一片乌龟驮着的石碑所吸引,其实这个驮着石碑的,不是乌龟,而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中的第六子,叫做“赑屃”,也叫做龙龟。
△曲阜孔庙里的奎文阁,始建于1018年,奎(魁)星是主天下文章的星宿,所以此阁是孔庙三大殿之一。
△1942年的孔庙诗礼堂。如今,诗礼传家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项美好传统。
△1942年的孔庙泮水桥,桥的两侧遍植柏树,古木森森。
△大成殿前面的孔庙杏坛,寓意孔子当年讲学的功绩,如今,“杏坛”已经成为形容教育圣地的一个代名词。
△这块巨大的“万世师表”匾额,放在当时的孔庙圣迹殿里,是康熙御笔亲题。
△孔庙大成殿一角,这座巨大的殿宇,长45米多,高24.8米,是孔庙里最大的建筑所以莫里逊很难照出全貌。
△孔庙大成殿的台阶,台阶中间,是巨大的丹陛,上面雕刻着在云中飞腾的游龙,栩栩如生。
△从大成殿的台阶上下来,就看到了亭子里的这块大石碑,这块石碑来头不小,是乾隆御笔所题,所以被放在了这么显要的位置。
△这张照片,拍摄于大成殿的侧面,天光透过两侧的屋檐,照在地上,在这么巨大的屋檐底下,即使是夏天,也不会被太阳晒到,下雨天,也淋不到雨。
△大成殿巨大的石柱,每一根石柱上面,都雕刻着云龙图案。
△大成殿云龙石柱的近照,龙的每一片鳞片,每一根须发,都清晰可见。每一条龙都栩栩如生,好像随时都有可能破石而出。
△这是大成殿石栏杆上的花纹,雕刻的是生长在瓶子里的一根灵芝。
△1942年,大成殿里面的景象,各种陈设,富丽堂华。
△大成殿内的孔子塑像。
△大成殿里屋顶的巨大牌匾,上写“万世师表”,下写“斯文在兹”。
△这块写着泗水侯的石碑处,是孔鲤的墓地,孔鲤是孔子的儿子。
△去往孔林林道上的“万古长春”石牌坊,这是一座“六柱五门”的巨大牌坊,这样的规格,古代只有皇帝可以修建,可见当时帝王对孔子的重视。
△孔庙享殿和甬道两侧的石像生。
以上这些老照片,定格了旧时光里的曲阜,让我们有幸看到,1942年的曲阜。每一张老照片,都我们展示了,曲阜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